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關旅游的商品都應該具有本身的構造和功能,構造作為功能的基石,而功能則成為構造的表現。旅游產品優化即通過產品內部各種構造的改進與調節,讓產品體系可以在最好的狀態下進行。這篇文章旨在按照川西北革命老區旅游產品現在開發的狀況,從門類構造、空間結構、時間構造以及因素結構四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改進和升級的方法。
關鍵詞:旅游產品結構;優化升級;川西北革命老區
民族文化旅游產業是川西北革命老區旅游業進步的關鍵原因之一,影響著革命老區旅游業的進步水準與規模,甚至直接影響著該區的經濟收益、社會利益與生態收益。但是近年來,民族文化旅游產品單一式、粗放式的發展,嚴重阻礙了該區的旅游發展動力。鑒于此,筆者通過對西北老區旅游行業發展的分析,得出了一些能促進這一行業發展的建議,希望能為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幫助。
1 旅游產品結構優化升級的內涵
旅游,從字面上看應該包含兩個方面,“旅”指出行,行走;“游”指的是游覽,觀光。根據系統理論,旅游產品是一個具有較強層次性的系統。對這一結構的認識應該從兩個角度出發,其一是能夠影響結構變化的因素,其二是結構變化會對哪些因素產生影響,經過分析我們發現外部環境和產品結構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系。因此,想要優良地使用旅游產品的系統,就必須調控并且升級這個系統的功能和結構,形成新的有序的結構和功能的提升。
2 川西北革命老區民族文化旅游產品現狀
2.1地域界定
根據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出的《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四川省"十二五"革命老區發展規劃的通知》(川辦發〔2011〕63 號),川西北革命老區包括阿壩州全域和甘孜州的部分區域,涉及2個州的20個縣,規劃面積約12.8萬平方公里,主要包含的有兩大區域,一是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管轄的縣區,具體有九寨溝、壤塘、阿壩、金川、紅原、若爾蓋、松潘及馬爾康縣等;二是甘孜藏族自治州所轄的縣城,有康定、道孚、新龍、爐霍及甘孜縣等、丹巴縣、瀘定縣。該地區位于印度板塊與亞歐大陸板塊中間,地理位置處青藏高原的東南邊上,其歸屬于長江上游的源頭地區,又位于東中部發達區向西開發的接力區,是中國大西北和大西南的銜接部,并且與青、藏、甘、滇各省區連接在一起。由于該地區獨特的地質條件,展現出了神奇的地區景色,包含了更多的旅游資源。
2.2川西北革命老區旅游發展概況
川西北革命老區自然資源豐富,多種少數民族聚集,民族歷史文化藝術資源富集。川西北地區旅游業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已初具成型。由于制約旅游行業發展主要因素是交通問題,把交通問題解決了,旅游業才能發展起來。在九黃、康定新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機場;217、317、318國道以及多條省道的優化改造和貫通;加上快鐵、高速的建成使用;以及城鄉道路的改造,都積極的推動了該地區的旅游發展。沿途的各大自然景區逐漸獲得開發,不僅我國許多游客慕名而來,許多有特色的景區還受到越來越多國際游客的關注,。2010年,區域旅游的產值達到35億元,它吸引了近400萬的國內游客和近10萬的國外游客。然而這里也是生態環境與民族文化的脆弱區,民族文化旅游的發展在開發理念、開發模式、產品設計、民族文化保護與傳承、居民認知態度等方面都存在諸多的問題,尤其是民族文化旅游產品方面,產品的形式單一,雷同性高,文化失真嚴重,參與體驗性差等問題突出。
3旅游產品結構優化
所謂優化旅游產品的結構主要是指改良產品的內部構造,以確保產品體系效能的最大化發揮,它涵蓋產品類別、產品時空以及產品元素等幾方面的結構改良。
3.1 類型結構優化
