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鴻昌 鄭文亮 周明君
河南省許昌市中心醫院檢驗科,河南許昌 461000
化學發光技術在梅毒抗體檢測中的應用
許鴻昌 鄭文亮 周明君
河南省許昌市中心醫院檢驗科,河南許昌 461000
目的探討化學發光技術在梅毒抗體檢測中的應用。方法應用梅毒螺旋體明膠凝集試驗(TPPA)、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化學發光免疫試驗(CLIA)三種試驗方法檢測522例臨床標本,通過對檢測結果的分析,比較三種檢測方法的差異。結果CLIA的敏感性為100.0%、特異性為98.5%。ELISA的敏感性為97.6%、特異性為95.6%。TPPA的敏感性為98.8%、特異性為100.0%。CLIA在檢測梅毒抗體與ELISA、ELISA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CLIA敏感性、特異性高,快速、試劑無毒、安全穩定、可自動化、適合標本量大和體檢篩查臨床應用。
梅毒抗體;梅毒螺旋體明膠凝集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
梅毒抗體是由梅毒螺旋體感染引起的性傳播疾病,具有高度傳染性。近年來在我國的發病率有上升趨勢[1]。且梅毒與HIV又相互協同,促進艾滋病的傳播,已成為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和社會問題[2]。梅毒抗體是國家規定的傳染病篩檢項目之一,目前國內外診斷梅毒抗體主要依賴實驗室檢查梅毒的血清學方法。隨著檢驗技術的發展,梅毒螺旋體抗體的檢測方法和技術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從檢測試劑的靈敏度和特異性的提高,到化學發光技術與核酸檢測技術的應用,操作從手工到半自動至全自動,方法有快速血漿反應素環狀卡片試驗(RPR),甲苯胺紅不加熱血清試驗(TRUST)、金標法、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法、梅毒螺旋體明膠顆粒凝集試驗(TPPA)法、蛋白印跡技術(WB)法、化學發光(CLIA)免疫分析法、聚合酶鏈反應(PCR)法。血清學檢測梅毒螺旋體抗體是診斷梅毒的重要依據之一,它在梅毒的診斷、治療及研究中均有重要意義。對于臨床實驗室而言,選擇敏感性高、特異性強的檢測方法對梅毒的診治有較為重要的意義。本研究針對目前我院檢測梅毒的常用方法、包括明膠凝集法TPPA、化學發光法、酶聯免疫法等比較檢測梅毒抗體,結果報道如下。
1.1 儀器
北京科美CHEMCLIN600全自動化學發光儀瑞典全自動酶標儀(MK-Ⅲ)上海科華生物有限公司KHB ST-12B型洗板機。
1.2 .試劑
北京科美梅毒發光配套試劑,英科廈門新創生物公司梅毒酶聯檢測試劑盒、日本富士瑞必歐株式會社TPPA明膠顆粒試劑盒(包含溶解液、血清稀釋液、致敏粒子、和陽性對照血清)、歐盟公司免疫印跡試劑盒。

表1 三種梅毒抗體檢測方法比較[(%)n/n]
1.3 檢測對象
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2月1126例門診及住院患者,對檢出的82例陽性及其中隨機抽取的68例陰性患者進行研究,結果以免疫印跡WB為標準確認。
1.4 標本
清晨空腹采集靜脈血3mL,對血清標本分別標號,靜置30min后,3000r/min速率離心10min分離血清,保存于-20℃待檢。
1.5 檢測方法
分別用CLIA,ELISA,TPPA三種方法檢測,化學發光用北京科美全自動化學發光儀測試(化學發光S/CO值大于1.0為陽性,S/CO值小于1.0為陰性),實驗前嚴格按儀器說明書進行儀器開機前維護和保養,并作室內質控在控。酶聯試劑用酶標儀(瑞典MK-Ⅲ)操作嚴格按照說明書和儀器說明書進行測試,儀器自動判讀結果。免疫印跡、TPPA手工操作,人工肉眼判讀結果。
1.6 統計學方法
