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瑞
摘要:我國是發生地質災害較嚴重,較多的國家的其中一個,存在著大量地質災害方面的隱患,具有災種多、多發性、高發性、高隱藏性和時間上集中性等特點。 地質災害主要指對人們的生命安全以及財產安全會造成威脅的一些與地質有關的災害,包括崩塌、泥石流、滑坡、地裂縫、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六種。本文簡要分析了山東地區發生地質災害的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地質災害;現狀;原因;對策
引言:山東省魯中地區包括淄博市、萊蕪市及泰安、濰坊等部分地區,是山東省重要的經濟交通樞紐,對全省乃至全國的經濟有較大的影響。魯中地區包括山區丘陵地帶,大部分地區均為綿延起伏的山區,地表覆蓋土層較薄,每年都遭受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破壞。 據不完全統計, 近年來由于地質災害引發的滑坡、 崩塌、 泥石流,沖毀損壞橋梁30座, 道路157.83Km, 塘壩及涵洞225處, 并有近14000間房屋倒塌或損壞,造成 36.396 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 18530余萬元。
一、山東地質災害特點
山東地質災害的特點一般具有鏈發性、隱蔽性和突發性。地質災害在山區分布的范圍比較廣泛,而且傷害性特別大,主要是泥石流、滑坡和崩塌。在山區地方人為開采和一些山區工程的活動增多,從而加強了地質災害的發生。人工開采的石渣,以及崩塌、滑坡都會成為泥石流的固體物源,同時泥石流在流動過程中又會沖刷、侵蝕溝岸坡,造成滑坡、崩塌的發生,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因而一旦發生災害就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
二、發生地質災害的原因
1、地形的原因
魯中地區東部及西部均為巖溶微弱發育的侵蝕構造中低山,山域廣闊,為陡峭之尖頂山,山勢陡峻,峽谷幽險,切割深度可達數百米。山坡凸形,坡角 20°-40°,基巖大部裸露地表,覆蓋土層較薄,植被發育一般。谷底為坡積、洪積物,主要由砂卵石及砂土組成,山谷出口發育有小型洪積扇,在山坡上,常見崩塌堆積物。山頂與谷底間的高差較大,一般都在 200m 以上。這種地形地貌很容易發生崩塌、滑坡災害。
2、新構造運動。地震活動區新構造運動相當強勁,不僅規模大,而且非?;钴S。舊體制奠定了新的結構的基礎上,繼承了舊體制的新結構的主要特征。
3、植被條件
淄博及萊蕪大部分地表出露巖石主要為中奧陶石灰巖及寒武系石灰巖、頁巖層。在中奧陶出露巖地區,由于大部分是石灰巖,所以植被生長較差,因此也加大了地質災害的發生,而在寒武系出露地區,相對地表土層較厚,因而植被較為發育。魯中植被發育的地區地質災害明顯差,而植被不發育的地區則有利于地質災害的發育,多年生木本植物發育有利于抵抗地質災害,而人為堆積形成的梯田,由于松散層較厚,且一般發育季節性植被,根系不發達,容易發生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
4、地震和區域地殼穩定性。地震是地質災害的新構造運動的重要體現,導致山體滑坡等,都可能產生直接的影響。地質災害受新構造運動的影響是間接的,漸進的,但突如其來的大地震,破壞力極大,不僅破壞了斜坡的穩定性,而且直接引發山體滑坡,塌方,泥石流和巖石破碎,裂縫,形成大量碎屑物質,增加地質災害。
三、地質災害防治區的管理措施
1、基本的注意事項。(1)對新類型的項目應做好示范。大,中型礦山, 水利設施,工廠規劃建設相應的選址,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做好現場演示,評估。(2)對山體綠化的保護要加強,不允許隨意破壞山體種植物地,也不可以過度的伐木,這也可以有效防止災害的發生。(3)人工斜坡由于人類活動和經濟工程的形成, 因此應以預防性保護工程為主。盡量減少道路建設,維修的種類和渠道形成高陡邊坡開挖自由表面,由于這些地質災害的部分及時防微杜漸人工切坡。
2、監測和防范體系。建立監測和預防體系。根據地質災害的區域,分期的危險的大小和控制部的風險,預防重點,建立地質導致受災害監測網絡,預警,在“監測組,組特異性結合”的原則,實施分類管理,縣鄉村三級監督政府組織,發動群眾自覺監測災區,共同防御。
3、加強山體綠化,預防植被被破壞。
在一些山區地區一定要加強植被的保護,并且應大量種植能夠常年生存的植物以保持水土不被流失,減少地質災害的傷害,通常,一些種植植被較多的山區要比種植植被少的山區的受地質災害的影響要少很多。
4、退耕還林,減少人工梯田
在山區地區梯田較多,這也正是增加了地質災害的發生,因此要減少人工梯田,盡量多種植一些能夠常年生存的植被,要定時對梯田塘壩進行維修,加強整固,避免地質災害的發生。
5、山區住房選址要科學
在山區地區住房選址一定要科學性選擇,住房要避開行洪方向,以及溝道凹岸或面積較小而低平的凸岸及陡峻的山坡下等危險地段,同時要加固地基及基礎,要注意加強與上部結構的整體性連接,增加其抗沖刷、抗沖擊能力。
6、突出重點,對地質災害威脅大,面積廣的地災點政府應撥出???,在汛期進行專人檢查,易便在制定預案、落實責任人、簡測人以及搶險時做到有的防失盡量減少意外損失。
7、防災意識還不夠深入民心,一定要大大的加強宣傳防災的知識,使每個村民都能夠認識地質災害的嚴重性,和怎樣預防地質災害。有關各級部門應該重視宣傳防災的這項任務,要采取各種措施和宣傳方式,使防災意識深入民心,樹立牢固的防范意識。
8、加強地災防災抗災隊伍建設,切實履行好職能,提高行政效率和工作水平,引進人才組織專業培訓,制定應急方案真正建設起各部門,各層面的快速反應機制
9、修復、建設一些蓄洪工程
修建水庫、塘壩可以有效的減少和預防地質災害的發生,要定時的修復水庫和塘壩,它們能夠保持水分,涵養植被,以減少雨水對山有效防止地質災害的發生。在很久以前修建的水庫和塘壩,由于當時的技術落后,再加上經過多年的自然傷害,和維修資金的不足造成的水庫、塘壩存在的一些安全隱患。尤其是山區地區的塘壩。所以一定要加強對水庫和塘壩維修加固,特別是山區地區。這樣可以減少地質災害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巴岱,李濤,李輝,馬長慧.新疆巴楚縣工業園區地面塌陷工
程地質條件分析與治理[J].西部探礦工程,2011。
[2]門妮,余學鵬,李平,于曉輝.重慶市城區地質災害分級評價
研究[J].防災科技學院學報,2012。
[3]張泳,孫文卿,張玉東,馬殷倉.開采活動對肥城礦區生態的
影響及治理對策[J].山西焦煤科技 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