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劍 楊 棟 王 穎
胸腔閉式引流術治療新生兒氣胸臨床療效探討
鐘 劍 楊 棟 王 穎
目的 探討胸腔閉式引流術治療新生兒氣胸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新生兒氣胸患兒62例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原則將其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n=31)。對照組采取硅膠管進行胸腔閉式引流術,觀察組采取雙腔氣囊導尿管進行胸腔閉式引流術。觀察2組患兒手術時間、呼吸機使用時間、拔管時間、住院時間和臨床療效。結果 觀察組患兒在手術時間、呼吸機使用時間、拔管時間、住院時間方面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臨床治療有效率(100.00%)顯著高于對照組(74.1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兒切口感染和胸腔積液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雙腔氣囊導尿管進行胸腔閉式引流術臨床療效優于硅膠管胸腔閉式引流術,可作為臨床治療新生兒氣胸的首選方法。
胸腔閉式引流術;新生兒氣胸;臨床療效
新生兒氣胸對新生兒有嚴重影響,如不及時治療,往往危及患兒生命[1]。臨床治療新生兒氣胸主要采取的方式之一是胸腔閉式引流。本研究對2種不同胸腔閉式引流術治療新生兒氣胸方面的臨床療效進行比較,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江西省九江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新生兒氣胸的患兒62例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原則將其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n=31)。觀察組:早產兒11例,足月兒20例;順產14例,剖宮產17例;入院時年齡2h~20d,平均年齡(2.29±0.38)d;體質量1.39~4.22kg,平均(2.48±0.59)kg;單側氣胸27例,雙側氣胸4例;醫源性氣胸18例,病理性氣胸8例,自發性氣胸5例;閉合性氣胸17例,張力性氣胸14例。對照組:早產兒12例,足月兒19例;順產13例,剖宮產18例;入院時年齡2h~19d,平均年齡(2.42±0.41)d;體質量1.41~4.21kg,平均(2.39±0.44)kg;單側氣胸26例,雙側氣胸5例;醫源性氣胸17例,病理性氣胸9例,自發性氣胸5例;閉合性氣胸18例,張力性氣胸13例。經統計學分析,2組患兒在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操作方法:取患側胸壁第2肋間鎖骨中線外0.5cm位置作為操作點,進行常規消毒、鋪巾等操作,用1%的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對照組:采取硅膠管進行。順著肋間走行將皮膚切開1.5cm,順著肋骨上緣伸入直血管鉗分開肋間肌肉,將16號硅膠管置入胸腔,伸入約4cm左右,用4號線縫合胸壁皮膚,結扎固定引流管,在硅膠管的末端位置和閉式引流水封瓶相連接。觀察組:采取雙腔氣囊導尿管進行。順著肋間走行將皮膚切開0.3cm左右,順著肋骨上緣伸入直血管鉗將肋間肌肉分開,把8~10號無菌雙腔氣囊乳膠導尿管置入胸腔,伸入約3cm左右,在氣囊管內注入5mL空氣,然后完成縫合,導尿管尾端位置和閉式引流水封瓶相接。同時,積極治療患兒的原發病,進行呼吸機治療、鎮靜治療、糾正電解質紊亂、控制血壓等對癥治療措施。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患兒手術時間、呼吸機使用時間、拔管時間、住院時間等各項指標,觀察2組患兒臨床療效。
1.4 療效評價標準[2]痊愈:患兒經治療后,臨床癥狀、體征等消失,X線顯示氣胸消失,肺完全復張;有效:患兒經治療后,臨床癥狀、體征等有好轉,X線顯示氣胸減少,肺基本復張;無效:患兒經治療后,臨床癥狀、體征無好轉,X線顯示氣胸無減少。
1.5 統計學方法 對本組研究的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兒治療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兒在手術時間、呼吸機使用時間、拔管時間、住院時間方面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兒治療情況(±s)

表1 2組患兒治療情況(±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
2.2 2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兒臨床治療有效率(100%)顯著高于對照組(74.1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n(%)]
2.3 2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兒切口感染和胸腔積液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新生兒氣胸多因肺泡過度充氣,使得肺泡收到的壓力增大而致,在新生兒中發病率約為1%~2%[3]。一般可分為醫源性、病理性和自發性幾種情況。新生兒臨床表現為煩躁、呼吸急促、動脈血氧分壓下降等情況,使得病癥加重,嚴重時危及患兒生命[4]。
新生兒氣胸治療時主要是促進其氣體的排出和吸收,防止氣胸復發。在治療的時候,以保守治療、胸腔穿刺抽氣治療以及胸腔閉式引流術治療等方法為主[5]。其中保守治療對肺壓縮不超過30%且未出現明顯紫紺和呼吸困難癥狀的患兒療效較為明顯;開胸及胸腔鏡治療創傷較大,不適合耐受性差的新生兒;抽氣治療因反復穿刺增加了新生兒感染的風險,且X線檢查次數也較多[6];而胸腔閉式引流術能夠通過連續不斷地排氣,促使新生兒肺在短時間內快速復張,治愈率高,是治療新生兒氣胸的首選[7]。但需要注意的是,傳統進行閉式引流治療的時候,選取的是硅膠管治療,排氣量大,引流效果比較好。但是,由于其管徑較粗、硬度大,使得患兒受到的損傷也較大,極易發生感染[8]。因此,針對性改善傳統硅膠管治療的不足對于保障患兒健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針對到管徑問題、硬度問題以及組織相容性等問題,采取雙腔氣囊導尿治療新生兒氣胸。在導尿管頭端的水囊,不僅能夠避免引流管脫落,還能夠對胸壁創口進行很好的封閉,有效降低皮下氣腫的發生率。結果顯示,觀察組采取雙腔氣囊導尿管進行胸腔閉式引流術,其在手術時間、呼吸機使用時間、拔管時間、住院時間、臨床療效以及術后不良反應方面,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表明雙腔氣囊導尿管進行胸腔閉式引流術較傳統硅膠管胸腔閉式引流術更具臨床優勢。
總之,雙腔氣囊導尿管進行胸腔閉式引流術臨床療效優于硅膠管胸腔閉式引流術,可作為臨床治療新生兒氣胸的首選方法。
[1] 蘇乃偉,鄭陳光,李新寧,等.兩種胸腔閉式引流術治療新生兒氣胸臨床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17):2806-2809.
[2] 蔡金娥,黃錦翔.兩種胸腔閉式引流術治療張力性氣胸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31):152-153.
[3] Verhagen M,van Buijtenen JM,Geeraedts LM Jr.Reexpansion pulmonary edema after chest drainage for pneumothorax: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overview[J].Respir Med Case Rep,2014,26(14):10-12.
[4] 谷淑影.胸腔閉式引流術的護理[J].當代醫學,2009,15(4):107-108.
[5] 樊曉艷.高頻振蕩通氣并胸腔閉式引流治療新生兒氣胸[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4(10):1428-1429.
[6] 金虎日,車成日.胸腔穿刺排氣治療新生兒病理性氣胸臨床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29):4884-4885.
[7] 李大縣,吳剛,劉芳.一次性鼻胃管代替胸管行胸腔閉式引流治療自發性氣胸的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2,11(32):34-35.
[8] 蘇乃偉,覃家錦,馮旭.兩種胸腔閉式引流術治療自發性氣胸的臨床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20(3):532-533.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9.054
江西 332000 江西省九江市婦幼保健院小兒外科 (鐘劍 楊棟 王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