我國的旅游管理部門依據旅游產品不同的性質和特點,將其分為觀光、度假、專項、特種四種不同的類型。隨著產品個性化的增強,產品的類型在不斷增加。
優化旅游產品在類型結構方面的方式之一,是分析市場定位,挖掘地域特色文化、鉆研民族文化,豐富內涵,加強以民族文化為主題元素的特色高精尖名品的創建研發力度。比如,區內有享譽全國甚至世界的九寨溝---黃龍旅游線, 即九環線,是絕對主打產品。但這種一枝獨秀的局面使這個地區的旅游業的發展十分被動,因此, 九環線成了旅游中的晴雨表,到這里的客人首先選擇的都是九寨溝。在汶川大地震破壞了這種現象后,四川的旅游業陷入了被動狀態,革命老區的旅游業就更加被動了。況且川西北革命老區的地質條件決定了其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是有限的,生態承載力決定了每個景區的容納量,根據測算,像九寨溝、黃龍這種在世界排名的風景區,其接納人次,依次為4000人/天,2000人/天。因此,培育新興的精品成為必然。例如: 依據正準備建設的稻城機場與已建好的康定機場,發展融賞景觀光、探險消遣、休閑娛樂為一體的高質量的世界旅游區,讓其成為川西北革命老區的第二個亮點。二是充分利用本地的優勢資源,開發出有區域特點的旅游項目,吸引更多的游客參與到豐富多樣的旅游產品中來。當前依靠著名景點開發休閑度假旅游產品及體驗性旅游產品已經成為世界旅游業將來的一種趨向, 這既能淡化門票意識, 還可以穩定客戶, 提高贏利水平。例如,可以把九寨溝或者甘孜州"環貢嘎旅游帶"里面的部分地方, 以西部婚慶為主題建成度假旅游勝地, 要有特色,有風格,有內容,推廣為國內外新婚情侶都熟知并希望前往的愛情圣地; 或者憑借甘孜州廣闊的高原湖泊和蜿蜒的山峰草地, 建設擁有國際化水平的高原特色高爾夫賽場, 讓運動更貼近自然,升華運動的情懷。三是避免旅游產品類型結構雷同。川西北革命老區的旅游資源充沛,可以發展建設豐富多彩的旅游產業,不過因牽扯到不同的利益群體,導致不同地方建設無統一規劃,重復建設低端老舊的項目,旅游產業結構同樣化嚴重。各地區要在上級領導下,制定出更為科學合理的結構,把各個地區獨有的特色彰顯出來,提升旅游優勢。四是產品的開發要盡量適應各種人群的消費能力,既要有量販式的大眾旅游項目,也要有精品化的特色服務,吸引更多的人來本地旅游。
3.2空間結構優化
文章以旅游者對商品的購買方式為依據,將旅游商品的基本構造分為風景,特定風格的路線以及圍繞城市核心和其周圍景區自然景點三類。也稱作點線面型結構。從商品進步層次而言,點狀商品處于初級商品階段,線狀商品是中級階段,而網絡商品則表明旅游商品進步到了高級階段,對范圍旅游產生輻射帶動性能。改善旅游產品的空間布局需要通過點狀、線狀以及網絡狀產品進行科學搭配,由網及線,由線帶點。
從川西北革命老區的現實狀況分析,這里各個旅游景點之間的距離遠,交通情況差,并且政策指引、規劃設計、景區( 路線) 布置、配套設施比較差,地區里面的旅游資源之間沒有互相協調。例如,就甘孜地區和阿壩地區間來說,就有很多非常好的旅游產品在開發、服務、保障、整合方面未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從九寨溝到黃龍的旅游產品路線太長,游客都是蜻蜓點水式的短暫停留就離開;康定和稻城一線的旅游產品也是處于初步開發的階段,區域的關聯性、整合性不強,網絡產品目前尚未形成。所以,最先應該集中所有的精力重點開發一批景區,讓這些最先發展起來的景區起到領頭羊的作用,帶動整個地區的旅游業發展;然后積極完善交通設施,同時,將主題作為核心,強化區際、縣際、省際的聯合效應,逐漸完成由點型到線型產品的過渡,用熱點地區帶動溫、冷地區,提升產品的吸引、競爭能力;應該加快建設香格里拉、藏羌文化和世界自然遺產走廊等,全力打造康定旅游基地、理塘高城旅游基地、丹章谷旅游基地、汶川映秀旅游基地等交通樞紐及游客集散中心。同時依靠四通八達的交通線路和名勝景區,更快更好地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路線,形成自駕游、紅色游、登山游、徒步游和少數民族村莊游等多種路線,組成川西北革命老區的旅游網絡。
3.3時間結構優化
