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亞杰
摘 要:中國地質構造繁雜、其地貌地形變化起伏甚多,山地丘陵種類占比重較多,近年來,多種原因鎖導致的滑坡及泥石流等災害頻繁出現在我國。在過去發生災害頻率不高的時期人們對保護自然的意識淡薄,現如今此類問題則必須被重視,本文中闡述了一些針對防治滑坡及泥石流災害的有效措施,同時提出了在地質災害的研究及防治工作當中,未來應將注意的一些問題。
關鍵詞:滑坡;泥石流;減災措施
前言
斜坡上的巖體或土體,受雨水浸泡、地震、河流沖刷等其因素影響,,在受其重力影響下,沿其一定的軟弱面或軟弱帶,分散或整體地沿坡向下滑動的自然現象稱之為滑坡。在地形險要的地區或山區,因為暴雨等自然災害造成的山體滑坡并且伴有有大量砂石以及石塊的特殊洪流。中國頻頻發生地質災害,致使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以及國民經濟的發展造成嚴重威脅,并且造成的水土流失對滑坡及泥石流治理也須重視。
一、滑坡泥石流的危害
泥石流滑坡最大的危害就是對附近居民的人身及財產安全造成嚴重威脅,泥石流會直接沖進居民區,從而沖毀房屋建筑對人畜的安全造成危害。且可埋沒公路鐵路,嚴重摧毀路基橋涵等設施,對公路鐵路上行駛的汽車的危害也很大,甚至會導致成車毀人亡。泥石流匯入河流造成河道大幅度變遷也會間接造成公路鐵路的毀壞進而形成巨大的經濟損失。且造成水利水電的損害也是非常大的,淤積水庫、沖毀水電站引水渠道、磨損侵蝕壩面等。對礦山的危害是淤埋礦山坑道、摧毀礦山及其設施、對礦山的工作人員造成極大的人身傷害,造成停工停產甚至導致礦山報廢。
二、泥石流滑坡災害防治措施
當前采用的防治措施主要有預防及治理兩大方式。對泥石流發生可能性小的溝谷,應對其采用預防方案。對于爆發過泥石流或有可能發生泥石流的溝谷,應采用取預防及治理相結合的綜合性方案。
對滑坡的防治要貫徹“及早發現,預防為主;查明情況,綜合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則并結合邊坡失穩的因素以及滑坡形成的內外部條件,滑坡的防治,治理滑坡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2.1、滑坡的防治要提前預防,并針對不同情況,綜合考慮其形成的內外條件,消除次生危害的隱患,力求根治。我國治理滑坡的措施主要有三個方面,在實際工作中,應結合不同情況來“辨證施治”,綜合處理。
(1)排除或減輕水流帶來的危害:①攔截、排干、疏通地表水。避免地表水、雨水、泉水等流入滑坡隱患區內,例如修建排水系統與引流工程,尤其要做好綠化工程以保持水土;②對于地下水,不能攔截而要疏通。可利用鉆孔、打井等將近地面的地下水引出,修建溝渠隔離外圍水以避免滲入滑坡區。③防止流水或水庫等對滑坡區域坡腳的沖刷和浸蝕。修筑水壩使急流區水勢偏離,或者加固滑坡體坡腳,提高其承受水流沖刷的能力。
2.2、改善邊坡巖土體的力學強度 通過一定的工程技術措施,改善邊坡巖土體的力學強度,提高其抗滑力,減小滑動力。常用的措施是削坡減載;用降低坡高或放緩坡角來改善邊坡的穩定性。從初中的物理中我們知道,當物體停留在斜坡表面時,所受的重力會有一個斜向下的分力,這個力會使物體有下滑的趨勢。可以通過減小這個力來增大斜坡上物體的穩定性,常用的方法有:1)修筑擋土墻、護墻等支擋不穩定巖體;2)鋼筋混凝土抗滑樁或鋼筋樁作為阻滑支撐工程;鋼筋的力學性能較強,抗彎能力較其它的建筑材料好得多,所以用鋼筋來做這個材料會較別的材料可靠一些;3)預應力錨桿或錨索,適用于加固有裂隙或軟弱結構面的巖質邊坡;4)固結灌漿或電化學加固法加強邊坡巖體或土體的強度;還有一些高科技的加固技術等。
2.3、在上述的幾種方面以外,還需要在經費方面進行相應的調整。現階段要想進行良好的滑坡泥石流災害的防治工作,則需要大量的費用支出,國家在此方面會進行項目的撥款,但不能僅僅依靠國家,還需進行開拓。在各渠道方面大量進行努力,從而為滑坡泥石流災害的防治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任何一項有效的方案,以及先進的技術,都需要強大的經費作為后盾。我國在經費方面則需得到社會各界的鼎力相助。因此,本文認為,多地區之所以沒能取得太大的進展,原因之一在于經費不足。
三、泥石流滑坡治理措施
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是泥石流治理措施的兩大措施,泥石流治理必須充分考量泥石流的形成條件,對形成條區、堆積區、流通區進行統一規劃,并突出中心點,采取生物措施及工程措施相結合的治理措施。從而對泥石流的形成區,并以抑制泥石流發生為主的措施,采用植樹造林、修建引水、蓄水工程,進而抑制形成泥石流的水源及松散固體物質的聚積和啟動,達成水土保持、穩固土體,以防止泥石流的發生;對于泥石流的流通區,以疏導泥石流過境為主要措施,采用攔擋、排導疏浚等河道改道工作,抑制泥石流流量,減弱龍頭能量,致使泥石流分體或解體,進而控制整片保護區河道泥石流的流量、流速,保證泥石流順利過境,進而不會危及兩岸保護對象的安全;對于泥石流的堆積區,以抵御及消除泥石流對已建或擬建工作的危害為主的措施,采用修筑排導溝、急流槽、導流堤、停淤場等以改變泥石流流路、疏通泥石流的方案,從而保護居民點及建筑物的安全。
結語
泥石流的產生及活動程度與生態環境質量有著密切的關系。一般來說,對于生態環境好的區域,發生泥石流的頻度低、影響范圍小;區域的生態環境差,則泥石流發生頻度高、危害范圍大。提升小流域植被覆蓋率,在村莊附近建造一定規模的防護林,不僅可以預防泥石流形成、降低泥石流發生頻率,且即使發生泥石流,對保護生命財產的安全對了一份屏障。最健康的防護方法還是改善環境,多植種草,防風固沙,在根本上解決水土問題,降低滑坡泥石流的發生率。平時多握一些急救方法,以免發生事故時慌亂。尤其是住在滑坡泥石流多發地區的人們更應該掌握這些基本常識。總之,當前我國山區城鎮泥石流問題十分嚴重,對城鎮設施破壞巨大,且威脅著城鎮居民的生命安全,嚴重影響了山區城鎮的經濟發展,因此,應重視對泥石流的防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