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軍
血清膽紅素對內皮依賴性血管舒張功能的影響分析
李小軍
目的 探討血清膽紅素對內皮依賴性血管舒張功能的影響。方法 將5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為觀察組,同時選取5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參考組,采用超聲對2組患者內皮依賴性血管舒張功能進行觀察分析,同時經自動生化分析儀對血清膽紅素水平進行測定,觀察二者之間關系。結果觀察組患者血清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水平分別為(12.02±2.35)、(3.46±1.08)、(6.78±3.02)μmol/L,參考組患者血清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水平分別為(14.51±3.43)、(3.76±1.31)、(10.85±3.19)μmol/L,2組以上指標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血管舒張功能(FMD)顯著低于參考組(P<0.05),觀察組患者反應性充血血流量變化率亦顯著低于參考組(P<0.05);經分析,患者血清總膽紅素與FMD、反應性充血血流量變化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而間接膽紅素與FMD、反應性充血血流量變化亦呈顯著正相關關系。結論 血清膽紅素對內皮依賴性血管舒張功能產生直接影響,通過對其水平的觀察能夠監測患者心血管疾病發生情況。
血清膽紅素;內皮依賴性血管舒張功能;影響
近年來,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發生率呈現明顯上升趨勢,導致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發生率也逐年上升,該病預后較差,具有較高的殘疾率及死亡率,嚴重威脅人們健康,因此,加強對疾病的監測、預防及治療有顯著的臨床意義[1]。隨著臨床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與膽紅素抗氧化作用之間有密切關系,血管內皮功能異常中,動脈粥樣硬化為基礎原因[2],因此,研究分析有著顯著的臨床意義。本研究以5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血清膽紅素對內皮依賴性血管舒張功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江西省高安市楊圩中心衛生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5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為觀察組,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齡38~84歲,平均年齡(56.38±5.66)歲,疾病類型:冠心病21例,高血壓21例,高血壓合并冠心病8例,冠心病符合2000年美國心臟病學會、美國心臟病協會制定的診斷標準,高血壓患者符合2005年中國高血壓指南的診斷標準。另外選取同期在本院接受體檢的50例健康體檢者,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齡36~80歲,平均年齡(65.32±1.27)歲。2組均無腎臟、肝臟及胰腺疾病、惡性腫瘤及慢性消耗性疾病、血清TG濃度小于3.0mmol/L、消化吸收不良、服用降糖、調脂治療患者,2組患者年齡、性別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組受檢者均在標本采集前8h內禁止食用脂肪類飲食,采集肘靜脈血,血清總膽紅素(TBIL)及直接膽紅素水平(DBIL)均采用釩酸氧化法進行測定,其中間接膽紅素計算公式如下:IBIL=TBIL-DBIL。脂蛋白α濃度采用免疫投射比濁法進行測定,使用日本第一化學藥品株式會社提供的試劑。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含量均采用全自動生化儀檢測[3]。
2組受檢者肱動脈血管舒展功能均采用Celemajer[4]等介紹方法進行測定,百分率=(反應性充血后內徑-基礎內徑)/基礎內徑×100%。肱動脈血流量使用GEVIVID 7PRO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頻率為10MHz,10L線陣寬頻探頭,分別對脈沖、血流介導前后多普勒頻譜進行觀察分析,肱動脈出現反應性充血后,血流頻譜速度明顯加快、頻帶變寬。通過對頻譜進行描記,能夠得到每次心動周期的血流速度-時間積分;每分鐘肱動脈血流量計算公式:血流量為平均流速積分、π、心率、血管半徑乘積[4]。
1.3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均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觀察組患者血清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水平分別為(12.02±2.35)、(3.46±1.08)、(6.78±3.02)μmol/ L,參考組患者血清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水平分別為(14.51±3.43)、(3.76±1.31)、(10.85±3.19)μmol/L,2組以上指標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觀察組患者血管舒張功能(FMD)顯著低于參考組(P<0.05),觀察組患者反應性充血血流量變化率亦顯著低于參考組(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與參考組內皮依賴性血管舒張功能指標比較(±s)

表1 觀察組與參考組內皮依賴性血管舒張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參考組比較,aP<0.05
?
2.3 通過兩變量相關分析,可知患者血清總膽紅素與FMD、反應性充血血流量變化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r分別是0.512、0.518,P<0.01),而間接膽紅素與FMD、反應性充血血流量變化亦呈顯著正相關關系(r分別是0.331、0.333,P<0.01)。見表2。

表2 血清膽紅素與血管舒張功能、反應性充血血流量變化之間的關系
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患者最早改變為內皮功能的異常,近年來,隨著臨床對心血管疾病研究的不斷深入,關于其發生因素、發病機制等逐漸明了[5]。有學者對兔子進行研究發現,兔頸總動脈粥樣硬化早期,其阻力指數、頸總動脈搏動指數等水平均出現顯著升高,而隨著動脈粥樣硬化的加重,紅細胞聚集指數、全血黏度等均出現明顯升高,指數呈正相關。在對老年高血壓疾病并發癥患者進行研究中,通過彩色多普勒超聲觀察,患者頸動脈血管壁及管徑的變化被明確定性,從而對腦血管、心血管等并發癥發生情況及預后評估情況等進行預測[6-7]。目前臨床預測內皮依賴性血管擴張時,多是通過藥物、生理性刺激對血管造成刺激[8]。本研究通過高頻超聲對肱動脈血流介導的內皮舒張功能進行檢測,同時對膽紅素水平進行檢查,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上述觀察指標與參考組比較均出現顯著下降(P<0.05),同時血清膽紅素中總膽紅素、間接膽紅素水平與內皮依賴性血管舒張功能之間有顯著相關性(P<0.05)。因此,通過對血清膽紅素水平進行觀察,能夠發現內皮依賴性血管舒張功能的變化,從而為臨床防治心血管疾病提供參考。
[1] 朱華剛,陳華.益心舒膠囊治療心臟X綜合征的療效及對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12(6):680-682.
[2] 金紹禮,王怡.噻唑烷二酮類藥物治療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內皮功能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13):45-47.
[3] 官佳佳,陳飛,吳伽勒,等.芪藶強心膠囊改善糖尿病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及血管內皮功能實驗研究[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4(8):669-672.
[4] Celemajer DS,Sorensen KE,Gooch VM,et al.Non-invasive detection of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children and adults at risk of atherosclersis[J]. Lancet,1992,36(340):1111-1115.
[5] 任淑紅,李東野,陳清枝,等.異舒吉在多巴酚丁胺負荷試驗中對左室舒張功能的影響[J].當代醫學,2007,7(19):80-82.
[6] 王雪,談紅,李曉燕,等.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程度與內皮祖細胞及血管內皮功能的相關性分析[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4,8(1):14-18.
[7] 楊輝,孫文東.高頻超聲評價阿托伐他汀對糖尿病患者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J].當代醫學,2009,15(24):9-10.
[8] 李艷鳳,趙洛沙,楊帆.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血清膽紅素水平與心功能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實用醫刊,2014,41(5):30-31.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9.061
江西 330821 江西省高安市楊圩中心衛生院(李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