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麗
無痛腸鏡200例臨床觀察
馬 麗
目的 觀察無痛腸鏡在臨床應用中的療效。方法 選取接受腸鏡檢查的400例患者,將其按雙盲隨機方法均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n=200),其中治療組患者接受無痛腸鏡檢查,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腸鏡檢查,將2組患者接受檢查時的疼痛程度、操作耗時、檢查成功率進行比較。結果 治療組患者疼痛程度和操作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治療組患者的檢查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均無明顯不良反應。結論 無痛腸鏡具有安全、無痛苦、成功率高等優點,值得臨床上進一步推廣應用。
臨床觀察;無痛腸鏡
腸鏡檢查是臨床上治療下消化道疾病時常采用的檢查方法之一,為診斷下消化道疾患提供了依據。但是進行普通腸鏡檢查時,容易造成患者出現腹脹、腹痛、腸痙攣等不良反應,尤其是體型消瘦的患者反應更為嚴重,給患者造成了很大的痛苦,降低了患者的配合度和依從性,對診治的療效造成了較大影響[1-2]。近年來隨著無痛腸鏡檢查技術越來越多的應用于臨床中,保證了腸鏡檢查及治療的順利進行[3]。本研究選取接受腸鏡檢查的患者400例,其中接受無痛腸鏡檢查的200例,通過疼痛程度、操作耗時、檢查成功率等指標的監測,取得了較滿意的結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間在北華大學附屬醫院門診和住院的下消化道疾病患者400例,患者病程1個月~2年,平均(3.8±0.5)個月;其中男320例,女80例,年齡20~62歲,平均(29.6±3.1)歲,均以下消化道疾患就診,按隨機原則均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n=200)。2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等方面均無顯著差異,相關數據與資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療組200例實施檢查前先建立靜脈通道,給予吸氧2~3L/min,實施心電監護,靜脈推注芬太尼1μg/ kg后再靜脈推注丙泊酚1.5~2.5mg/kg。等到患者進入睡眠、無睫毛反射、周身肌肉松弛后,開始實施無痛腸鏡操作,在檢查過程中,如患者出現躁動不安等情形,可酌情給予丙泊酚0.5~1.0mg/kg,保持無痛的狀態直到檢查完全結束,然后將患者推到蘇醒室待其恢復清醒狀態。對照組200例接受常規腸鏡檢查,在檢查時也實施心電監護。2組患者均要求簽署腸鏡檢查同意書,同時治療組還需簽署麻醉知情同意書。
1.3 評價指標 (1)患者疼痛程度[4]:1級無明顯疼痛;2級有輕微疼痛感;3級有中度疼痛感,但尚可忍受;4級有重度疼痛感,無法忍受;(2)檢查的成功率:排除腸梗阻、腸腔狹窄等因素,如不能將腸鏡插入回盲部,則視為檢查不成功;(3)檢查操作耗時。
1.4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正態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2組正態計量數據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疼痛程度對比 治療組患者在腸鏡檢查過程中無明顯痛苦表情,無掙扎、抵抗等表現,整個操作過程均能保持安靜。而在對照組中,僅有2%的患者能在安靜狀態下堅持完整個檢查過程,絕大多數患者在檢查過程中有掙扎、抵抗等表現,甚至有一些患者無法堅持檢查。治療組患者檢查疼痛程度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檢查疼痛程度對比(n)組別 例數 1級 2級 3級 4級對照組 200 195 5 0 0治療組 200 0 4 190 6
2.2 操作耗時對比無痛腸鏡檢查技術可以使患者在整個檢查過程中處于放松狀態,大大改善了操作環境,從而縮短了操作耗時。治療組患者檢查的操作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操作耗時對比(x±s)

