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芬
社區健康教育對產婦健康行為的影響
黃曉芬
目的 探討社區教育對產婦健康行為的影響。方法 選擇120例產婦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產前未接受任何健康教育,觀察組在產前都接受社區健康教育,比較2組的健康行為。結果 接受健康教育的觀察組產婦在清潔衛生、日常活動、飲食安全方面明顯好于對照組(P<0.05)。結論 社區健康教育對產婦的健康行為的形成起促進作用,可增加產婦生產的順產率,縮短產程,降低產后出血率,并且對母嬰的哺乳期具有良好的作用。
社區健康教育;產婦健康行為
目前,由于種種原因,孕婦在分娩時,剖宮產的人數越來越多,這樣對母嬰的健康安全影響非常嚴重,同時存在流產的現象也很多。因此,進行安全有效的產前健康教育能讓產婦對分娩有更好更深入的了解,保證產婦在孕期有良好的心態和積極的情緒,更愿意接受順產,對于縮短產程與改善母嬰健康狀態有很大的幫助[1]。本研究對社區健康教育對產婦的健康行為的影響進行了探討,現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2年1月~2013年12月深圳市深崗人民醫院收治的120例產婦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60例。其中對照組年齡20~36歲,平均年齡(25.0±1.8)歲;觀察組年齡19~38歲,平均年齡(36.2±2.3)歲。產婦的體征指標均正常,沒有妊娠合并癥與其他疾病,生理系統正常。2組產婦的年齡、體征、病史以及生育史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對照組的產婦在產前不予與健康教育,實行常規分娩責任制,對觀察組的產婦則對其進行健康教育,由醫護人員對產婦進行系統的個性化產前健康教育,指導的具體內容為:定期讓孕婦到醫院檢查,檢查胎兒的生長情況和產婦的身體狀況,醫護人員多與產婦交流,把產婦在妊娠期的心理與生理反應、分娩過程的事項如鎮痛等告知產婦,緩解產婦的產前焦慮與緊張情緒,幫助產婦盡快進入到角色里面,讓產婦了解到早期的妊娠反應做出應對方法等。產婦對孕期與妊娠的健康知識的了解有利于產婦分娩的安全順利進行,保證產婦日常生活的飲食與休息等正常進行[2]。
1.3 評價方法 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產婦的健康行為、分娩方式與母嬰結局,根據分娩24h后產婦與嬰兒的身體狀況進行判定。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正態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3]。
2.1 對照組與觀察組產婦的健康行為比較 對照組產婦沒有進行健康教育,其健康行為只是進行常規的飲食、休息、護理以及日常活動,觀察組的產婦在進行健康教育后,其日常生活、飲食、休息、護理與日常活動都具有規劃性,衛生與健康行為習慣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對照組與觀察組產婦的健康行為比較(n)
2.2 對照組與觀察組產婦分娩的順產率比較 經過健康教育的觀察組產婦的順產率明顯比對照組的高。見表2。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產婦分娩的順產率比較(n)
2.3 觀察組與對照組在健康教育前后對自然分娩情況的了解比較 對照組在健康教育前與健康教育后對自然分娩的好處并不了解,很少選擇自然分娩;而觀察組在健康教育后對自然分娩的好處了解比較充分,多數選擇自然分娩。觀察組的產婦自然分娩的比例高于對照組(P<0.05)。
2.4 觀察組與對照組在分娩后產生疾病的概率比較 經不同護理后,對照組出現產后出血、產褥感染、產梗死及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概率明顯比觀察組高(P<0.05)。見表3。

表3 觀察組與對照組在分娩后產生疾病的概率比較[n(%)]
2.5 觀察組與對照組嬰兒產生疾病的概率比較 對比2組護理后嬰兒產生黃疸的時長,對照組明顯比觀察組長(P<0.05);出現濕肺與肺透明病變的概率對照組比觀察組高(P<0.05)。見表4。
通過對產婦進行健康教育后可以發現,健康教育對產婦的健康行為的形成具有引導與促進作用,使得產婦形成健康行為的概率高,在產婦的孕期的早期活動,產期的日常護理以及產后的母乳喂養、清潔衛生等方面做得比較好,可見健康教育對產婦健康行為的影響之大,通過以下具體分析進一步了解健康教育對產婦健康行為影響的重要性[4]。

表4 觀察組與對照組嬰兒產生疾病的概率比較
3.1 健康教育對產婦選擇分娩方式的影響 近年來產婦進行剖宮產的概率越來越多,究其原因,社會因素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主要因素有:產婦為了能夠盡快結束分娩過程以及減少順產的宮縮疼痛而過于依賴剖宮產,誤以為剖宮產是一種快捷安全的分娩方式,甚至有一些封建觀念較強烈的產婦為了使胎兒能夠在良辰吉日出生,不管胎兒是否已經成熟以及自身是否能夠分娩就強行剖腹分娩;還有一部分產婦是為了避免順產導致的陰道松弛會影響到夫妻的生活質量而選擇剖宮產;還有就是一些產婦因為自身身體狀況的原因不能自然分娩,只能通過剖宮產的方式進行分娩。產婦盲目地選擇剖宮產對母嬰造成的影響非常大,會導致新生兒增加病死率,對新生兒造成黃疸、濕肺、肺透明膜病變等疾病,對于產婦則會導致產后出血、產褥感染、腸梗死、下肢深靜脈血栓等疾病。因此,健康教育在產婦分娩前進行非常重要,在產前對產婦進行健康教育,可以增加產婦對自然分娩以及剖宮產的利弊認識,提高產婦選擇自然分娩成功率,有利于母親的安全以及嬰兒的健康成長。
