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高航 黎敏
“與鄰為善”深拓合作領域,“與鄰為伴”共謀和平發展
——訪中國外交部副部長 劉振民
□ 文/本刊記者 高航 黎敏
中國—東盟關系以1991年為分水嶺,歷經了由遠及近,緊密合作的過程。從建立全面對話框架,確立睦鄰互信伙伴關系到2003年確立戰略伙伴關系,中國—東盟雙邊合作取得了巨大成果,正邁入全新的“鉆石十年”。
第12屆東博會期間,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接受了本刊記者的采訪,采訪中劉振民回顧了中國—東盟外交關系的發展歷程,展望了未來雙方合作的前景,并表示無論國際環境如何風云變幻,睦鄰友好、和平發展始終是中國—東盟關系的主旋律,拓展雙方在海洋經濟等領域的合作將有利于雙邊關系的進一步深化。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 劉振民
中國東盟博覽:2016年將是中國—東盟建立對話伙伴25周年,您如何評價25年來中國—東盟的雙邊關系,又如何看待中國—東盟關系未來的發展?
劉振民:當前中國與東盟的雙邊關系取得快速發展,政治互信達到了新的高度,經貿合作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就。
我們可以通過幾組數據來看:2014年中國—東盟雙邊貿易額達4800億美元,中國連續6年成為東盟最大的貿易伙伴,東盟已成為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雙方2014年人員往來已達1800萬人次,雙向投資額達1300億美元。
中國與大多數東盟國家雖然都是發展中國家,但經濟互補性非常強,中國本身是一個13億人的大市場,東盟也擁有6億人口,雙方的人民都擁有相同的愿望,那就是希望自己的國家能夠發展強大起來。隨著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構想的推進,東盟共同體的建立,這個龐大的消費市場未來仍將不斷發展壯大。

當前中國與東盟的雙邊關系取得快速發展,政治互信達到了新的高度,經貿合作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就。
中國東盟博覽:向海而興已日益成為世界各國發展的共識,2015年是中國—東盟海洋合作年,第12屆東博會也將海洋合作作為主題,您認為中國—東盟加強海洋合作有何積極意義?需要重視哪些問題?
劉振民:目前國際貿易中,很大一部分貨物是通過海運運輸的,重視海運將有利于國際貿易的健康發展。而中國與東盟大多數國家都臨海,海洋資源豐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海洋經濟將給國家發展帶來巨大的收益。因此,加強海洋合作對于中國—東盟的雙邊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早在2011年,中國政府就出資設立了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通過基金支持,推動了中國—東盟在海上搜救、海岸調查、海洋漁業等領域的合作。而在2015中國—東盟海洋合作年中,“海洋合作”成為雙方的合作熱詞。
“海洋合作”主題的設立,是希望鼓勵大家通過雙方受益的海洋合作進一步增進互信,通過和平談判的途徑解決核心問題。因為大家都認識到,鄰居是搬不走的,不管面臨什么樣的問題,都需要正面的積極應對,務實的海洋合作能夠帶來實實在在的共贏。
中國政府對于推動中國—東盟的海洋合作既有決心也有信心,因為我們相信發展和和平始終是一對孿生姐妹。維護和平、促進發展既是當前世界的潮流,也是東南亞地區關注的焦點。中國將堅決維護東南亞地區的和平穩定,并與東盟國家一道加強各層面溝通,增進政治互信,進而深化雙方在海洋及其他領域的合作。
中國東盟博覽:廣西作為中國唯一一個與東盟國家海陸相連的省區,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自2004年以來,中國—東盟博覽會也永久落戶廣西南寧。您認為,在中國—東盟的合作中廣西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如何進一步提升自己在區域合作中的地位呢?
劉振民:首先,我代表中國外交部感謝廣西人民一直以來對中國—東盟合作的支持,也希望中國與東盟的合作能繼續得到廣西人民熱心、積極的支持。
中國廣西陸地毗連東盟,海上連接北部灣。近年來,中國廣西認真貫徹落實中國的周邊外交戰略,充分把握中國與東盟深化合作的歷史機遇,既為中國與東盟國家合作帶了個好頭,又給廣西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我們從南寧、北部灣沿海城市可以看到,在過去十幾年中,廣西在城市建設、經濟社會發展等方方面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充分說明,廣西在服務中國國家周邊外交、服務中國與東盟合作的進程中,自身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中國政府賦予了廣西明確的定位,全力支持廣西推進與周邊國家的互聯互通建設。2014年中國與東盟國家建立的中國—東盟港口城市合作網絡也設在了廣西,將北部灣港與東盟國家港口的網絡建立起來,為廣西與東盟國家的交流合作、經貿往來建起一條便捷的通道,也為中國西南地區開放發展開辟了一個新通道,將為中國產品“走出去”提供便利,也為需要進入中國市場的企業、貨物、人員提供了快速通道,這也必然會給廣西帶來新的巨大經濟效益。
從目前來看,廣西要加快發展,既需要引進外部先進產業,同時也迫切需要“走出去”。下一步,在中國政府政策的支持和鼓勵下,希望廣西更加積極踴躍地“走出去”,與東盟國家建立更多的合作園區,創建更多開放平臺。而在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產能結構轉移的過程中,廣西也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例如,可以利用已有的東博會平臺,搭建中國與東盟產能合作的橋梁,讓中國—東盟,甚至是區域外的國家、企業能夠借東博會召開的機遇,濟濟一堂,溝通交流,對接彼此產能需求,設計互利共贏的合作形式,這些都是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有益嘗試。廣西作為承接地、轉接口也將極大地受益于中國—東盟的產能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