組別 例數 操作耗時(min)對照組 200 5.5±1.4治療組 200 10.1±2.3
2.3 檢查成功率對比 接受無痛腸鏡檢查的患者,在操作過程中無明顯疼痛,能保持安靜的狀態,減少掙扎、抗拒等情況的發生,大大提高了檢查成功率。治療組200例患者有199例檢查成功,成功率為99.5%,有1例患者因為有腸梗阻未能檢查成功。對照組200例患者有170例檢查成功,檢查成功率為85.0%。治療組患者檢查的檢查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組別 例數 成功例數 成功率(%)對照組 2 0 0 1 9 9 9 9 . 5治療組 2 0 0 1 7 0 8 5 . 0
2.4 不良反應的發生 2組患者均無明顯不良反應發生。對照組患者在接受檢查過程中出現了不同程度血壓升高及心率加快的情況,檢查結束后即恢復正常。治療組患者在進入深度睡眠后均出現一過性的血壓和心率下降,患者清醒后很快恢復正常。2組患者接受檢查時的血氧飽和度較檢查前后無明顯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在以前很長一段時間里,下消化道的內鏡檢查都是在無麻醉或者局部麻醉的環境下進行。雖然內鏡檢查為無創或微創的技術,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內鏡會對內臟的神經有一定的牽拉作用;且置管時產生的不適感覺,容易使患者產生恐懼、壓抑等負面情緒;此外患者交感神經系統興奮性的增強,容易造成患者心率、血壓明顯的升高,導致不良反應的發生,特別是一些年老體弱患者的心肺功能容易受到損害[5]。
無痛腸鏡檢查是在運用常規腸鏡檢查技術的同時,靜脈推注了一定量的鎮靜劑,保證患者在檢查過程中處于短暫的睡眠狀態中,有效地減輕了患者的疼痛、焦慮等不適,預防了患者應激反應和精神創傷的發生。
丙泊酚是烷基酚類的一種經靜脈麻醉藥,具有起效快、半衰期短、無蓄積等特點,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6]。芬太尼屬于阿片類受體激動劑,鎮痛持續時間較長,聯合丙泊酚運用于無痛麻醉,既可加深鎮痛效果,又能減少麻醉不良反應的發生,麻醉效果優于單用丙泊酚[7]。同時,國內一些研究觀察到丙泊酚對呼吸循環系統有劑量依賴性的抑制作用,能減慢呼吸頻率、減慢心率、降低血壓。因此,醫生在實施無痛腸鏡操作時,要嚴格掌握檢查的適應證和禁忌證,提前準備好復蘇的設備和藥品,防止麻醉意外的發生[8]。
綜上所述,無痛腸鏡檢查技術具有疼痛程度小、操作耗時短、檢查成功率高、無明顯不良反應等優點,給患者和醫生均帶來了舒適和便利,值得臨床廣泛推廣運用。
[1] 曹彬,陶峰,程雪霞,等.無痛腸鏡安全性的臨床研究(附1700例報告)[J].中國內鏡雜志,2011,17(11):1196-1200.
[2] 趙瑞斌,吳小紅,崇玉珍,等.無痛腸鏡在臨床應用中的療效觀察[J].臨床醫學,2014,34(3):57-58.
[3] 譚宗池,張興,龐德春,等.丙泊酚復合芬太尼靜脈麻醉用于無痛腸鏡的體會[J].結直腸肛門外科,2008,14(2):104-106.
[4] 張茂清.丙泊酚復合芬太尼用于無痛腸鏡檢查158例分析[J].福建醫藥雜志,2009,31(6):56-58.
[5] 劉宏錦,胡昕,劉慶.“清醒”狀態下的無痛腸鏡與傳統無痛腸鏡的臨床對比研究[J].四川醫學,2012,33(3):408-410.
[6] 曹彬,陶峰,程雪霞,等.無痛腸鏡安全性的臨床研究(附1700例報告)[J].中國內鏡雜志,2011,17(11):1196-1200.
[7] 李莉,譚躍,黎振林,等.無痛腸鏡2016例臨床應用體會[J].中國內鏡雜志,2006,12(10):1118,1120.
[8] 鄭拓,張新軍,秦麗君.240例無痛腸鏡檢查的臨床體會[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0,24(6):129.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0.067
吉林 132011 北華大學附屬醫院消化內鏡中心(馬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