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剛 段鈺江
摘 要:高職教育的職業性和區域性,決定了它在區域經濟的發展中扮演為地方經濟服務的重要角色。文章以云南省為例,分析云南省目前職業教育發展現狀,探討職業教育如何更好的為地方經濟服務,從而推動地方經濟和高職教育互相提升。
關鍵詞:職業教育;地方經濟發展;服務
地方經濟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其產業結構影響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其發展水平影響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水平。而職業教育為地方經濟長期穩定發展提供人力、技術及消費支持。
一、云南省經濟與職業教育發展概況
云南作為西南邊陲的重要門戶,區位特殊、歷史悠久、民族眾多、文化多元。大力發展以支農工業和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三類產業,產業結構由1978年的42.7:39.9:17.4調整為2013年的16.2:42.0:41.8,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有了大幅度提高。2013年全省GDP達11720.91億元,人均生產總值達25083元,全省經濟總量繼續突破萬億元大關,實現了經濟發展新跨越。2013年全省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4096.56億元,其中教育支出預算104.1億元①,有力地推動了云南教育的改革和發展。
近年來,云南省職業教育不斷創新辦學理念,堅持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以發展高職為龍頭,以中職技校和各類培訓為雙翼,走出了一條質量高、特色濃、成效好的職業教育發展新路。目前全省有高職院校37所,占全省高校數量的56%; 招生規模達到7萬多人; 在校15萬多人。云南高等職業教育已經由高等教育的補充部分提升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占據了云南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近十年來,高職院校先后為云南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和輸送了30多萬名面向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的各類技能型高職人才,在云南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推動作用。
二、職業教育突出問題
目前,云南省職業教育采用以校企合作為核心的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初步構建了中職與高職對接、專業與市場對口、學校與企業對話、公辦與民辦并行、學歷教育與短期培訓并舉的職業教育體系,但職業教育在發展過程中依然存在問題。
1. 優質職業教育資源短缺
云南一些地方職業教育學校由于地理位置限制和自身投入不足,不能及時更新教育資源,阻礙了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的提高。主要表現在專業教師匱乏和學校硬件設施不完備兩個方面。在37所高職院校中,有19大類專業,1156個專業點,專業設置基本和產業結構需求平衡。但一些專業性很強的專業課程是由其它專業背景的教師授課;同時,大多學校存在政府財政支持不到位而無法為學生提供一流的硬件設施現象。這既制約了專業教學活動的完整性和高效性,又導致學生不能在課后操作在教材里出現的儀器設備。
2. 生源市場和畢業生就業市場的雙重競爭
在貧困地區,很多人對高等職業教育的認識不正確,導致學生在初中畢業以后寧可選擇外出打工也不愿意到職業學校學習;有的即使進入職高學校,由于種種原因,中途輟學現象普遍發生。與此同時,學生畢業以后的就業穩定性很差。現在職業學校大多采用校企聯合培養的方式,很多學生在到達遠離家鄉的發達城市后,一方面因為氣候、環境等因素的差異難以適應他鄉,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企業加班嚴重而薪資等福利待遇不到位的現象,導致學生先后回到老家或附近城市打工,或者頻繁跳槽。
三、高等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的對策
1. 加強政府支持力度,尤其要保證財政支持的有效實施
現在高等職業學校的財政收入一般都是由學生學費、企業合作支持和政府財政支持三部分構成。近幾年學校在與企業合作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很多職業學校都與北京、上海、廣州等發達城市的企業簽訂合作協議,解決了部分資金問題。但一些學校仍面臨教師招聘、擴建、先進教學設備更新等壓力。為了促進職高教育更好的為地方經濟服務,政府一定做好堅強后盾,積極引進優秀的專業教師,保障學校的教學設備完善、優質,盡量做到與一般本科院校相均衡。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學校地位,增強社會認同感。
2. 根據地方產業結構實際情況,加強與當地企業的合作。
職業教育既然要地方經濟服務,那么首先就應該根據地方的產業結構特點,與地方穩定的招商引資項目企業合作,為企業培養專門的人才,服務于地方經濟。近幾年,云南省各州、縣大力支持招商引資,一些外部企業入駐本地開發發展,職高學校可以抓住這樣的機會,在政府的引導下選擇性的與其合作。根據企業的具體要求,制定培養計劃,按計劃招生,為企業培養一對一的專門人才,這樣既能保證畢業學生就業的穩定性,也能解決企業招聘擔憂。科學、合理、有效的開發和管理當地資源的同時,發展經濟。
3. 保障引進教師和學生的薪資、福利待遇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和老齡化問題的嚴重突出,人們在就業時將會越來越看重福利待遇保障。所以職高學校在招聘專業教師、選擇合作伙伴時,一定要把工作者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選擇與發達城市的企業合作時,提前與企業協商好不同專業的最低薪資以及福利待遇。像北京這樣的城市一般都會提供“五險”,有的甚至會根據學生就業表現提供“住房公積金”,所以學校在與企業談判時要考察企業所在城市的情況,切記只求就業率。為了留住人才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學校在與入駐企業合作過程中,政府可以考慮給予這些學生一些實際的便利條件,比如可根據實際情況針對愿意轉非農戶口者放寬“公租房”、“廉租房”的申請條件等,為地方經濟服務者提供最大的便利。
總之,職業教育是直接為地方或行業經濟發展服務的,其應當以當地發展的具體需求為導向來確定辦學的方向和辦學規模。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不拘一格,發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多規模的教育模式,更好的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
參考文獻:
[1]數據來源:云南省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1],2014年4月http://www.stats.yn.gov.cn/TJJMH_Model/newsview.aspx?id=2748024
[2]楊培勇.職業教育為地方經濟服務的有益嘗試[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05-11
[3]羅麗玲.高等職業教育如何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J].職教論壇,2012.5
作者簡介:
李云剛:吉林長春人,中央民族大學理學院學科教學(物理)專業研究生
段鈺江:云南大理人,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民族地區公共行政管理專業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