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鳳娟
135例肺炎支原體抗體陽性患兒的臨床分析
潘鳳娟
目的 研究分析肺炎支原體感染在小兒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不同年齡段的分布情況及患兒MP-IgM抗體陽性出現時間差異的臨床意義。方法 選取469例呼吸道感染患兒,其中135例肺炎支原體抗體陽性患兒作為本研究的實驗對象,應用被動凝集法檢測呼吸道感染患兒血清中MPIgM抗體,觀察MP-IgM抗體陽性率及年齡的分布情況。結果 469例患兒中有135例患兒檢測肺炎支原體抗體呈陽性,陽性率為28.78%,其中0~1歲患兒肺炎支原體抗體陽性率明顯低于其他年齡段;且病后第4周肺炎支原體抗體陽性率11.11%明顯低于病后第2周、第3周的肺炎支原體抗體陽性率53.33%、35.5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1歲以上的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率比較高,對臨床上擬診為肺炎支原體肺炎的患兒動態檢測其血清中MP-IgM抗體,能夠提高對肺炎支原體肺炎的確診率。
肺炎支原體;抗體抗陽性;患兒;臨床分析
人類在感染肺炎支原體(mycoplasmapneumoniae,MP)后出現的急性肺部炎癥性病變為支原體肺炎[1]。近幾年來,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患兒的發生率逐年升高,尤其是嬰幼兒感染的發生率,有比較多的系統感染并發癥,使患兒的病情比較嚴重,嚴重威脅患兒的生活質量[2]。目前在我國,為了有效治療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患兒,越來越多的醫務人員致力于對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檢測與臨床治療的方法中。本研究為進一步研究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的檢測與治療,特選取469例呼吸道感染患兒的臨床資料并針對其中135例肺炎支原體抗體陽性的患兒進行研究后,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現選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廣東省農墾中心醫院治療的469例呼吸道感染患兒作為本研究的對象,并且研究對象均懷疑有MP感染。患兒的年齡均在0~12歲間,平均年齡為(4.09±1.02)歲,其中男239例,女230例。根據年齡可劃分為:年齡<1歲為嬰兒組,43例;年齡1~3歲為幼兒組,157例;年齡4~7歲為學齡前期,149例;年齡8~12歲為學齡期,120例。其主要的臨床表現為:患兒均發熱,并且持續1~2周,大部分為不規則熱或弛張熱。
1.2 方法 469例呼吸道感染的患兒均采用被動凝集法檢測患兒血清中MP-IgM抗體,被動凝集主要采用的是日本富士瑞必歐株式會社生產的賽樂迪亞-麥克Ⅱ試劑盒。具體步驟如下:(1)采集患兒的100U外周血;(2)采集的標本在室溫下靜置1h;(3)靜置后以2400r/min進行離心10min;(4)將血清稀釋液和明膠顆粒根據要求加入被吸取的血清中;(5)在室溫下靜置3h;(6)設立陰陽對照,其中陽性標準為滴度大于1∶160。
1.3 觀察指標 觀察這469例呼吸道感染患兒檢測中為肺炎支原體抗體陽性率及肺炎支原體感染在小兒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不同年齡段的分布情況,記錄并進行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治療前后及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構成比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觀察在被動凝集法檢測下肺炎支原體抗體陽性的發生率 469例患兒中有135例患兒檢測肺炎支原體抗體呈陽性,陽性率為28.78%,其中0~1歲、1~3歲、4~7歲、8~12歲患兒的陽性率分別為9.20%、28.50%、38.30%、24.00%。0~1歲患兒肺炎支原體抗體陽性率明顯低于其他年齡段,在統計學上有意義(P<0.05)。見表1。

表1 觀察在被動凝集法檢測下肺炎支原體抗體陽性的發生率[n(%)]
2.2 不同時間段肺炎支原體抗體陽性情況對比 病后第4周肺炎支原體抗體陽性率11.11%明顯低于病后第2周、第3周的肺炎支原體抗體陽性率53.33%、35.5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時間段肺炎支原體抗體陽性情況對比
人類對介于細菌與病毒之間的無細胞壁的病原體即MP比較容易感染,當感染后會產生特異性抗體,患兒在嬰兒時期第1次感染MP,會產生極低的特異性抗體,臨床上的癥狀不顯著,當隨著年齡的增長,會多次感染MP,體內的特異性抗體會逐漸增加,有比較顯著的臨床癥狀[3]。肺炎支原體感染者常常并發許多其他系統感染電熱合并癥,嚴重影響患兒的生活質量,故對其要求早期診斷,早期治療[4]。通過被動凝集法檢測469例呼吸道感染的患兒,可得出在1歲以上的患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發生率比較高,在1歲以下的患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發生率相對比較低下。本研究結果顯示:有135例患兒檢測肺炎支原體抗體陽性,即陽性率為(28.78%),年齡0~1歲患兒肺炎支原體抗體陽性率為(9.30%),年齡1~3歲患兒肺炎支原體抗體陽性率為(28.66%),年齡4~7歲患兒肺炎支原體抗體陽性率為(38.26%),年齡
8~12歲患兒肺炎支原體抗體陽性率為(24.17%)。即肺炎支原體主要感染1歲以上的兒童[5]。
對135例肺炎支原體抗體陽性的患兒研究分析可以得出發病時間越長陽性率越低下。本研究結果顯示:病后第4周肺炎支原體抗體陽性率11.11%明顯低于病后第2周、第3周的肺炎支原體抗體陽性率53.33%、35.5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故對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患兒要做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避免引起其他的并發癥。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主要的臨床表現為發熱、頭痛劇烈咳嗽等[6]。最佳的診斷時間為發病2周內,及時進行治療,早期康復[7]。
綜上所述,肺炎支原體在1歲以上的兒童感染率比較高,對臨床上擬診為肺炎支原體肺炎的患兒動態檢測其血清中MPIgM抗體,能夠提高對肺炎支原體肺炎的確診率[8]。因此應該加強對>1歲的兒童預防工作,鼓勵兒童增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健康的飲食習慣等,一旦出現肺炎支原體感染癥狀,要及時到醫院進行就診,早期治療,以免發生其他系統的并發癥。
[1] 李玉華,黃若谷,肖智輝.807例肺炎支原體抗體陽性患兒的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16):2472-2474.
[2] 王勝江,黃偉,高立娜,等.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血清學檢測結果臨床分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0,31(7):694.
[3] 張玲,謝增輝,劉科貝.小兒支原體%衣原體感染肺炎252例臨床分析[J].陜西醫學雜志,2010,39(9):1161.
[4] 馬曉紅,孫春榮,許崢,等.肺炎支原體抗體IgM陽性患兒831例臨床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2):623-625.
[5] 劉寶鳳.肺炎支原體感染與兒童哮喘的關系研究[J].當代醫學,2013,19(28):81-82.
[6] 張紀泳,張英彪.392例肺炎支原體抗體陽性患兒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6):82-83.
[7] 何海蘭,鄭靜,閏軍.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肺外表現臨床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2,11(9):657-658.
[8] 朱秀孌,張慶珍.肺炎支原體抗體IgM的陽性率在過敏性紫癜患兒中的檢測價值[J].中國基層醫藥,2013,20(16):2411-2413.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0.045
廣東 524023 廣東省農墾中心醫院(潘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