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文文
纖維支氣管鏡球囊擴張術治療支氣管狹窄64例臨床分析
冷文文
目的 分析纖維支氣管鏡下行球囊擴張術治療支氣管狹窄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支氣管狹窄患者64例,其中包括觀察氣道的直徑大小、血氣、氣促、FEV等變化情況進行對比,同時對并發癥進行評估,對患者進行隨訪調查。結果 64例患者中接受擴張術的次數在1~6次,平均次數(1.9±1.7)次。氣道直徑由術前的(2.28±1.45)mm提升到(5.89±1.42)mm,血氣指數術后明顯改善,FEV指數由術前(1.1±0.6)L提升到術后的(1.9±0.4)L,氣促情況由術前(2.13±0.65)L降低到(0.63±0.39)L,治療前后指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纖維支氣管鏡下行球囊擴張術在臨床治療支氣管疾病方面具有高效、安全的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纖維支氣管鏡;球囊擴張;支氣管狹窄
支氣管狹窄是一種在內科治療下沒有療效的常見疾病,一般通過手術進行,但是手術的方式卻由于創傷較大、并發癥多而限制了改疾病的手術治療臨床發展。本組研究選取64例支氣管狹窄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纖維支氣管鏡下行球囊擴張術治療支氣管狹窄的臨床效果現分析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支氣管狹窄患者64例(男39例,女25例),年齡18~68歲,平均年齡(37±11)歲。其中支氣管結核患者35例,行氣管插管后9例,行氣管切開后狹窄11例,支氣管肺癌3例,食道癌術后導致的支氣管外壓性的狹窄5例,霉菌感染合并支氣管狹窄1例。支氣管狹窄的部位分類:左上葉和左下葉者分別為16例和13例,右上葉、右中葉和右下葉者分別為14例、11例和13例。患者均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氣促和胸悶等呼吸困難的問題,并且反復性的出現阻塞性肺炎問題。
1.2 手術準備工作 運用BF-IT40的纖維支氣管鏡,活檢所使用的孔道直徑在2.8mm,根據不同的支氣管狹窄部位和程度,球囊擴張的儀器可以選在JHY-BD-06-40-110、JHYBD-08-40-110或JHY-BD-10-40-110之間進行選擇合適型號,其直徑分別為6、8、10mm,球囊自身長度為4cm,導管的長度為110cm,壓力泵采用5061型號槍泵。
評估狀況的內容包括凝血、心肺等功能,同時簽署知情同意書,采用CT和支氣管鏡對狹窄氣道的具體部位、程度與范圍進行具體的確認,運用局麻方式,2%利多卡因來對咽喉與鼻腔部位進行麻醉。
1.3 操作方式 等待麻醉起效后,用Olympus BF-IT40的纖維支氣管鏡從鼻部或者口部纖維支氣管鏡抵達狹窄的氣道上段,可以在局部區域補加少量的局麻,將球囊導管經由孔道送達到狹窄段位,球囊應該在狹窄的兩端部位突出。確定定位準確后應該將槍泵連接到球囊導管,用槍泵注水到球囊的內部進行填充,壓力指標為300~500kPa,首次進行1min。如果首次根據狹窄直徑進行填充后沒有明顯的出現問題,可以進行反復球囊填充。每次填充操作可以重復3~4次,每次在1~3min。如果球囊放氣后,起到的直徑有擴張,那么就說明這種治療產生了療效;反之,如果氣道直徑沒有改變,可以在1~2周后再進行氣道擴張術。并且術前和最后一次的擴張術后進行氣道狹窄直徑、FEV值和氣促等指標的評估記錄。
1.4 療效評估標準[1]氣道直徑、氣促、FEV的變化評估根據相關評級標準進行。(1)0級:表示正常;(2)1級:當快步走時出現氣促;(3)2級:當常規步行時出現氣促;(4)3級:常規步行時氣促到需要停止;(5)4級:較為輕微的活動便出現氣促。肺部功能的FEV值檢測運用肺功能儀器測量。
1.5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治療前后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術前術后氣道直徑、FEV及氣促指數的變化 64例患者均接受了球囊擴張術,接受次數在1~6次,平均接受了(1.9±1.7)次,經擴張術后氣道直徑有增大的明顯效果,而胸悶、氣促等呼吸困難的表現得到改善,療效達到率為100%,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2 并發癥發病率 12個月隨訪情況 通過術后12個月的跟蹤隨訪,并且定期進行胸部造影和纖維支氣管鏡的檢查,發現患者出現胸悶、喘息等問題都較治療前有明顯的改善。
表1 術前術后氣道直徑、FEV及氣促指數±s)

表1 術前術后氣道直徑、FEV及氣促指數±s)
?
