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霞
跌倒風險分級護理在內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應用
魏 霞
目的 在內科住院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2012年9月~2013年10月,山東省東營市勝利石油管理局現河衛生院共收治內科住院患者2000例,將此2000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將2010年7月~2009年8月本院收治的內科住院患者285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傳統的護理方法,觀察組在傳統護理方法的基礎上采取跌倒風險分級護理。比較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跌倒人數和2組患者對防跌倒知識的知曉率。結果 2組患者滿意度情況比較,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為82.53%,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8.45%,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跌倒情況比較,對照組有14例發生跌倒占總人數的0.49%,觀察組無人發生跌倒,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跌倒知識知曉率比較,對照組跌倒因素知曉率為65.23%,防御措施知曉率為59.44%。觀察組跌倒因素知曉率為97.60%,防御措施知曉率為96.20%。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通過護理實踐,對于內科患者進行跌倒風險分級護理,有效降低了內科患者跌倒危險的發生,大大提高內科住院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提高內科住院患者的防跌倒知識的知曉率。
內科;跌倒風險;分級護理
研究表明,65歲以上老年人每年跌倒1次或1次以上者占到30%,且年齡越大跌倒概率越大。內科住院患者的常見安全問題之一是跌倒,原因是由于內科住院患者多為老年人、病情多危重,因此一旦跌倒就會導致嚴重后果[1]。因此,山東省東營市勝利石油管理局現河衛生院有針對性的對內科住院患者開展了一系列跌倒風險分級護理措施,進一步規范了護士臨床護理行為,提高了患者滿意度和防跌倒知識的掌握,減少了內科住院患者跌倒次數的發生,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2年9月~2013年10月山東省東營市勝利石油管理局現河衛生院共收治內科住院患者2000例,將此
2000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回顧性分析2008年7月~2012年8月,本科室收治的內科住院患者285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觀察組
2000例患者中,男830例,女1170例,年齡60~76歲,平均年齡(65.8±16.5)歲;其中高血壓患者850例,冠心病患者460例,心律失?;颊?90例,慢性心率衰竭患者150例,風濕性心臟患者
60例,高血壓伴腎功能不全患者30例,糖尿病患者160例。對照組2850例患者中,男1220例,女1630例,年齡62~79歲,平均年齡(67.8±17.0)歲;其中高血壓患者850例,冠心病患者720例,心律失?;颊?70例,慢性心率衰竭患者340例,風濕性心臟患者260例,高血壓伴腎功能不全患者170例,糖尿病患者140例。2組患者在入院時均無跌倒相關癥狀。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病情程度等基本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護理方法,觀察組在傳統護理方法的基礎上,采取跌倒風險分級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1.2.1 患者跌倒風險評估 患者入院時,由責任護士對內科患者進行入院跌倒風險評估,從疾病因素、生理因素和藥物因素等方面評估是否存在跌倒風險。結合本院的實際情況自行設計內科患者跌倒風險評估表(見表1),分為低、中、高、極高4個風險級別。分級標準:0~5分為低度風險;6~10分為中度風險;11~15分為高度風險;15分以上為極高風險。通過將風險分級可以預見性的對患者的跌倒風險做出判斷,對跌倒風險進行分級,并對可能發生跌倒的患者進行重點觀察,加強護理監護[2]。

表1 內科患者跌倒風險評估表
1.2.2 安全防護的護理 安全處理和防護對于防止內科患者跌倒具有重要意義。首先責任護士要仔細認真檢查患者入院時自帶的拖鞋是否為防滑鞋、患者出行前鞋帶是否系好,患者在病房行走或者出入病房時是否使用床欄,患者是否使用身體約束帶等。告訴患者及其家屬服藥后可能出現的副作用,指導服用鎮靜催眠藥物的患者,在服藥后要臥床休息,沒有必要的情況下盡量減少下床走動,如果需要起床時,需要責任護士或家屬陪伴,以避免跌倒。
1.2.3 安全意識的教育 根據內科住院患者的特點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安全意識的健康教育,總結常見的導致患者跌倒的風險因素,指導患者及其家屬正確認識跌倒的風險因素,告知患者和家屬如何做好防護,避免跌倒發生,努力防止意外出現。告知患者及家屬,有效地預防跌倒的發生,需要在護士、患者及家屬三方努力下才能完成,因此提高安全防護意識是十分必要的。另外,要指導患者及其家屬如何防御藥物因素可能導致的跌倒危險。