三種梅毒抗體檢測方法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共計檢測562例血清樣品,其中TPPA確認陽性樣品82例,陰性樣品68例,以免疫印跡WB為參照標準,化學發光CLIA的敏感性為100.0%(82/82),特異性為98.5%(67/68)。ELISA的敏感性為97.6%(80/82),特異性為95.6%(65/68)。TPPA的敏感性為98.8%(81/82),特異性為100.0%(68/68)。幾種方法檢測梅毒抗體特異性。采用行×列表x2檢驗的統計學方法,計算出x2=33.68,查x2界值表,得P<0.05,三種檢測方法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梅毒的傳播主要通過性傳播,也可經過血液傳播、密切接觸傳播以及胎盤垂直傳播。當人體感染了梅毒,可累及全身各組織和器官,其病程較長,臨床表現多樣,具有嚴重的后果[3-4]。梅毒螺旋體初次感染機體后進入潛伏期,潛伏期的梅毒感染癥狀不明顯,機體感染梅毒螺旋體后可產生非特異性類脂質抗體和特異性抗螺旋體抗體[5],受到感染5~7周可檢測出非特異性抗體,而IgM抗體在感染后2周可檢測出來,IgG抗體在感染后4周才能檢測出來[6-7]。 因此提高抗-TP抗體檢出率對于梅毒早期診斷、治療及控制傳播至關重要[8-9]。傳統的梅毒血清學檢查主要檢測的是非特異性梅毒螺旋體、常用甲苯胺紅不加熱血清試驗(TRUST)和(快速血漿反應素環狀卡片試驗)實驗。由于是非特異性試驗,假陽性高,陽性樣本還需作特異性確認,所以在早期和既往梅毒感染檢出率較低,故不能作初篩試驗。
目前實驗室檢測梅毒螺旋體抗體多采用非特異性抗體和特異性抗體兩類。非特異性的有:快速血漿反應素環狀卡片試驗(RPR),甲苯胺紅不加熱血清試驗(TRUST)、操作簡單快速,但2種方法的特異性較差,在機體發生病毒感染,多種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妊娠時,類風濕關節炎、紅斑狼瘡等,會出現生物學假陽性[10-11]。只適用于梅毒效價的檢測,用于觀察梅毒治療,根據效價的高低判斷治療效果。特異性梅毒抗體試驗有:金標法、ELISA(酶聯免疫吸附試驗)、TPPA(梅毒螺旋體明膠顆粒凝集試驗)、WB(蛋白印跡技術)、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PCR(聚合酶鏈反應)。金標法方法快速,簡便,但有假陽性的結果,需做進一步的確認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試驗操作簡單,可實現自動化檢測,影響因素多,老年人假陽性多[12]。明膠凝集法(TPPA)靈敏度和特異性都較高,但測定時需多次稀釋易出現操作誤差,但因其操作繁瑣,操作者個體差異較大,耗時長,結果依賴肉眼判斷且不易保存。不適應于批量的篩查。PCR(聚合酶鏈反應)自動化程度高,靈敏度和特異性都很好,但要求特殊實驗室,不易普及。化學發光具有高度的靈敏度和特異性并且自動化程度高,無需人工干預,減少人為誤差,防止交叉污染,重復性好,結果更可靠,檢測速度快,結果重復性好,適用于大批工作量樣本的篩查。
本結果顯示化學發光檢測法檢測梅毒特異性抗體的具有極高的敏感性100.0%(82/82)和特異性98.5%(67/68),CLIA檢測梅毒抗體與ELISA法,TPPA法有很好的可比性,而且是一種自動化、速度快、技術標準化、定量檢測的方法,能夠用于梅毒的準確診斷和療效觀察,有較大的臨床應用價值。具有較好應用前景的梅毒抗體檢測方法,適合批量和體檢篩查臨床應用。用于臨床實驗室梅毒的篩查具有一定優勢,對于早期準確檢出梅毒,控制其傳播有重要價值。
化學發光靈敏度很高、但試驗過程中有一些假陽性出現。筆者發現當 結果處于臨界值 即(S/ CO1.0)S/CO值在0.8~1.2時提示結果是弱陽性,以免疫印跡法確認后,結果是陰性。所以為保證結果的準確性, S/CO值在0.8~1.2的樣本需要用另一種方法學的實驗復檢驗證,兩個結果均為陽性即發陽性報告,假如復檢結果不一致,一陰一陽或一陽一陰,就需要再作補充實驗梅毒螺旋體明膠顆粒凝集試驗或蛋白印跡試驗(TPPA或WB)確診,以防誤診或漏診。沒有條件作TPPA或WB可建議患者2~4周后再復查。
[1] 羅曉群,伍啟康.TPPA 和TRUST聯合對住院病人梅毒的診斷和監控意義[J].實用醫技雜志,2006,5(13):56.
