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會崗 匡 薇 梁 蓉
肺表面活性物質聯合鼻塞雙水平正壓通氣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療效分析
胡會崗 匡 薇 梁 蓉
目的 探討肺表面活性物質聯合鼻塞雙水平正壓通氣(nasal 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BiPAP)綜合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療效。方法 選取NRDS患兒60例,隨機均分為2組(n=30)。對照組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觀察組采用肺表面活性物治療聯合鼻塞雙水平正壓通氣治療,比較2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治療后PaCO2、PaO2、SaO2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有效率(90.00%)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有效率(7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病死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肺表面活性物質聯合鼻塞雙水平正壓通氣治療NRDS能明顯提高療效,且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肺表面活性物質;無創正壓通氣;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是指肺表面活性物質產生不足或釋放減少,導致新生兒出現進行性呼吸困難、青紫、呼吸性呻吟、三凹征等,造成肺泡廣泛萎縮和肺部的順應性降低,多見于不滿32周、體質量不足1500g的早產兒,是新生兒呼吸衰竭并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短時內會出現呼吸困難,治療難度大,死亡率高,治療NRDS的關鍵在于糾正患兒體內缺氧的狀態及CO2潴留,鼻塞雙水平正壓通氣可以有效治療患兒的低氧血癥,在臨床中得到廣泛應用,同時給予肺表面活性物質是針對NRDS的病理機制治療。本研究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質聯合雙水平無創正壓通氣綜合治療NRDS,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泰和縣人民醫院收治的NRDS患兒60例,隨機均分為2組(n=30)。所有患兒經輔助檢查診斷符合《實用新生兒學》NRDS得診斷標準[1],同時排除新生兒存在有新天性呼吸道畸形、胎糞吸人綜合征、肺出血、濕肺、顱內出血等其他疾病,新生兒氣道保護能力弱以及咳嗽功能差等也排除。觀察組男18例,女12例,順產17例,非順產13例,出生時體質量(2300.2±789.3)g,胎齡(33.2±4.1)周,Apgar評分(1min)(6.12±1.21)分,PaCO2(64.52±8.23)mmHg,PaO2(76.84±12.43)mmHg;母親情況:高血壓7例,糖尿病5例。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順產18例,非順產12例,出生時體質量(2334.2±779.4)g,胎齡(32.1±3.9)周,Apgar評分(1min)(6.35±1.24)分,PaCO2(63.21±7.98)mmHg,PaO2(78.35±13.42)mmHg;母親情況:高血壓8例,糖尿病6例。2組患兒在性別、胎齡、出生時體質量、Apgar評分(1min)、PaCO2、PaO2、母親情況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單純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質及其他對癥處理,在出生后的12h內按照100mg/kg的劑量一次性給藥,患兒取仰臥位,通過氣管導管緩慢注入,一般在3~5min內注入完,注入完后用復蘇囊通氣1~2min,同時給予積極溫箱保暖,改善循環、鎮靜、營養支持對癥支持治療,使用抗生素抗感染,積極預防驚厥、腦水腫與出血等。
1.2.2 觀察組 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質聯合鼻塞雙水平正壓通氣治療,無創正壓通氣采用美國Infant flow SiPAP無創呼吸機(美國偉亞),調整參數:包括nCPAP與nBiPAP2種基本通氣模式,nCPAP模式主要是調整PEEP與FiO22個參數,PEEP調整范圍3~7cmH2O,初始跳倒6cmH2O,FiO2調整根據外周血氧飽和度(SpO2),初始設置為40%,主要控制調整SpO2為85%~95%,nBiPAP模式主要設置4個參數,FiO2設置為40%,PEEP低設為4~6cmH2O,PEEP高設置為7~10cmH2O[2],頻率f設置為30~40次/min,吸氣時間設為0.5~1.0s,病情得到控制或好轉后逐漸調節參數方法為逐漸降低f,逐漸調低PEEP高,直至降至6cmH2O,f最后控制在15次/min,同時給予改善循環、鎮靜、營養支持對癥支持治療,防止患兒苦惱煩躁造成氣道通路不穩,氨茶堿興奮呼吸避免造成呼吸暫停,余治療同對照組。當nCPAP模式與nBiPAP模式中FiO2≤30%、PEEP≤4cmH2O以及外周循環穩定后可拔管,注意觀察拔管后動脈血氣結果pH值、PaCO2、FiO2、PaO2值。
1.3 觀察指標 用藥后觀察患兒三凹征改善情況、皮膚黏膜顏色、肺部呼吸音,監測患兒治療前后動脈血氣指標,包括PaCO2、PaO2、pH值、氧合指數,觀察患者治療后有無并發癥發生如腦室出血、3級以上IVH/腦室周圍白質軟化(PVL)、鼻中隔損傷、氣胸、拔管后新發的敗血癥,記錄患兒住院時間及轉歸。
1.4 療效評判標準 (1)顯效:臨床癥狀顯著緩解,呼吸平穩,70mmHg≤PaO2≤90mmHg,90%≤SpO2≤95%,35mmHg≤PaCO2≤45mmHg;(2)有效:臨床癥狀基本緩解,患兒安靜,50mmHg≤PaO2≤70mmHg,PaCO2≤50mmHg,85%≤SpO2≤90%;(3)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血氣分析結果也物明顯改善甚至惡化。
1.5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治療前后動脈血氣結果比較 觀察組與對照組PaCO2、PaO2、SaO2治療后均較治療前有明顯好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PaCO2、PaO2、SaO2治療后改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動脈血氣結果比較±s)

表1 2組動脈血氣結果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2組治療后比較,bP<0.05
?
