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
探討婦產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有效預防措施
王秀
目的 探討婦產科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有效預防措施。方法 選擇100例接受婦產科手術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n=50)。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的護理模式預防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實驗組患者在術前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進行評估,之后采取圍手術期干預的方法預防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對比2組患者的預防效果。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實驗組的總發生率為12.00%,對照組的總發生率為36.00%,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進行評估,并進行針對性的圍手術期干預,能有效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婦產科手術;下肢深靜脈血栓;預防;圍手術期干預
下肢深靜脈血栓是婦產科手術后的常見并發癥,主要是由于下肢深靜脈血液在靜脈血管內凝結,進而造成血栓現象。該疾病常伴隨水腫、靜脈曲張、皮炎等臨床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手術效果[1]。臨床上一般采用抗凝藥物來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能具有顯著療效,可是對于重危癥患者而言,簡單的抗凝藥物無法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具有較大的應用局限性,因此,如何在婦產科手術后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進行有效的干預,總結其有效的預防措施,成為醫學界研究的重點和難點。本研究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進行評估,并采取圍手術期干預的方法預防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3月~2013年4月婺源縣人民醫院收治的100例行婦產科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組的方法,將其均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n=50),2組患者采取不同的干預方法預防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實驗組患者年齡23~46歲,平均年齡(37.87±4.33)歲,對照組患者年齡24~47歲,平均年齡(37.34±4.85)歲。經確認,參與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均進行了相關婦產科手術,且不存在其他病史干擾,符合本研究的基本條件,不會對研究結果造成影響。2組患者的年齡、體質量、病情、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組間可進行良好的比較和分析。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的護理模式預防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手術過后密切關注患者的體征變化,如發現患者的體征情況異常,立即通知醫生對患者進行救治,其次謹遵醫囑,指導患者用藥并對患者進行藥物注射,護理過程中,保持24 h之內有人隨時待崗,以應對并發癥的發生。
1.2.2 由本院的醫學專家對患者的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高危因素進行評估和分析,整理出不同程度的高危人群,主要分為低危、中危、高危、極高危4個等級,評判指標主要以手術規模、是否有血栓史、是否感染等指標作為評估依據[2]。
1.2.3 根據不同的危險因素,為實驗組患者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具體情況如下:(1)針對低?;颊?,護理人員無須采取特別的護理措施,做好常規護理即可,鼓勵患者在身體狀況有所恢復后積極地進行活動。(2)針對中危患者,借助彈力繃帶對患者的下肢進行加壓,并給予患者右旋糖酐治療,500 mL/d,注射方式為靜脈滴注,連續注射3 d即可。(3)針對高?;颊?,在手術過程中,運用間歇充氣壓力泵對患者的下肢加壓。手術結束第1天為患者靜脈滴注500 mL的右旋糖酐治療,手術結束的第2天,為患者靜脈滴注0.4 mL的低分子肝素治療,注射時間持續到出院為止[3]。(4)針對極高危患者,在高危患者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分級加壓彈性長襪對下肢進行加壓即可,治療時間持續2周[4]。
1.3 觀察指標 對2組患者的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生率進行比較和觀察,探討2種護理方式對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效果。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對2組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生率進行數據分析。以95%作為可信區,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生率比較[n(%)]
婦產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生率逐年增高,該并發癥常伴隨淤痕性潰瘍、下肢水腫、靜脈曲張等臨床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治療效果。因此,在婦科手術后如何有效地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為了醫學研究的重點和難點。臨床資料表明,術后傳統的護理模式并不能有效地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5]。而在術前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進行評估,之后采取圍手術期干預的方法預防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具有積極的臨床效果。
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對其危險因素進行評估和分析,將其劃分為低危、中危、高危、極高危4個等級[6],之后根據等級狀況,在圍手術期前后,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護理,給予壓力彈性長襪及相關的藥物治療,物理方法和化學藥物相結合,對預防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具有雙管齊下的作用[7]。
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高危依據主要包括年齡相對較大、手術時間較長、肥胖癥狀相對嚴重等因素,根據以上因素進行圍手術期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可以有效地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8]。本研究結果顯示,未進行圍術期護理干預的對照組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為36.00%;評估相關風險因素、并對其進行圍手術期護理干預的實驗組患者,其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為12.00%,2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進行評估,并進行針對性的圍手術期干預能有效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1] 廖坤云.綜合預防婦產科術后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體會[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0,2(2):216.
[2] 胡蝶,馮素文.婦產科手術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護理進展[J].護理與康復,2014,13(4):331-333.
[3] 唐俐.婦產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31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1,8(11):167-168.
[4] 陳祥青,于海峰,邢乃姣,等.護理干預在預防婦產科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6):85-87.
[5] 邵常雪.系統化護理干預對婦產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20):19-20.
[6] 毛萌,喬玉環,郭瑞霞,等.婦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病因及預防[J].山東醫藥,2010,50(12):115-116.
[7] 袁亞妮.體位干預對婦產科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作用[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2,11(5):282-282.
[8] 曹付梅,肖鳳珍,司偉萍,等.預防婦產科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觀察[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4,25(10):1462-1463.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9.065
江西 334000 婺源縣人民醫院(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