廖二龍
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手術治療的效果觀察
廖二龍
目的 觀察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圍手術期臨床療效。方法 回顧性分析行手術治療的30例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臨床資料,對圍手術期臨床效果進行探討。結果 30例患者病情均得到明顯改善,術前患者平均視力為(0.05±0.02),術后1周、3個月為(0.15±0.1)、(0.4±0.08);術前患者平均眼壓為(22.08±8.21)mmHg,術后1周、3個月為(18.46±7.01)mmHg、(14.23±3.61)mmHg;患者視力恢復較好,眼壓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治療過程中30只眼中出現前房出血者2只眼,出現瞳孔區滲出者7只眼,出現淺前房3只眼,給予對癥治療后均明顯好轉,隨訪過程中未發現有其他嚴重并發癥的發生。結論 手術治療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可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眼壓控制及視力恢復較為理想,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圍手術期
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是一種致盲性眼病,常見于中老年患者,是房水排出受阻、房角閉塞導致眼壓急劇升高而產生的一組病理改變性疾病,可造成不可逆的危害[1]。情緒激動、氣候變化、長時間近距離閱讀及在昏暗環境下生活或工作都會造成閉角型青光眼的急性發作[2]。該病發作前患者無明顯的臨床癥狀,大多患者在傍晚感到輕微眼痛、視線模糊等先兆癥狀,充分休息后上述癥狀消失,不會引起患者重視,導致患者忽視病情,失去最佳診斷及治療機會[3]。手術是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治療中較有效的方法,本文通過觀察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圍手術期的病情,對手術治療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的臨床效果進行探討,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江蘇省邳州市人民醫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30例,其中男
9例,女21例,年齡48~76歲,平均年齡(57.5±8.2)歲。入院時患者視力為0.01~0.2,平均視力為(0.05±0.02),眼壓為
22mmHg以上,平均眼壓為(22.08±8.21)mmHg。所有患者均為單眼發病,臨床表現主要為突然視力下降、眼脹、劇烈眼痛,其中9例患者伴有惡心、嘔吐、頭痛等癥狀。經檢查發現患者有不同程度角膜水腫、結膜混合充血、混濁、視野改變、瞳孔散大等。30例患者中伴有糖尿病2例、高血壓者4例、冠心病者1例。
1.2 方法 術前行凝血功能、血常規、胸部X線、心電圖等常規檢查,并用卡巴膽堿注射液、碳酸酐酶抑制劑和甘露醇脫水等降眼壓及其他對癥支持治療。術前行表面麻醉或局部麻醉,固定眼位,在顯微鏡下以穹隆部為基底做l1:00~1:00鐘方位的結膜瓣,并于角膜后緣正上方2.5mm處取厚度為1/2鞏膜、寬為
3mm的鞏膜切口。在鞏膜瓣下將1mm×3mm小梁組織切除,將周邊虹膜組織全層切除,最后縫合鞏膜瓣及結膜。術后應用抗生素及激素對眼部進行抗炎治療,術后1周內用紗布覆蓋患眼[4]。
1.3 觀察指標 所有患者術前、術后行眼底鏡及裂隙燈常規檢查;應用國際標準視力表對患者視力進行檢查;測量眼壓;記錄術后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6.0統計軟件包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術后與術前視力情況的比較 術后1周及術后3個月患者視力均較術前有顯著恢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患者術后與術前視力比較(x±s)
2.2 術后與術前眼壓的比較 術后1周及術后3個月患者眼壓較術前有顯著改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手術前后患者眼壓比較(x±s,mmHg)
2.3 并發癥情況 治療過程中30只眼中出現前房出血者
2(6.67%)只,出現瞳孔區滲出者7(23.3%)只,給予對癥治療后均明顯好轉。淺前房3只眼(10.0%),給予阿托品擴瞳及單眼加壓包扎后,前房穩定并逐漸加深。隨訪過程中未發現有其他嚴重并發癥的發生。
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是較為常見的眼科急癥,常因氣候突變、勞累、情緒波動等因素誘發[5]。導致血管神經功能的紊亂,引起睫狀體前移、水腫,將房角阻塞,以及房水的分泌量過多,后房的壓力急劇升高,周邊虹膜前移至小梁處,使房水流出受阻,繼而導致眼壓升高引起急性閉角型青光眼[6]。
本次研究中術前患者視力為(0.01~0.2),平均視力為(0.05±0.02);眼壓為22mmHg以上,平均眼壓為(22.08±8.21)mmHg;術后1周、3個月患者平均視力為(0.15±0.10)、(0.40±0.08);術后1周、3個月患者平均眼壓為(18.46±7.01)mmHg、(14.23±3.61)mmHg;者說明患者的視力及眼壓均得到明顯的恢復;治療過程中30只眼中出現前房出血者2只眼,出現瞳孔區滲出者7只眼,給予對癥治療后均明顯好轉。淺前房3只眼,給予阿托品擴瞳及單眼加壓包扎后,前房穩定并逐漸加深。隨訪過程中未發現有其他嚴重并發癥的發生。這說明手術治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可使房角開放、前房加深,有效地提高視力、降低眼壓。手術過程中,可使前房內灌注液壓力沖擊房角所引發的房角再度粘連或開放減輕,且手術創傷小、瘢痕小,可有效保持濾過功能,控制眼壓較理想,視力恢復較快,并發癥發生率低[7]。
綜上所述,手術治療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可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控制患者的眼壓,并恢復患者的視力[8]。
參考文獻
[1] 夏宏濤.手術治療原發性急性閉角型青光眼臨床效果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3,17(26):3452-3453.
[2] 張淑云.手術治療高眼壓狀態下原發性急性閉角型青光眼臨床觀察[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2,18(3):136.
[3] 趙軍,陳堯,秦建民.三種手術方式治療原發性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療效的臨床觀察[J].青島醫藥衛生,2013,45(4):250-253.
[4] 封祥青.根據房角關閉程度選擇不同手術方式治療白內障合并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10):157-158.
[5] 楊陽.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圍術期護理體會[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3,19(6):122.
[6] 白紅梅.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手術患者的27例臨床療效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4,14(1):18,32.
[7] 牙韓江.淺談急性閉角型青光眼84例臨床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3,13(8):85,96.
[8] 劉艷艷.三聯手術治療老年白內障并急性閉角型青光眼臨床分析[J].中外醫療,2012(9):56.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0.026
江蘇 221300 江蘇省邳州市人民醫院眼科(廖二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