3.2 發揮社區健康教育的作用 當前的產婦管理程序是在婦女懷孕后,得先到社區的居委會與街道辦事處領取相關的生殖健康服務證,再到社區衛生服務點辦理孕期產期保健卡,并按時進行產前檢查,因此,社區是第一手掌握孕婦資料的,對于孕婦的個人資料以及生活環境較熟悉,對于孕婦的衣食住行方面可以直接地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因此,社區做好對孕婦的健康教育,對督促孕婦養成良好的健康行為習慣,做好孕產保健,在孕婦的分娩過程中降低嬰兒的病死率,保證母嬰健康具有重大作用[5]。
本研究對選擇的120例孕婦進行健康教育調查過程中不難發現,沒有進行社區健康教育的對照組在常規的孕期情況與產期情況中,孕婦進行剖宮產的概率很大,并且在孕期孕婦的生活習慣于健康行為并不規范,在飲食上,不注重營養的搭配,大部分都是以大進補的方式飲食,從而忽略了營養過剩造成的生理功能失調;在休息上,孕婦在日常生活起居沒有規劃性,從而導致睡眠太過充足造成的水腫等;在保健與活動方面,有些孕婦對于懷孕過于緊張,在保健與活動方面很拘謹,俗話說就是怕動了胎氣,就整體呆在一個固定的環境中,造成心理壓力與焦躁脾氣[6]。在進行社區健康教育后的觀察組飲食上注意營養的搭配,宜補宜清,在休息上則注重規劃好睡眠時間保持充足的睡眠而不過剩睡眠,在保健與活動方面,其實孕婦在懷孕期間要多進行輕微的運動多參與活動,保持愉快的情緒,可以看看書,聽聽音樂,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參加一些文藝性的聚會,保持身心的健康,對寶寶的健康成長更有利。因此,對照組產婦在分娩后新生兒的病死率、患黃疸、濕肺、肺透明膜病變等疾病的概率要高于觀察組,產婦產后出血、產褥感染、腸梗死、下肢深靜脈血栓等疾病的發生率也明顯高于觀察組,由此可知健康教育對產婦以及嬰兒的影響之大[7]。
許多產婦因為一些外在原因的影響,在分娩時抵觸自然分娩而選擇剖腹分娩,殊不知這樣對產婦身體以及對嬰兒的健康影響的嚴重性,因此,健康教育后的觀察組除去不可逆因素如難產等,都能很好地接受自然分娩[8]。產婦在分娩時候由于種種原因的影響,比如剖宮產、產前護理不周等,產婦在產后會產生產后出血、產褥感染、腸梗死、下肢深靜脈血栓等疾病,通過對產婦進行社區健康教育,讓產婦了解到分娩所需注意的事項和應對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這些疾病的發生率,由于產婦在生產前沒有進行系統的護理,在嬰兒出生后會產生各種疾病,例如黃疸、濕肺、肺透明膜病變等,對嬰兒的健康成長造成巨大的影響,因此,對產婦進行產前教育對嬰兒的健康有著重大的作用,通過社區健康教育,告知產婦在孕期與分娩時、分娩后的健康行為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嬰兒產生疾病的概率,保證嬰兒的健康[9]。
綜上,在分娩前期對孕婦進行系統的健康教育,可提高產婦的分娩順產率,降低剖宮產的發生率,同時對母嬰健康的改善作用非常重要的作用。
[1] 葉小麗,龔紅燕,譚健梅.孕產期健康教育對分娩結果的影響分析[J].右江醫學,2011,39(4):453-455.
[2] 王麗萍.系統化產前健康教育對初產婦分娩方式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3,11(10):948-949.
[3] 朱壽萍.產前健康教育對產婦分娩結果的影響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3):526-527.
[4] 陳娟.健康教育對初產婦健康知識知曉率及產后并發癥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3,15(1):100-101.
[5] 欒紅,姜紅,張芳.產婦健康教育需求的調查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3,14(8):41-45.
[6] 陳桂芬.新生兒及產婦健康問題分析[J].護理研究,2013,25(14): 6541-6542.
[7] 容玉葵.住院產婦健康教育需求調查[J].中國婦幼保健,2014,5(7): 68-69.
[8] 雷友金,鄧雪紅.住院產婦健康教育需求調查[J].中國健康教育,2012,5(7):54-56.
[9] 李國華,鐘先鳳.護理程序在圍分娩期產婦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現代醫藥衛生,2011,2(22):332-333.
10.3969/j.issn.1009-4393.2015.7.068
廣東 518000 深圳市松崗人民醫院(黃曉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