1.3 觀察指標 比較2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跌倒次數和防跌倒知識知曉率。護理滿意度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進行調查,由護士在患者出院前1天進行發放,并收回,本組研究問卷收回率為100%。防跌倒知識知曉率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進行調查,由護士在患者出院前1天發放,并收回,本組研究問卷收回有效率為
100%。問卷內容涉及危險因素和防御措施兩方面。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為
82.53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8.45%。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980,P<0.05)。
2.2 2組患者跌倒人數比較 對照組有14例發生跌倒,占總人數的0.49%,觀察組無人發生跌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56,P<0.05)。
2.3 2組患者防跌倒知識知曉率比較 觀察組跌倒因素知曉率和防御措施知曉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防跌倒知識知曉率比較 [n(%)]
內科住院的患者由于普遍年齡偏大、疾病因素以及藥物因素容易導致患者發生跌倒危險[3-4]。這個不僅給患者帶來生命以及身心帶來巨大的傷害,也是造成醫療糾紛的隱患[5-6]。因此護理人員應加強對內科患者跌倒的重視和風險因素的認識,從患者一入院開始做好預防跌倒的防御措施,防止內科患者跌倒意外的發生,保護好患者的安全[7]。
本院對2000例內科患者實行跌倒風險分級護理,將內科易跌倒患者分為低、中、高、極高4個風險級別,分別施行不同等級的防跌倒護理,使護理資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又為患者提供了滿意的服務。本組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達到了98.45%,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并且沒有1例患者發生跌倒,而對照組有14例發生跌倒。這就提示實施跌倒風險分級護理,患者發生跌倒的情況明顯減少,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也相應提高。同時通過加強知識宣教,使患者和家屬對防跌倒知識了解得更為徹底,態度有了明顯的轉變。本組研究中,觀察組跌倒因素知曉率和防御措施知曉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也證實了實施跌倒風險分級護理的重要性[8]。
護理人員通過對內科患者一入院就進行跌倒風險評估并進行分級,對于風險級別高的患者更要加強護理和監護,根據內科患者的特點總結患者產生跌倒因素,做好安全防護措施[9]。做好內科入院患者及其家屬對于安全意識的教育。通過這些護理措施可以避免跌倒風險的發生,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以及患者和家屬對于防跌倒的安全意識的知曉率。
[1] 徐素佳.跌倒危險度分級在預防住院患者跌倒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5):95-96.
[2] 鮑婧.跌倒風險分級護理在心內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21):1958-1959.
[3] 汪春華.跌倒風險分級護理在老年住院患者防跌倒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5):33-34.
[4] 屈紅,王青麗,董軍華.護理風險管理在預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22):105-106.
[5] 孫小燕.護理程序在預防老年住院病人跌倒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2,10(4):891-892.
[6] 陳立英,付春華,李丹丹.老年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間跌倒風險管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20):68-69.
[7] 謝金梅.老年糖尿病患者對預防跌倒危險因素的認知調查分析[J].廣州醫藥,2011,42(1):67-68.
[8] 謝運娣.護理程序在預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中的應用[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1,17(6):724-725.
[9] 何華英,尹世玉,劉青青.流程管理在預防老年住院病人跌倒中應用的研究[J].全科護理,2011,9(1):197-198.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0.078
山東 257000 山東省東營市勝利石油管理局現河衛生院 (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