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林涵
開展國際產能合作,符合東盟現實需要和承載能力
——專訪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寧吉喆
□ 文/林涵
2015年5月6日,中國國務院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以擴大開放促發展升級。這是在 “一帶一路”規劃構想的背景下,與沿線國家進行貿易升級發展,深化投資合作的有效途徑。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寧吉喆在2015年9月19日出席第12屆中國—東盟博覽會系列活動期間,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指出,經過30多年的快速穩定發展,中國逐步進入工業化中后期,中國的產能總體上處于中端及中高端水平,技術先進適用,價格合理適中,性價比較高,特別符合東盟等“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的現實需要和承載能力。
在中國引進外資和境外投資相結合的大背景下,國際產能和裝備合作越來越引起世界的目光。原因何在?
“實際上,國際產能合作與投資合作息息相關。”寧吉喆解釋說,在深化投資合作方面,中國一直都是一個長期吸引外資為主的國家。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走出去”的步伐越來越快,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利用外資國家,境外投資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2014年引進外資約1100多億美元,走出去投資資金1200億美元。
寧吉喆指出,首先,從中國國內情況來看,經過30多年的快速穩定發展,中國逐步進入工業化中后期,220多種主要工業品產量居全球第一,發展形成了產業門類全、技術水平高的工業體系。其次,從國際形式來看,即使國際金融危機已經過去七、八年,但是全球經濟復蘇尚顯乏力,加強產能合作是整個世界經濟走出深度調整期的有效解決方法。
要使得各國產能合作達到互利共贏的效果,關鍵是要研究清楚合作的領域和方式,其中關鍵的破題之筆,是基礎設施建設。
寧吉喆建議,以能源、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為先導,通過對接投資項目、建設開發區和產業集聚區、鼓勵地方合作等方式,做實產能合作。同時,各國可加強在投資準入、投資保護、稅收、海關、人員往來、金融領域、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合作,為開展產能合作提供有力支持。
“基礎設施建設是產能合作重要的依據與基礎。東盟國家要發展,要頂住下行的經濟壓力,同樣需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寧吉喆說。雖然東盟國家資源豐富,但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較落后,并且缺少電力裝備設施。因此,與東盟國家展開產能合作,基礎設施是一個重要的依托和切入點。寧吉喆強調,在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的實際合作中,實施的關鍵項目還是鐵路建設、鋼鐵制造、電力裝備制造等基礎設施建設。
中國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利于推進“一帶一路”的互聯互通建設,并帶動中國的鐵路項目“走出去”。更重要的是,通過與包括東盟在內的相關國家對接發展需求,合理轉移優勢產能,增強這些國家工業能力,提高其制造業發展水平。
“具體來說,在投資所在國就地生產,節約了原材料長途運輸成本,這對當地經濟來說會有很多好處,帶動了當地的就業、稅收等。”寧吉喆說,“中國企業到東盟國家投資并就地生產、裝備,可以推進被投資方的工業化進程。”
寧吉喆說:“我們有一個愿景,就是在近幾年內,在重點國家、重點項目和重點產能上有突破性的進展。為打造中國—東盟命運、責任和利益共同體,同時為世界經濟的復蘇貢獻一份力,最終為人民謀福祉。”
合作的展開,離不開金融的支撐。深化國際產能合作,目前主要是依托開發性、政策性的金融機構,如亞投行、絲路基金等投融資渠道。“利用好這些基金的同時,我們還成立了民營企業走出去的基金。只要符合規范的企業,國家都鼓勵其對外開放投資合作。總的來說,項目要考慮可行性、投入和產出效益。所以,到了項目和資金運營階段,還是要靠市場化運作。”寧吉喆說。
具體由誰來牽頭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寧吉喆說:“這就需要政府搭臺,企業唱戲。除了政府的援助項目外,最終產業合作的主體還是企業。”他表示,應按照“市場運作、義利并舉、互利共贏、開放包容”的原則推進國際產能合作。產能合作將遵循市場原則,堅持企業自主決策、自負盈虧。
國家發改委屬綜合經濟部門,在引進外資、對外投資上都有戰略規劃,有責任促成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對此,寧吉喆表示,要落實到國與國之間的合作項目,中國發改委將進一步與有關部門研究,提出重點合作項目。
面對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構想和國際產能合作設想,許多國家開始從自身利益出發,將本國的發展規劃與中國的對外發展構想對接起來。面對那些對合作反映積極的國家,寧吉喆強調:“為更好推動中國—東盟國際產能合作,各國可抓緊磋商建立國際產能合作的機制。國家層面需履行好在引導、協調、服務等方面的職責。同時,推進國際產能合作,需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合作伙伴的國情和實際需求,對接雙方的發展實情,廣泛吸納各方共同參與,共同促進發展中國家經濟振興。”
“第12屆中國—東盟博覽會首次成功舉辦的國際產能合作系列活動,旨在推動中國—東盟的產能合作,把國家間的基礎設施建設能力、工業制造能力和裝備制造能力結合起來,達到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目標。”據寧吉喆透露,在此次國際產能合作論壇系列活動期間,中國國家發改委與馬來西亞、越南、柬埔寨、印尼、緬甸等國相關部門分別進行了雙邊部長級會談和工作層會議,就簽署政府間協議或部門間諒解備忘錄、形成早期收獲項目清單等問題進行了密集磋商,達成共識。

馬來西亞貿工部第二部長 黃家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