2.2 2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有效率為90.00%,對照組為73.33%,觀察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療效比較[n(%)]
2.3 2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發生腦室出血2例,3度以上IVH/PVL發生2例,病死4例,病死率為13.33%,住院時間為(25.45±7.34)d;觀察組:發生腹脹3例,鼻中隔損傷1例,喂養不耐受1例,拔管后敗血癥1例,3度以上IVH/PVL發生2例,病死1例,病死率為3.33%,2組并發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病死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NRDS是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早產兒發生呼吸衰竭的首要原因,NRDS是用于胎兒肺部發育不成熟,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分泌不足,導致肺泡表面張力增大,造成肺部肺泡廣泛性萎縮[3],肺部氧合作用下降,出現CO2潴留,進而造成患兒呼吸衰竭,怎樣改善患兒呼吸功能,減少肺泡萎縮,增加肺泡順應性和彈性是治療關鍵。
肺泡表面活性物質是肺泡Ⅱ型細胞產生,是附著在肺泡表面的磷脂蛋白復合物,其生理作用為降低肺泡表面張力,對保持肺泡穩定性具有作用作用[4],胎兒23周左右開始分泌肺泡肺泡表面活性物質,34周達到頂峰[5],若胎齡不夠則會導致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分泌不足,導致肺泡表面張力增大,硬性肺部正常功能[6],影響肺部氣體交換,肺泡萎縮,導致肺不張以及肺水腫,進而造成呼吸功能衰竭[7],在治療新生兒的呼吸窘迫綜合征中應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可以補充嬰兒分泌不足的生理機制,能夠從病因上針對性治療[8]。nBiPAP可以為機體提供兩個不同水平的壓力,氣流在高低氣壓之間切換[9],能夠改善患兒功能殘氣量,NIPPV)模式中的一種,它能提供2個不同水平的壓力[10],使得肺部氣流在高低壓力之間有效切換,擴張了肺泡,增大了其他交換面積,改善了肺泡彈性,改善患兒的功能殘氣量,使肺泡在呼氣末時保持開放狀態[11],能起到客服氣道彈性阻力,改善患兒肺部的順應性,降低機體呼吸做功[12],避免肺泡塌陷,增加呼氣末肺容量[13],擴張萎縮以及將萎縮的肺泡與肺泡表面活性物質起到互助協同作用,維持了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的活性[14],同時nBiPAP還能穩定胸壁活動,減少胸膜不協調活動[15]。
綜上所述,肺泡表面活性物質聯合鼻塞雙水平正壓通氣治療NRDS能有效改善患兒呼吸窘迫狀態,減少病死率,且安全性可靠,兩者聯合使用明顯優于單獨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章愛蓮,金松華,張佩華.N-CPAP治療患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療效臨床觀察[J].浙江臨床醫學,2008,10(1):39.
[2] 吳本榮,李昱,方建中.肺表面活性物質(ps)聯合經鼻持續正壓(NCPAP)治療患兒呼吸窘迫綜合征(NRDS)[J].贛南醫學院學報,2011,31(1):117-118.
[3] 李騰.PS聯合BiPAP治療NRDS臨床療效和安全性[J].浙江臨床醫學,2013,15(5):649-651.
[4] 黎智杰,張寒發,王國慶.可變流量鼻罩持續氣道正壓治療早產兒呼吸衰竭的臨床觀察[J].中華兒科雜志,2012,51(7):278.
[5] Migliori C,Motta M,Angeli A,et al.Nasal bilevel vs.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in preterm infants[J].Pediatr Pulmonol,2005,40(5):426-430.
[6] 陳颯英,蓬蕊,楊凌,等.肺表面活性物質對不同胎齡呼吸窘迫綜合征新生兒療效[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1,26(14):1099.
[7] DiBlasi RM.Neonatal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techniques:do we really need to intubate? [J].Respir Care,2011,56(9):1273-1294.
[8] 胡皓夫,曹利靜.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診斷與治療策略[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1,26(18):1388.
[9] 楊建生,吳本清,賀務實,等.經鼻間歇正壓通氣治療早產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療效觀察[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11,26(5):315-318.
[10] 崔蘊璞,童笑梅,湯亞南,等.同步鼻塞間歇正壓通氣治療早產兒肺透明膜病的臨床研究[J].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10,13(1):24-28.
[11] 鄧志輝,于化鵬.BiPAP無創通氣輔助治療左心衰竭的療效評價[J].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51(11):32-35.
[12] 孔令凱,李麗華,孔祥永,等.雙水平正壓通氣和持續呼吸道正壓通氣在早產兒呼吸窘迫綜合征中應用的比較[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2,27(18):1393-1396.
[13] 彥霞,韓麗萍,郭秀霞,等.經鼻間歇正壓通氣輔助呼吸治療早產兒呼吸窘迫綜合征[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2,27(2):119-121.
[14] 李麗琴,初桂蘭,姜麗紅,等.107例極低和超低出生體質量早產兒呼吸暫停臨床分析[J].天津醫科大學學報,201l,17(3):319-321.
[15] Mahmoud RA,Roehr CC,Schmalisch G.Current methods of noninvasive ventilatory support for neonates [J].Paediatr Respir Rev,2011,12(3):196-205.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9.015
江西 343700 泰和縣人民醫院兒科(胡會崗 匡薇 梁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