支氣管狹窄非常容易引起呼吸困難和阻塞性肺炎等問題,而一般引起支氣管狹窄的情況主要集中在氣管切開、氣管插管、支氣管炎、支氣管結核、氣管與支氣管吻合術、惡性腫瘤等[2-3]。其中支氣管結核引發支氣管狹窄比例最高,占據60%。支氣管狹窄的遠端肺部出現反復感染,以至于肺部毀損或不張問題,從而導致肺部功能喪失,這些都是臨床醫生感覺較為困難的問題。而近年來由于球囊擴張術的應用推廣,讓很多無法通過手術治療方式來讓支氣管狹窄問題得到控制和改善的問題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球囊擴張術還可以讓結核性的支氣管狹窄得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同時可以通過在局部區域進行消炎藥物的注入,如阿米卡星等[4],可以讓藥物直接達到病灶部位,提升局部病灶部位的藥物溶度,從而讓治療強度加大,治療效果得到提升。而對于某些急性的炎癥處理,球囊擴張術的效果不佳。對于管腔嚴重狹窄的患者,可用局部高頻的灼燒配合鉗夾壞死的組織,而在肉芽組織的根部區域進行冷凍性治療,可有效控制局部肉芽增生,讓氣道順暢,抑制纖維性瘢痕的生成,當局部的炎癥得到控制和消退之后,如果仍然有管腔狹窄的問題,可以進行球囊擴張術來治療[5-6]。而對有中毒瘢痕狹窄,同時有狹窄環形成的患者,可用激光、微波、高頻電刀等對狹窄環組織進行切割,然后再使用球囊擴張術來進行氣道的擴張。而對于支氣管鏡下的管壁軟化患者,應該采用謹慎的方式放置支架進入,而不是首選球囊擴張的辦法來治療[7-8]。
綜上所述,纖維支氣管鏡聯合球囊擴張來治療支氣管狹窄有著明顯的臨床高效、安全的手術特點,有利于減少該類疾病治療的并發癥問題,僅僅通過局麻就可以完成質量,雖然并發癥會出現少數的發熱、胸痛、出血等,但其臨床值得應用的價值不可否定。在臨床操作中,可能由于球囊在擴張中產生滑位,向遠端產生移位后容易導致遠端組織的損害,而向近端進行移位時,又會發生氣管阻塞或者窒息問題,因此在操作中一定要確定保持球囊兩段部位將狹窄部位包含在內。
[1] 楊華.應用球囊擴張術治療阻塞性肺炎的臨床觀察[J].臨床肺科雜志,2010,15(3):128.
[2] 李亞強,史一雯,陳如華,等.纖維支氣管鏡下腔內球囊擴張治療結核性支氣管狹窄235例[J].海軍醫學雜志,2009,25(1):29-31.
[3] 李秋容.經纖維支氣管鏡治療氣道狹窄的臨床護理分析[J].當代醫學,2012,18(14):114-115.
[4] 段亮,姜格寧,何文新,等.81例結核性支氣管狹窄的外科治療[J].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2014,30(3):137-140.
[5] 梁新,張宏偉,李榮凱,等.纖維支氣管鏡球囊擴張術治療支氣管狹窄52例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3,19(11):51-52.
[6] 謝世宏.纖維支氣管鏡球囊擴張術治療支氣管狹窄64例臨床分析[J].現代婦女(醫學前沿),2014(7):97.
[7] 李鴻昌.經纖維支氣管鏡球囊擴張術治療結核性支氣管狹窄的臨床研究[J].基層醫學論壇,2013(16):2122-2123.
[8] 吳殷,程剛,李兵,等.纖維支氣管鏡下高壓球囊擴張術治療結核性重度支氣管狹窄[J].臨床內科雜志,2013,30(9):621-623.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9.019
江西 332000 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冷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