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惠東
6月,女演員陳數走上《超級演說家》總決賽巔峰之夜舞臺,相對于其他不少擔心露怯而不敢加盟《超級演說家》的演員,陳數的出現引發樂嘉好奇:“你怎么會來趟這趟渾水?”而陳數的回答則相當淡定:“我希望自己是一個說話有修養的人。”竇文濤則這樣形容陳數:“錄制現場很熱,但陳數一走上來,我就感覺到一陣清涼,她有一種靜若處子般的嫻雅,卻又令人熱血沸騰。”
的確,陳數漂亮,看到美人總讓人多巴胺分泌加速,收獲賞心悅目的快樂。而她清新端莊的知性韻味、不慌不忙的沉靜氣度,又讓人更多地印證了一分對淑女的美好想象。她雖是公眾人物,卻不愿意參與過多的熱鬧,在演藝事業上,她不斷向前精進、向外探索,在工作之余,她則不斷向后退讓、向內自省。她能把自己演繹的角色分析得細致精準,也能把生活解剖得絲絲入扣。她對所作所為都能做到心中有數,對自己亦持有清醒認知:“畢竟,我已經不是18歲的女孩。”
活著就要取悅于己
陳數自幼的愛好是跳舞,從北京舞蹈學院附中到國家級的中國東方歌舞團的職業舞蹈演員,在外人看來那是極好的出路,但不到兩年,陳數心里就生起了新的想法。
心理狀態的變動源于1994年的一次經歷。當時一位非常著名的現代舞舞蹈家來到東方歌舞團,給團里上了一個月的現代舞課,有一天他即興表演了一段舞蹈,只是跪在地面上做了一個搖頭的動作,“就是這樣搖頭,那一刻我看到了我的熱愛,看到了我熱愛的舞蹈,那樣的舞蹈是自由的是我向往的。”陳數說在此之前,她在舞蹈中總是難以尋到開心的情緒,因為總是在不斷地做一些美麗的充滿模仿性的模仿動作,她捫心自問許多次這到底是不是自己想要的舞蹈,“它無關我的情緒,無關我的個人表達,它更多的像是一個完成。”
正是因為舞蹈家帶給陳數思想上的激發,她毅然不再繼續枯燥的重復與模仿,放棄了東方歌舞團的工作,她做好了從零開始的準備,上了中央戲劇學院。然而陳數對于這樣的動蕩并不是一時腦熱,而是心里有數的:“從零開始可能更加意味著你不僅僅需要面對經濟的壓力,你的孤獨,更重要的是你要面臨心理上巨大的落差,當然這是我的選擇。”
作為一名演員,陳數出名不早。2005年,她憑借《暗算》中的黃依依走入觀眾心里時已經28歲。然而她的快樂并不來源于名氣,而是源于認可,源于一種真正的自我價值的實現。她不同意別人“快樂會隨著年齡減少”的說法,而是相信是人生的經歷、眼界和思維使得一個人快樂的理由在發生變化。
一名不夠娛樂的演員
陳數喜歡別人用“知性”一詞來形容自己。作為白玉蘭獎影后,鮮少有人知道她給新聞雜志寫專欄、她和主編、導演聊專業主義。她自稱不夠娛樂,只是一名演員,“現在有很多人都以明星的八卦軼事為樂趣,而不是將注意力放在他們的工作上面,這樣會使這些明星被過度消費,削弱他們的藝術生命力。”而作為一名純粹的演員,她希望能夠在享受文化的同時汲取養分,再傳遞給更多的人。
在一次訪談當中,陳數講述了自己對于“文化”這一概念的認知以及實踐:“文化是一個很廣的概念,它并不是指一本書或者一個學術范疇,而是包括了知識、修養、經驗、情懷在內的一個大的系統。演員在起始階段可能要在演技上不斷提高自己,但是提高到了一定階段更需要的就是文化了,足夠的儲備會讓演員在詮釋任何角色時都能夠游刃有余,而且能讓他所飾演的角色向外傳遞出更多正能量的東西。這樣一來演員的自我價值也會得到很大的提升。我一直在做的就是希望從各個方面來完善自己的文化系統,并力爭能夠做到全面。”即使在表演中,這種養分也會成為一種內力,釋放在其表演當中,一定能夠形成某種特別的影響,這是演戲的人的一種個人儲備,懂戲的人,自會看出其中的分別。
電視劇《天真遇到現實》里,陳數飾演楊天真一角,楊天真是個思想很單純的單親媽媽,由于自己的丈夫出軌,導致兩人離婚。離婚后的天真遇到自己的大學同學鄭現實,兩人重組家庭后面臨著種種考驗,最終獲得了屬于自己的幸福生活。無論是故事還是角色,對于陳數來說,都夠不上是難以完成的挑戰,“我更看重的是情懷,就是希望通過這個角色給觀眾傳達一些正面的理念,雖然能夠起到的作用可能微乎其微,但作為公眾人物,我必須盡到這項職責。”
在陳數看來,當一個演員知名度提高,由演員升級為公眾人物時,其身上的責任也會有所改變,不僅要將角色詮釋好,還要給認可自己的觀眾做好榜樣,這時,情懷的重要性在某種程度上就會超過專業。
不能所有的戲都是為了收視
近幾年,陳數在電視小熒屏和電影大銀幕上均收獲頗豐,白玉蘭獎最佳女演員、華鼎獎最佳女主角、金鷹獎觀眾喜愛女演員,都被她收入囊中,可謂是創造了女演員的“熒屏傳奇”,被媒體稱為新一代“視后”。
戲里熱鬧,戲外安靜。陳數喜歡瑜伽,在她看來,瑜伽是心靈的反觀,越是禪靜時,越能觀照自己的內心。宗薩仁波切的《人間是劇場》是陳數的枕邊書,拍戲時也會帶在身邊。
正在北京衛視播出的《劇場》也是在表達一個劇場其實就是人性舞臺的概念。陳數在其中飾演舞臺魅力和人性弱點同樣突出的話劇明星郁珠,郁珠在富有精湛演技的同時,性格倔強、純粹、真實,即使經過政治運動的洗禮,仍舊不懂得人情世故,察言觀色,透著一股與年齡不相稱的天真與執拗。在陳數眼里,郁珠不是為了商業上的成功而存在,她是文學的、藝術的、純粹的。
就像電影《鳥人》里的劇場一樣,在《劇場》這部戲里,各式各樣的人性都會在這兒上演,善的、惡的、懦弱的、勇敢的、隨眾的、清高的、不擇手段的、無私付出的、斤斤計較的,但是都是可以在這里相互妥協,達成和解。陳數覺得,“這是對人性特別透徹,而且是非常理性的洞察。在某種層面上來說,這也是嚴歌苓老師一種內心的悲憫。”
《劇場》不是一部商業戲,很多朋友勸陳數不要接,即使接了,也未必會成就好的收視成績,但陳數還是堅持了,“不是所有的價值都可以用收視來衡量,這部戲從我接的時候就知道,它不是走收視的一部戲,用收視來衡量它的價值,本身就是不正確的評述方式。我相信它是一部可以成為‘作品’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