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小青
肝腎綜合征65例臨床分析
伍小青
目的 觀察肝腎綜合征的誘因、治療方法及預后措施。方法 選取65例肝腎綜合征患者的資料,并進行隨訪調查,分析其原發疾病、生化指標以及死亡率等。結果 原發疾病大部分為乙型肝炎肝硬化者,85.90%患者伴有誘發因素,包括大量腹腔積液、上消化道出血等。28例Ⅰ型肝腎綜合征,3例經藥物治療好轉,25例死亡;37例Ⅱ型肝腎綜合征,4例經藥物治療后好轉,33例患者死亡;總死亡率為89.23%。Ⅰ型、Ⅱ型HRS患者Child -Pugh B、Child-Pugh C分級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Ⅰ型HRS患者平均生存時間為(6.88±0.57)d,Ⅱ型HRS患者平均生存時間為(10.18±0.61)d,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Ⅱ型患者血肌酐水平為(139±71)μmol/L、總膽紅素水平為(220±156)μmol/L,均明顯低于I型患者,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Ⅱ型患者尿量水平為(780.±330)24h/mL,明顯高于I型患者,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肝腎綜合征致死率很高,對嚴重肝病伴有大量腹腔積液、上消化道出血等肝腎綜合征誘因的患者,應隨時掌握患者病情變化,提前發現、診斷,避免病情的進一步惡化。
肝腎綜合征;臨床分析
肝腎綜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是由于嚴重肝功能障礙引起的功能性腎衰竭,主要發生于肝硬化以及重型肝炎[1]。目前該病預后極差,病死率高,是內科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本研究總結65例肝腎綜合征患者的資料,并進行隨訪調查,分析其原發疾病、生化指標、死亡率以及預后措施等,為臨床下一步工作提供數據支持。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湖南省長沙市第八醫院2010年3月~2015年3月65例HRS患者的資料,排除腎前性氮質血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等伴發慢性腎病。其中男34例,女31例,年齡18~78歲,平均年齡(45.2±1.6)歲。有嚴重肝病基礎,排除原發性腎病、腎前性氮質血癥、急性腎小管壞死等情況。
1.2 治療方法 (1)一般治療:限制蛋白質攝入,給予高維生素、高糖等合理飲食,改善肝功能;(2)病因治療:消除導致腎功能不全的誘因,避免上消化道出血,禁用破壞肝腎的藥物,防止感染;(3)對癥治療:HRS患者由于低蛋白血征,出現嚴重腹腔積液及水腫等癥狀,可使用利尿劑。
1.3 觀察指標 記錄患者原發疾病、病因、誘因、生化指標、尿量以及膽紅素等指標。
1.4 診斷標準 均符合2010年歐洲肝病學會指南推薦標準[2]。(1)肝硬化伴有腹腔積液;(2)CRE(肌酐)>133μmol/ L,未使用利尿劑2d、用白蛋白擴容CRE水平沒有改變,>133μmol/L;(3)近期未使用腎毒性藥物,無感染、休克等癥狀;(4)不存在器質性的腎損害,如尿蛋白>500mg/d、鏡下血尿以及腎臟超聲異常等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本文數據使用SPSS 17.0軟件進行分析與計算,正態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表示,組間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原發疾病、病因以及誘因研究 在65例HRS中,乙型肝炎肝硬化43例,重癥肝炎3例,丙肝肝硬化5例,酒精性肝硬化12例,隱源性肝硬化2例。I型及Ⅱ型HRS的發生一般伴有誘因甚至多種誘因并存。見表1。

表1 各型HRS患者原發疾病、病因及誘因比較(n)
2.2 肝功能分級及預后研究 Ⅰ型及Ⅱ型HRS患者肝功能分級及預后結果見表2。Ⅰ型、Ⅱ型HRS 患者Child-Pugh B、Child-Pugh C分級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Ⅰ型HRS患者平均生存時間為(6.88±0.57)d,Ⅱ型HRS患者平均生存時間為(10.18±0.61)d,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各型HRS患者肝功能分級及預后研究
