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陽
助產士產前教育對初產婦產程與分娩方式的影響分析
趙紅陽
目的 觀察助產士產前教育應用于初產婦對其產程及分娩方式的影響。方法 選取76例產婦,隨機均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n=38),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研究組予以助產士產前教育,比較2組產婦生產期間分娩時間、產程、焦慮情況、產后2h出血量與新生兒1min Apgar評分。結果研究組產婦自然分娩率與產程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產婦焦慮量表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產婦產后2h出血量與新生兒1min Apgar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助產士產前教育有利于改善初產婦自然分娩率,縮短產婦產程,具有實際應用價值。
助產士;產前教育;初產婦;產程;分娩方式
近年來,由于大多數初產婦由于恐懼、焦慮、懼怕分娩痛,且缺乏孕產保健知識與經驗,導致婦產科醫院剖宮產率上升[1]。因為我國國內孕產婦均為初次分娩,對于分娩經驗以及孕產期保健知識缺乏一定的了解,因此,合理的進行產前教育能夠讓孕產婦與家屬對分娩信息、分娩知識、妊娠知識等有著全面的了解,降低孕產婦因分娩、妊娠產生的不良情緒,從而使剖宮產的概率得到明顯降低。因為助產護士助產經驗較為豐富,因此產前教育工作通過助產士實施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為提高初產婦及其家屬對孕產期保健知識的認識,改善當前剖宮產為主的分娩方式格局,本研究探討助產士產前教育對初產婦產程及分娩方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婦幼保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接收的76例產婦,采用隨機數字法均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n=38)。研究組產婦38例,年齡20~34歲,平均年齡(27.15±6.39)歲;對照組產婦38例,年齡20~35歲,平均年齡(27.37±6.38)歲。2組產婦基線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產婦予以常規護理干預,不進行產前教育。研究組產婦由助產士進行全面的產前教育:(1)通過圖片、視頻、講座形式,積極向產婦介紹剖宮產與自然分娩方式的相關知識,辯證分析2種分娩方式的優勢與缺點,提升產婦對分娩方式的認識;(2)對生產過程中的注意事項與禁忌事項詳細分析,并進行分娩模擬演示,向產婦全面展示胎兒邢臺與分娩過程,闡釋兩種分娩方式對胎兒健康、產程的影響,使產婦了解利于生產的生活常識;(3)積極解答產婦有關分娩知識的疑問,為產婦提供充分的鼓勵與支持,勸導產婦克服恐懼心理,鼓勵產婦勇敢面對分娩,緩解產婦抑郁、恐懼等消極心理。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產婦經過不同護理方案后對2種分娩方式的選擇情況;記錄2組產婦的產程;采用焦慮自評量表評價2組產婦焦慮情況[2];觀察2組產婦分娩后新生兒1min Apgar評分,記錄產后2h出血量,并對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3-4]。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均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分析處理。正態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2組正態計量數據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產婦分娩方式選擇情況與產程對比 研究組產婦29例(76.32%)選擇自然分娩,9例(23.68%)選擇剖宮產,平均產程(321.13±164.25)min;對照組產婦12例(31.58%)選擇自然分娩,26例(68.42%)選擇剖宮產,平均產程(364.83±182.69)min,研究組產婦自然分娩方式與產程均顯著優于對照組產婦,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2組產婦焦慮量表評分對比 研究組產婦焦慮與抑郁情況均顯著輕于對照組產婦,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產婦焦慮量表平方分對比(x±s,分)