[2] 薛大奇.關于當前梅毒診治中幾個問題的探討[J].中國性科學,2008,17(8):23-25.
[3] 陳剛.梅毒血清學試驗中特異性抗體與非特異性抗體檢測的臨床應用[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9,12(3):128.
[4] 杜蘭英,莊輝,何軍.梅毒螺旋體TPN17重組抗原的表達及其在獻血員篩查中的應用[J].中國輸血雜志2009,11(1):1942.
[5] 鄒黎.梅毒血清學試驗幾種檢測方法比較[J].實用醫技雜志,2006,13(21):3788.
[6] 武衛.不同梅毒血清學檢驗方法的比較分析[J].亞太傳統醫藥,2011,27(3):94.
[7] 劉金石.循證檢驗在臨床檢驗工作中的應用[J].健康必讀,2011,14(8):1147.
[8] 焦繼光,鄧俊峰.梅毒檢測方法的臨床診斷意義[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0,10(2):181-184.
[9] Contreras MA. Andru JL,lsasi C,et al. False positiu trepone-mal test result in a patient with active systemi wpus erythematosus[J].J Rhumatol,2000,27(8):2059.
[10] 尹建奇,李曉娥,劉平英,等.2592份血清中梅毒血清學生物學假陽性結果的臨床分析[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 2001,15(5):317-318.
[11] 武建國.老年人抗梅毒螺旋體測定的假陽性率偏高[J]臨床檢驗雜志,2006,24(4):241-242.
[12] Woznicova V,Valisova Z.Performance of CAPTIA SelectSyph-G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in syphilis testing of a high risk population:Analysis o discordant results[J].J Clin Microbiol,2007,45(6)1794-1797.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hemiluminescence technology in the syphilis antibody detection.
XU Hongchang ZHENG Wenliang ZHOU Mingjun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Central Hospital of Xuchang City, Xuchang 461000, China
Objectives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hemiluminescence technology in the detection of syphilis antibody.MethodsThree methods were applied in the detection of syphilis antibody. The methods were treponema pallidum gelatin agglutination test (TPPA),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and chemical luminescence immunity test(CLIA).Compared the difference of the three methods by the detection results.ResultsThe sensitivity of CLIA was 100.0% and the specificity was 98.5%; The sensitivity of ELISA was 97.6% and the specificity was 95.6%. The sensitivity of the TPPA was 98.8% and the specificity was 100.0%. CLIA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in detection of Treponema pallidum antibody and ELISA, ELISA(P<0.05).ConclusionThe sensitivity and the specificity of CLIA were higher than the other two methods, the methods were rapid, the reagent are non-toxic, safety and stable, it is applicable for automation. So the methods is suitable for medical examination with large number of samples.
Syphilis antibody; Treponema pallidum gelatin agglutination test;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R446.6
B
2095-0616(2015)05-138-03
2014-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