有關旅游商品的時間構造有兩種含義,一方面是商品營銷的時間構造,其中分為短期的假期形式如法定假日和周末休息以及長期的季節性構造。營業時間構造的優化是對于資源特色與市場需要進行調整旅游商品的營業時間與新商品的市場推廣時間,用來延長游客在地區內的逗留時間與提升旅游設備的全年使用率;二是代替旅游產品推廣的時間構造,因帶動地區旅游發展的勢頭產品會出現老化,為抑制區域旅游發展遭受勢頭產品的老化影響,應提前培育替代商品,并進行及時推廣。
依據川西北革命老區的營銷時間來看,多數購買力聚集在5到10月的短時間內,而春冬季節幾乎是旅游商品的營銷淡季,導致許多的基本旅游設備長時間的空閑放置。川西北革命老區旅游主要是以觀光為主,由于氣候原因造成了旅游的季節性,淡季旅游人數少,景區的收入低,為了保證利益,景區往往變相漲價和利用其它不道德的方式增加其收入。為此各景區可以根據各地區優勢開展諸如以會議、體育、健身為主的季節性旅游,更可以開展多元化的旅游項目。另外,按照旅游產品的生命周期理論來說,應該在科學合理的市場剖析基礎上,掌握好主打的旅游產品的生命周期(開創期、發展期、成熟期、衰弱期),研發新產品,升級更新產品,而且能夠及時推出新產品,從而吸引原本的客源市場。"九環線"線型產品為川西北革命老區的核心品牌,雖然其是具有廣闊旅游市場的世界級旅游產品,但在特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都會由成熟向衰弱階段轉變,所以,一定要及時培育新興的替代產品。
3.4 要素結構優化
旅游產品要建立在游的基礎上,它有五個要素,分別是:行、住、食、購和娛,因此,想要優化結構,首先要平衡各個要素之間的比例。如果某一個要素的比例不平衡,就會影響旅游產品的質量。對旅游產品因素構建進行優化,重點是要考慮各方面的因素進行統籌兼顧的部署,使食宿住行、娛樂等得到協調統一的發展。這需要綜合考慮市場條件和產品定位,從時間方面、旅客喜好和經濟實力等方面制定合適的組成部分。
分析近年來的旅游數據統計發現,中長途交通在川西北旅游景點的收入長期保持較高占有量,而觀光、住宿、餐飲等所占比重偏低,旅游商品銷量不高。由此則將區內長時間存在著的游客旅游時間和當地準備時間和其他因素比例失衡的情況反映了出來。特別是川西北地區空中航線較少, 鐵路交通缺乏, 形成四川旅游業進步過度依靠道路交通。比如:從成都到九寨溝的汽車旅程是8小時,這對大多數游客來說都是一種磨難,因此,四川的旅游交通路網急需被升級。有關部門要加快建設現有的高速公路項目,同時還要加強機場建設,增加航班架次,完善本地區的交通網絡,豐富本地的交通運輸方式,積極吸引全國各地各種消費水平的游客。所以,要把提高頂級景區及景點的關注度作為目的來改善川西北革命老區的構成因素,使游客在景區停留的時間加長,圍繞“游”這個重點科學地提升飲食、住宿、旅游紀念品的銷售金額,使長途交通比重得以降低。
參考文獻:
[1] 于代松.張良.徐小東.川西北地區旅游發展的約束與對策[J].成都紡織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7月。第28卷第3期
[2] 信息資料來源:阿壩州概況[EB/OL].中國·阿壩州官方網站.http://www.abazhou.gov.cn/
[3] 陳茂勛. 發展生態旅游與生態四川建設【M】//旅游地學研究與旅游開發: 第五集.成都: 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
[4] 楊振之, 葉紅. 汶川地震災后四川旅游業恢復重建規劃的基本思想[ J] . 城市發展研究, 2008, ( 6) .
[5] 四川省旅游局. 四川省旅游發展年度報告[ R] . 2007.
[6] 吳剛. 旅游交通研究的現狀、趨勢及其啟示[ J] . 四川師范大學學報( 社科版) , 2009, ( 6) .
[7] 吳晉峰. 包浩生.旅游系統的空間結構模式研究FJ1.地理科學,第22卷第1期2002.2.
[8] 李亞兵. 肖星. 區域旅游產品結構優化設計研究干旱區資源與環境 2005年7月第19卷第4期
[9] 陳乾康.關于汶川地震后四川旅游產品結構體系優化的思考[ J] . 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 年5 月第38 卷第3 期
郵寄地址: 成都市高新區益州大道北段15號,成都職業技術學院孫冬燕 610041;13880518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