2.3 2組產婦護理后分娩結局對比 研究組產婦產后2h出血量與新生兒1min Apgar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產婦,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組別 例數 產后2 h出血量(m L) 新生兒1 m i n A p g a r評分(分)對照組 3 8 1 8 2 . 8 1 ± 4 2 . 5 8 8 . 2 9 ± 1 . 0 2研究組 3 8 1 4 2 . 1 5 ± 4 2 . 3 7 9 . 6 1 ± 1 . 2 5 t值 1 1 . 2 3 6 7 5 . 0 6 3 8 P值 <0 . 0 5 <0 . 0 5
分娩方式是影響產后身體機能與新生兒1min Apgar評分的重要因素,相關研究顯示,我國各地區婦產醫院剖宮產率呈上升趨勢,越來越多的青年初產婦由于對分娩方式缺乏了解,懼怕自然分娩方式帶來的疼痛而盲目選擇分娩方式[5-6]。本研究資料選取的產婦均為初產婦,對分娩不具備詳細了解與經驗,且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與抑郁情緒。常規分娩方式主要包括自然分娩方式與剖宮產方式,自然分娩方式是經陰道分娩的自然生理過程,可通過引道收縮與擠壓提高新生兒呼吸中樞興奮程度,利于新生兒的肺部成熟與呼吸系統成長,提高新生兒1min Apgar評分[7]。本研究中,研究組患者予以產前教育護理干預,提高產婦及其家屬對分娩方式的了解,講解2種分娩方式的優缺點,克服產婦對分娩疼痛的恐懼感,緩解產婦產前抑郁、焦慮心理。
本研究2組患者經不同護理方式后,研究組產婦中29例(76.32%)選擇自然分娩方式,顯著優于對照組的12例(31.58%)(P<0.05),表明研究組通過助產士產前教育的方式,提高了產婦對分娩知識的認識,克服了對自然分娩疼痛的恐懼,提高了自然分娩率。研究組產婦平均產程時間(321.13±164.25)min,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表明自然分娩方式平均產程更短;研究組產婦產后2h出血量(142.15±42.37)mL,同樣顯著優于對照組,證明自然分娩方式不僅可以縮短產婦產程,且分娩過程中與產后出血量較少,減少產后感染幾率,產婦分娩安全性較高。研究組產婦焦慮、抑郁情緒顯著輕于對照組,表明助產士產前教育方式有效緩解產婦的產前焦慮情況,使其正視分娩方式與過程,勇于面對自然分娩方式。
新生兒1min Apgar評分是對新生兒相關生命體征的全面評價體系,一般認為8~10分為正常、無窒息情況,研究組新生兒
1min Apgar評分(9.61±1.25)分,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表明經自然分娩方式的新生兒呼吸困難與窒息的發生率較低,進一步證明了助產士產前教育對初產婦分娩結局的積極影響作用[8-9]。為減輕初產婦分娩過程中的疼痛,進一步促進分娩效果,助產士應對產婦進行詳細的產前檢驗,觀察胎位與產婦身體素質等相關情況,還應詳細檢驗產婦是否存在手術適應癥,若發現特殊情況應及時予以解決對策。
綜上所述,助產士產前教育有利于改善初產婦自然分娩率,縮短產婦產程,提高新生兒1min Apgar評分結果,具有實際應用價值。
[1] 崔芹,王婷婷,王占輝,等.助產士產前教育對初產婦產程及分娩方式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4,15(8):3215.
[2] 劉澤紅,繆慶鋒.助產士產前教育對137例自然分娩質量的影響分析[J].四川解剖學雜志,2012,20(4):29-30.
[3] 黎秋妹,葉巧梅,周志云,等.助產士產前門診對初產婦焦慮抑郁情緒和分娩結局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10):103.
[4] 梅曉芳,明雅焜,李麗芳,等.助產士產前教育對初產婦產程及分娩方式的影響[J].現代臨床護理,2011,10(7):70-71.
[5] 張春芳.助產士施行產前教育對初產婦產程及分娩方式的效果[J].吉林醫學,2014,35(10):2236.
[6] 莫麗縈.助產護理干預對高齡產婦分娩方式及產程的影響[J].安徽醫藥,2013,17(11):1998.
[7] 陳冬花.責任制助產護理模式對剖宮產率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6):69.
[8] 張曉麗.助產士產前教育對產婦分娩方式和泌乳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2,19(11):257.
[9] 嚴彩蓮.護理干預對初產婦心理及產后出血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2,18(23):116.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0.086
廣東 518019 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婦幼保健院婦產科 (趙紅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