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效玉
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
劉效玉
目的 對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探討分析。方法 選取39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基礎支持治療、護肝、并發癥防治以及肝腎綜合征防治等方法進行治療,觀察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后,9例患者治愈,8例患者好轉,3例自動出院,19例死亡,死亡率為48.7%。結論 為有效治療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預防并發癥,進而提高生存質量,并有效改善患者的預后。
重型;病毒性肝炎;臨床特點;治療;預后
重型病毒性肝炎是臨床中比較嚴重的病毒性感染,具有臨床癥狀復雜、治療難度大的特點,雖然發病率較低,但具有較高的并發癥率和死亡率[1-2]。因此,為提高患者生存率,采取有效措施治療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是十分重要的。本研究對南康區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39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有效治療措施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南康區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39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2000年全國病毒性肝炎與肝病學術會議修訂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診斷標準[3]。其中,男20例,女19例,年齡14~73歲,平均年齡(40.2±2.3)歲;5例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6例亞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28例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經病原學檢查,6例甲型肝炎病毒感染,16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2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6例戊型肝炎病毒感染,4例重疊感染,5例未分型感染;所有患者均不同程度伴有黃疸進行性加深、肝縮小、血尿、血便、少尿以及肝腎綜合征等臨床癥狀。
1.2 方法
1.2.1 基礎支持治療 患者入院后,首先了解病情加重的病因,并對患者進行心理輔導,緩解或者消除患者的精神壓力,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囑咐患者絕對臥床休息,使患者每天葡萄糖攝入量控制在68~135kJ/kg,對患者補充維生素,限制蛋白質飲食量,每天不能超過20g;監測患者的低血鉀和堿中毒,及時糾正酸堿平衡紊亂和電解質紊亂;保持患者液體出入量的平衡,限制每天液體輸入量為1000~1500mL;如患者血糖少于3.5mmol/L,則對其靜脈滴注高滲葡萄糖液,有效修復肝細胞;給予人血白蛋白和新鮮血漿治療,提高機體抵抗力,促進病情快速好轉。
1.2.2 護肝療法 護肝治療主要采用胰高糖素-胰島素療法,首先有效阻止肝細胞的壞死,促進肝細胞再生;治療時,將1mg胰高糖素與10U胰島素加入到葡萄糖液體內對患者靜脈滴注,每天1~2次,能夠有效阻止肝細胞壞死;使用人胚干細胞懸液或者結合肝細胞再生因子靜脈滴注,進一步促進肝細胞再生。
1.2.3 并發癥防治治療 肝性腦病是重型病毒性肝炎的常見并發癥,為有效預防并發癥,對患者給予滅滴靈和乳果糖治療。其中,滅滴靈:每次0.2g,每天4次;乳果糖:每次15g,每天3次。也可運用30mL食醋加100mL溫水灌腸法治療,在此基礎上,對患者采取脲酶拮抗劑和乙酰谷酰胺靜脈滴注,防止發生氨中毒。另外,對患靜脈滴注500mL/d復方支鏈氨基酸,有效調整氨基酸的比例失衡現象。為有效預防腦水腫,可根據患者顱內壓采用25%的山梨醇、甘露醇等利尿劑與脫水劑治療[4]。
1.2.4 肝腎綜合征防治 如患者出現尿量少的現象,則可采取靜脈滴注血漿或者低分子右旋糖白蛋白的方法,起到擴充容量的作用;采取靜脈滴注小劑量多巴胺的方法,增進腎血流量。
本組研究的39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率為12.8%,亞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率為15.4%,慢性中毒性肝炎率為71.8%。病原學檢查結果表明,導致發生重型病毒性肝炎的致病因素為HBV感染。治療后,9例患者治愈,8例患者好轉,3例自動出院,19例死亡,死亡率為48.7%。見表1。

表1 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年齡與預后的關系[n(%)]
臨床上,重型病毒性肝炎主要包括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以及亞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由于其具有比較復雜的發病機制和臨床癥狀,目前,臨床中尚無有效治療方法[5]。采用有效措施治療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提高其生存率是臨床肝病學科的重要研究方向。有資料表明[6],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轉歸受到年齡、疾病分型、凝血酶原活動度、病原學分型以及并發癥等方面因素的影響。本研究中,患者的死亡率為48.7%,與相關報道結果一致。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死亡率高的原因可能受到病程長、復發率高、體內代謝紊亂、機體免疫力低下以及多個臟器官功能受損等因素影響,具有較高的并發癥率。并發癥越多,患者的病死率就越高,對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預后質量產生嚴重威脅,因此,為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要積極采取措施預防并發癥。
各個醫院治療重型病毒性肝炎的方法也存在較大差異,隨著肝移植技術的不斷發展,一定程度提高了重型病毒肝炎患者的預后質量,且已逐漸發展為治療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有效治療方法[7]。但受到缺乏肝移植供體、治療費用昂貴等因素,臨床治療主要采取內科綜合治療的方法,其能夠有效降低肝細胞壞死率,降低肝腎綜合征、肝昏迷、感染以及出血等并發癥率,促進肝細胞再生,給患者贏得生存機會[8]。
綜上所述,為有效治療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預防并發癥,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有效改善患者的預后。
[1] 韓國橋.重型病毒性肝炎的臨床治療措施分析及預后觀察[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4,1(3):339-340.
[2] 李玉雙.38例重型病毒性肝炎的臨床治療及預后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3,10(7):140-141.
[3] 李紅艷.84例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發生的相關因素分析及臨床治療[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3,23(2):628-629.
[4] 焦記麗.重型病毒性肝炎43例臨床治療體會[J].山西醫藥雜志,2013,42(7):451-452.
[5] 曾躍彬,吳啟文.重型病毒性肝炎臨床治療效果探討[J].醫學信息,2012,25(11):264-265.
[6] 吳小寧,徐丹.重型病毒性肝炎258例臨床治療研究[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1,24(2):632-633.
[7] 石貴福.重型肝炎繼發醫院感染120例臨床治療分析[J].中國醫藥導刊,2009,11(5):745-746.
[8] 季榕,陳雪莉.不同劑量思美泰治療重型病毒性肝炎高膽紅素血癥臨床療效觀察[J].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2010,20(4):240.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9.029
江西 341400 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第一人民醫院(劉效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