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陽山金礦位于甘肅文縣陽山,在1997年被武警黃金部隊發現,開采總量可達三百多噸。該金礦帶東西向長達60Km,是國內發現最大亦是亞洲最大的金礦。本文通過對該礦床進行地質特征的分析從而總結出相應的找礦標志,為同類型的金礦山開采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陽山金礦;地質特征; 找礦標志
一、金礦形成地質背景
陽山金礦正處川北隴南交界地,位于川陜甘交界的“金三角”地帶,在二十世紀末被武警黃金部隊發現,經過20多年的努力發展到現在已勘測到的金礦總量達三百多噸,是國內發現的最大金礦。控制陽山金礦形成的原因較為復雜,包括了構造、巖漿等。最初,揚子板塊與華北板塊之間的洋盆俯沖作用使得揚子板塊北緣產生擴張作用從而形成最初的盆地,接下來便在盆地中心沉積了含礦性好的濁積巖以及熱水沉積巖,發展至泥盆紀晚期,該裂陷盆地進一步伸展擴張,并伴隨細碎屑巖系和碳酸鹽巖的不斷沉積從而在盆地的中心形成了早期的較為成熟的洋盆。經過多年的研究,我們發現在陽山金礦所在的區域內,巖漿侵入作為另一個控礦因素來說其活動并不是非常強烈,巖漿巖的出露規模較少,在對各個礦段進行分析后發現僅有部分中酸性侵入巖脈和小巖株出露。
二、陽山金礦床地質特征
對陽山金礦床進行地質特征的分析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即地層、構造、巖漿活動等方面。
(1)地層
首先,從地層來說,出露的地層包括了中上元古界的碧口群、泥盆系三河口群地層以及第四系地層等。其中泥盆系地層盆出露最多。對陽山金礦帶分析發現,礦體的主要巖性分布在泥盆系的三河群口中,因此該地層是構成該礦區的主要地層。接下來對具體的地層進行分析:首先對最古老的碧口群分析,從位置分布上來看主要在陽山礦區的南部,碧口群里涵蓋的巖系主要是勉略帶沉積下來的多種巖系的混合,包括了碳酸鹽巖、硅質巖、片巖等。由于巖石在地球演變的過程中其含金量會隨著地層的變老而增高,因此作為形成陽山金礦最古老的地層,碧口群地層的含金量豐度是較高的。在礦區中分布最為廣泛的泥盆系覆蓋于碧口群上面,從位置分布上來看處于瑪曲-文縣斷裂帶的南北兩側及以東的地區,泥盆系三河口群為陽山金礦的主要容礦區域,通過對該區域進行詳細的研究,將該區分為六個巖性段,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巖性段,陽山金礦帶內的礦體主要產于其中的第三巖性段。第三巖性段地層處在陽山金礦帶的中部區域,主要巖性為砂質千枚巖及絹云母千枚巖。最后對處于礦區中北部地區的第四系地層進行分析,第四系地層主要由地表的大面積黃土和沉積物組成,這些沉積物包括了灰巖、砂巖、千枚巖以及粘土,厚度一般在1到50米之間,最高甚至可達一百多米。
(2)構造
控制陽山金礦帶的主體礦區的構造為文縣弧形構造,包括了褶皺和斷裂。陽山金礦帶的最大褶皺位于金子山復向斜,處于陽山礦區的南部,該區域主要室友泥盆系地層組成的。而斷裂的整體呈現出一種弧形構造,礦區中的斷裂帶包括了三種走向,分別是南北向、北東東向以及北西西向。其中分布最為廣泛的為北東東向斷裂帶,東西向長達數百里,南北向寬度也有一公里,陽山金礦帶中的許多礦脈也都是由該斷裂帶中發育形成的,可以說,該斷裂帶中包含了近一半以上礦體區域,因此北東東向斷裂帶是該礦區的主要含礦斷裂帶。另外,對于該斷裂帶而言,其主干部分位于北部該構造帶為主干斷裂帶北界斷裂【1】。
另外兩條斷裂帶,北西西向斷裂帶在整個礦區分布較為普遍,并且在該斷裂帶復背斜的南北兩策分別分別形成了北西西向和北東東向的兩個斷裂帶分支,兩組分支在多處形成交匯的斷裂帶,并能在該處形成厚大的礦體。而南北向的斷裂帶分布規模較小,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后期的張性斷裂,在該斷裂帶內形成的礦體多為局部性的。
(3)巖漿活動
經過多年的研究總結出巖漿活動對陽山金礦帶的形成的控制作用不是非常強烈,通過對出露的巖石進行分析發現在礦區內出露的小規模的多為酸性脈巖,其中斜長花崗斑巖脈為主要的構成部分,另外還包括少部分英云斑巖脈和花崗細晶巖脈等。除此之外,經研究還發現整個巖層的走向與該礦區內的構造線走向一致。
三、陽山金礦帶找礦標志
3.1 礦體特征
按金礦帶的走向將該礦區分為以下六個礦段:張家山礦段、陽山礦段、高樓山礦段、安壩礦段、葛條灣礦段和泥山礦段。其中張家山礦段長約6Km,寬約3Km,初步推斷為破碎蝕變帶引起,通過一些的探測已在該礦段發現4條礦脈。陽山礦段處于整個礦區的東部地區,長寬均可達三千多米,通過對該礦段進行詳細的勘測工作,目前已在該礦段發現了23 條礦脈。高樓山礦段位于陽山礦段西邊,長寬約為4千米,由于該處存在斷裂帶交匯處,因此該礦段內的成礦條件較好,目前一發現15條礦脈。安壩礦段位于礦帶中部,目前已發現礦脈45條,因此該礦段發現的金礦含量在目前發現的金礦總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葛條灣礦段處在陽山金礦帶的西部地區,發現的礦脈已有11條。最后一個泥山礦段處在陽山礦段的西邊,其發現時間較前幾個礦段晚,但至今也已經發現了8條礦脈。
3.2 找礦標志
結合上文對整個礦區地質特征和礦體特征的分析,接下來對如何設置找礦標志進行具體的分析。
(1)通過上文對地層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將地層及巖性特征作為找礦標志是非常實用的。泥盆系三河口群中所含巖系為本礦帶的賦礦層位,可以作為重要的找礦標志。
(2)從形成金礦帶的構造因素來看,斷裂控制可以控制礦體的空間分布情況,而斷層以及某些斷層帶的疊加可以控制金礦的產量,因此斷裂帶、褶皺處以及某些交匯處都可以作為找礦的重要標志。
(3)從巖漿活動來看,礦體的產生多位于脈巖上下盤或者由于脈巖本身礦化而成為礦體,金礦化與區內斜長花崗斑巖脈關系極為密切,因此,蝕變斜長花崗斑巖脈可以作為本礦區的直接找礦標志【2】。
四、總結
通過對陽山金礦礦區的地質特征進行分析,將明顯的特征提取出來作為重要的找礦標志,這樣既能為以后的找礦工作提供便利,同時還能節省更多的人力、財力和物力。
參考文獻
[1] 吳世龍.甘肅陽山超大型金礦地質特征及找礦方向[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2014.
[2] 孫宗席.甘肅文縣陽山金礦床地質特征及找礦標志[J],黃金地質,2014.
作者簡介:卓玲,籍貫:四川犍為,學校:成都理工大學地球化學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