2.3 生化檢測及尿量研究 Ⅰ型及Ⅱ型HRS患者血肌酐、血鈉、尿量、總膽紅素水平見表3。Ⅱ型患者血肌酐水平為(139±71)μmol/L、總膽紅素水平為(220±156)μmol/L,均明顯低于I型患者,對比差異顯著(P<0.05),Ⅱ型患者尿量水平為(780±330)24h/mL,明顯高于I型患者,對比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HRS是重癥肝病的嚴重并發癥,目前該病預后極差,病死率高,治療困難[3],因此臨床上應增強對HRS的認識。HRS的病因及發病機制不清,目前認為腎臟血流動力學改變是造成疾病發生的主要因素[4],腎血流動力學改變可能與下面幾種原因有關:(1)血管活性物質改變如血管舒縮素原含量顯著減少,血管緊張素Ⅱ含量顯著升高;(2)循環血容量降低;(3)代謝產物的沉積;(4)腎靜脈及下腔靜脈壓升高。
HRS分為I型和Ⅱ型。I型:肝硬化患者突發急性進展性的腎功能衰竭,2周內血清肌酐倍增達221μmol/L以上,或肌酐清除率倍減達20mL/min以下;Ⅱ型:進展較為緩慢,未至1型標準者。研究表明[5],膽汁淤積是造成Ⅰ型肝腎綜合征的隱性原因。因此,膽紅素水平于HRS分型的關系應作為臨床下一步工作研究的方向。
在臨床中,一般迅速控制上消化道出血、感染等因素,治療原發肝病及其并發癥。應積極改善肝功能,糾正水電解質紊亂,防止酸堿平衡失調,改善微循環等。針對血流動力學改變及腎灌注不足,一般使用利尿劑,常規方法是排鉀利尿劑速尿以及保鉀利尿劑安體舒通聯合應用。本研究中,肝硬化患者治療措施主要為保肝、糾正電解質紊亂、血漿置換、血液透析等綜合治療為主[6]。Papafragkakis等[7]研究表明,特利加壓素能夠顯著緩解HRS患者腎功能,但是生存率無明顯提高。Venkat等[8]認為己酮可可堿能夠降低急性酒精性肝炎患者HRS發生率,將68例急性酒精性肝炎患者分別服用潑尼松和己酮可可堿,結果發現,潑尼松組
6例患者發生HRS,而另一組則未發現HRS患者。
本研究結果表明,在65例HRS中,乙型肝炎肝硬化43例,重癥肝炎3例,丙肝肝硬化5例,酒精性肝硬化12例,隱源性肝硬化2例;I型及Ⅱ型HRS的發生一般伴有誘因甚至多種誘因并存;Child-Pugh B級6例(9.23%),Child-Pugh C級60例;患者總死亡率為89.23%。28例Ⅰ型HRS,3例經藥物治療好轉,25例死亡,平均生存時間為(6.88±0.57)d;37例Ⅱ型HRS,4例經藥物治療后好轉,33例患者死亡;患者平均生存時間為(10.18±0.61)d。
綜上所述,HRS致死率很高,其關鍵點在于預防,避免強烈利尿、單純大量放腹腔積液及服用損害腎功能的藥物等。對嚴重肝病伴有大量腹腔積液、上消化道出血等HRS誘因的患者,應隨時掌握患者病情變化,提前發現與診斷,綜合治療為主,避免病情的進一步惡化。
[1] 姜建國.慢性重癥肝炎并發肝腎綜合征30例臨床分析[J].醫學信息,2011,24(3):4545-4546.
[2] EAS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ascites,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and hepatorenal syndrome in cirrhosis.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J].J Hepatol,2010,3(3):397-417.
[3] 陳勝鵬,何衛平,胡瑾華,等.肝腎綜合征329例預后分析[J].傳染病信息,2010,23(2):87-89.
[4] 聶鑫,賀勇,李貴星,等.肝腎綜合征與肝性腦病的關系研究[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2,16(3):475-478.
[5] 劉建茹,范鐘麟,王學紅.肝腎綜合征的誘發因素、診斷及預防[J].社區醫學雜志,2012,10(21):10-11.
[6] 徐小元,鄭穎穎.肝腎綜合征治療新動向[J].中國肝臟病雜志,2011,19(30):167-168.
[7] Papafragkakis H,Martin P,Akalin E.Combined liver and kidney transplantation[J].Curr Opin Organ Transplant,2010,15(3):263-268. [8] Venkat D.Hepatorenal syndrome[J].South Med J,2010,103(7):654-661.
湖南 410100 湖南省長沙市第八醫院消化內科 (伍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