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維剛
胃大部切除術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大出血的臨床效果觀察
朱維剛
目的 分析胃大部切除術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大出血的臨床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75例胃十二指腸潰瘍大出血患者臨床資料,其中35例行保守治療者設為對照組,40例行胃大部切除術治療者設為研究組,對比2組療效。結果 研究組總出血量、胃腸減壓時間、胃功能恢復時間與住院時間等指標均優于對照組,且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后常見并發癥為腸黏連、腸梗阻、吻合口瘺與胃排空障礙,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5.00%,低于對照組的2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胃十二指腸潰瘍大出血行胃大部切除術治療可減少出血量并縮短住院時間,有效提升臨床療效且并發癥較少,值得臨床應用。
胃十二指腸潰瘍大出血;胃大部切除術;效果
大出血屬于胃十二指腸潰瘍大常見并發癥,兩者并發病情危重,嚴重時可致患者死亡,因此尋求理想治療方案對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義[1]。本研究回顧性分析75例患者行保守治療與胃大部切除術臨床資料,以探討胃大部切除術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大出血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江蘇省睢寧縣人民醫院收治的75例胃十二指腸潰瘍大出血患者臨床資料,患者均經胃鏡檢查或病理證實,排除糜爛胃炎、應激潰瘍所致出血者。35例行保守治療者設為對照組,男21例,女14例,年齡20~54歲,平均(34.19±5.80)歲,病程0.2~24年,平均(8.73±2.35)年;40例行胃大部切除術治療者設為研究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21~55歲,平均(35.01±5.73)歲,病程0.3~25年,平均(8.90±2.18)年。2組上述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行保守治療,以生理鹽水洗胃并予以血管收縮劑行動脈注射,同時予以20 mg奧美拉唑(常州四藥制藥有限公司,H 10950086,20 mg/7粒),1次/d,口服尼扎替丁(國藥集團致君蘇州制藥有限公司,H 20094123,150 mg/粒)300 mg,1次/d,連續服用4~6周。研究組予以胃大部切除術治療,術前予以吸氧、鎮靜并補充血容量,行全身麻醉后切除胃竇,探查胃部、十二指腸,清除胃中淤血后行胃竇切口縫合,開放式處理殘端后行胃大部切除,術后予以常規胃管插入并于殘端置引流管,行常規縫合。術后予以營養支持、抗感染與胃腸減壓。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患者總出血量、胃腸減壓時間、胃功能恢復時間與住院時間等基本指標;觀察2組臨床療效與并發癥發生情況,并發癥包括腸黏連、腸梗阻、吻合口瘺與胃排空障礙等。
1.4 療效評價標準[2]痊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完全止血;有效:臨床癥狀明顯減輕,出血得到控制;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出血仍存在,痊愈+有效=總有效。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總出血量、胃腸減壓時間、胃功能恢復時間與住院時間比較 研究組總出血量、胃腸減壓時間、胃功能恢復時間與住院時間等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胃十二指腸潰瘍大出血患者總出血量、胃腸減壓時間、胃功能恢復時間與住院時間比較(x±s)
2.2 2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405,P<0.05)。見表2。

表2 2組胃十二指腸潰瘍大出血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2.3 2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2組治療后常見并發癥為腸黏連、腸梗阻、吻合口瘺與胃排空障礙,對照組腸黏連與吻合口瘺各3例,腸梗阻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20.00%,研究組腸黏連與胃排空障礙各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5.00%,2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1217,P<0.05)。
胃十二指腸潰瘍屬于臨床常見病癥,其發病率高、發病急驟且進展較快,局部表現出胃十二指腸橢圓形或圓形缺損,患者多存在泛酸、腹部疼痛與噯氣等癥狀[3]。傳統臨床多采用西藥治療,但出血抑制效果不佳且復發率較高,未能取得理想療效,因而手術治療在近年得到廣泛臨床應用。為探究胃十二指腸潰瘍大出血行胃大部切除術治療效果,本研究對75例患者行保守治療與胃大部切除手術治療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胃十二指腸潰瘍大出血病狀較重且進展較快,若未能得到及時救治易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患者入院后需予以補液、輸血,以及時糾正患者血容量[4]。近年來隨著制藥技術的進步,保守治療應用的制酸藥物得到改進,使得胃十二指腸潰瘍大出血臨床療效得以改善,但仍存在部分患者難以取得理想療效且危及性命的情況,因而外科手術治療是目前治療該癥的首選方案[5]。通過回顧本次75例患者的臨床資料亦證實手術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大出血效果更為顯著,其中行胃大部切除手術研究組患者的總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且胃腸減壓時間、胃功能恢復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同時結果亦表明,胃大部切除術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7.50%,高于對照組,與左華[6]研究結果一致,提示手術治療可減少出血量并提升臨床療效,從而促進患者盡快恢復。分析原因在于,胃大部切除術前做較為充分準備,糾正酸堿平衡失調、貧血與電解質紊亂,為手術成功奠定基礎;此外胃大部切除可徹底去除潰瘍病灶,并以絲線縫扎出血點,可在發揮止血效果的同時預防術后復發,從而其痊愈率與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保守治療[7]。
并發癥是評價療效的重要指標。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5.00%,低于對照組的20.00%,原因在于,手術在徹底切除手術病灶基礎上予以營養支持、抗感染與胃腸減壓等治療,可在促進患者增強抵抗力基礎上有效恢復,同時有效改善其預后。基于對保守治療組與胃大部切除手術組臨床療效的回顧分析,可得手術療效顯著優于保守治療,因此胃十二指腸潰瘍大出血符合手術指征時應及時采用胃大部切除術治療,手術指征包括患者經保守治療無效或療效不理想;出血量大并威脅生命安全;伴有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8-9]。關于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對胃十二指腸潰瘍大出血患者遠期療效的影響,還待進一步隨訪結果以補充。
綜上所述,胃十二指腸潰瘍大出血患者行胃大部切除術治療可減少出血量并提升臨床療效,同時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對促進患者盡快恢復具有重要意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和鵬忠.胃大部切除術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大出血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2):69.
[2] 梁振濤.胃大部切除術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大出血的近期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24):211-212.
[3] 江明.胃十二指腸潰瘍大出血行胃大部切除術的近期療效分析[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3(5):373-374.
[4] 姜小康,夏根玉.胃大部切除術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大出血的臨床療效觀察[J].河南醫學研究,2013,22(2):267-269.
[5] 舒新成.胃大部切除術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大出血的近期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3,8(36):83-84.
[6] 左華.胃十二指腸潰瘍大出血治療體會[J].河南外科雜志,2013,19(6):41-42.
[7] 郭海濤.胃大部切除術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大出血的近期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10):83-84.
[8] 李博.大部切除術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大出血的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4,9(34):70-71.
[9] 黃國祥,楊峰.胃大部切除術與單純修補術在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穿孔中的效果分析[J].黑龍江醫學,2014,38(2):162-163.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9.053
江蘇 221200 江蘇省睢寧縣人民醫院普外科 (朱維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