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弋仙
喜炎平聯合利巴韋林在治療小兒手足口病中的價值分析
楊弋仙
目的 探討喜炎平與利巴韋林聯合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的療效。方法 選擇180例小兒手足口病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均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n=90),其中觀察組使用喜炎平聯合利巴韋林治療,對照組使用利巴韋林進行治療,比較2組患兒的癥狀消失時間以及治愈時間。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1.11%,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4.44%,2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發熱消退時間分別為(1.48±0.29)d和(3.11±0.18)d,皰疹消退時間分別為(2.11±0.54)d和(4.29±0.87)d,觀察組的癥狀消退時間顯著快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喜炎平與利巴韋林聯合治療小兒手足口病可以明顯縮短病程,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具有較好的療效,適合在臨床上推廣。
利巴韋林;喜炎平;小兒手足口病
手足口?。℉FMD)是由腸道病毒以及柯薩奇病毒等感染引起的具有傳染性的疾病,在5歲以下的兒童發病率較高。HFMD可能發生的并發癥主要有腦炎、心肌炎、呼吸道感染以及遲緩性麻痹等,至今還沒有較好的藥物治療該病[1]。本研究選擇喜炎平和利巴韋林聯合治療小兒手足口病,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2月~2014年1月來江西省兒童醫院就診的180例小兒手足口病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均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n=90)。觀察組男39例,女51例,年齡9個月~7歲,平均年齡(4.8±1.1)歲;對照組男48例,女42例,年齡8個月~8歲,平均年齡(4.7±0.9)歲。以上患兒均明確診斷為手足口病,均有一定程度的發熱,手足出現不同程度的皰疹。2組患兒的性別、年齡、病情特點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組患兒入院后均給予常規的補液支持對癥治療,并進行口腔以及皮膚的護理,補充維生素B、維生素C、補充能量,對于合并有細菌感染的患兒給予抗菌治療。對照組給予10%葡萄糖或生理鹽水加利巴韋林(天津藥業集團新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3462)注射液10~15mg/(kg·d)靜脈滴注;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加用喜炎平(江西青峰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26249)注射液0.2~0.4mL/(kg·d),2組療程均為3~5d。
1.3 療效評價標準 顯效:2d內發熱癥狀消失,患兒狀態有明顯的好轉,可以正常玩耍。有效:3d內發熱癥狀消失,5d后可以正常進食。無效:治療4d癥狀仍無緩解,發熱、拒食,發生心肌炎、肺炎等并發癥。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對本組研究的數據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經過1個療程的治療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1.11%,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66.44%,2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兒治療療效比較(n)
2.2 2組患兒癥狀消退時間比較 觀察組的癥狀消退時間顯著快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手足口病是兒科較為常見的一種急性傳染性疾病,患兒大多數是感染了腸道病毒71型、柯薩奇A16型等病毒,發病特點大多是以散居的兒童以及幼兒為主?;純旱湫偷呐R床表現是發熱以及皰疹的形成:患兒首先是出現中低度發熱,然后出現皮疹,皮疹的分布特點是呈離心性分布,若患兒出現口腔黏膜的潰瘍皰疹,會對患兒的飲食產生較大的影響,從而影響其營養的吸收以及身體的生長發育。目前,對于該病的治療尚沒有特效治療,沒有統一的治療規范。手足口?。℉FMD)的臨床表現主要是咳嗽、發熱、流涕以及嘔吐,同時在患者的手足部位還會有皮疹,皰疹等輕度的癥狀,該病屬于一種自限性疾病,不經治療,一般在1周左右,病情就緩解,并且癥狀也會逐漸的消失[2-4]。但是該病存在較多的并發癥,例如心肌炎、肺炎等,對患者具有較大的影響,因此在診療過程中,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于減少重癥病例以及嚴重并發癥的發生具有積極的作用。5歲以下的兒童是該病的高發人群,對于兒童手足口病的治療,需要更多的重視。本研究選擇喜炎平聯合利巴韋林治療小兒手足口病,并與單純使用利巴韋林的治療療效進行比較[5-6],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癥狀消退時間顯著快于對照組(P<0.05)。利巴韋林又叫病毒唑,是一種較強的抑制劑,對單磷酸次黃嘌呤核苷脫氫酶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從而對病毒核酸的合成產生抑制作用,抵抗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單純皰疹病毒等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但是有研究發現,使用利巴韋林容易產生耐藥性,對治療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影響[5]。喜炎平屬于一種中藥制劑,主要作用是與病毒的蛋白質結合,從而阻礙病毒的DNA或者RNA與蛋白質的結合,使病毒不能進行正常的復制,達到抑制或者殺滅病毒的效果[7-8]。本研究在對癥支持治療的基礎上使用喜炎平與利巴韋林聯合進行治療,對于病毒的抑制作用更加明顯,具有更好的治療療效。
綜上所述,喜炎平與利巴韋林聯合治療小兒手足口病可以明顯縮短病程,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具有較好的療效,適合在臨床上推廣。
表2 2組患兒癥狀消退時間比較(±s,d)

表2 2組患兒癥狀消退時間比較(±s,d)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
[1] 戴鳳波.小兒手足口病60例的診治分析[J].當代醫學,2012,18(1):44.
[2] 謝揚學,何淑君.康復新液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療效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2,39(1):52-53.
[3] 賈志英.觀察干擾素聯合炎琥寧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的臨床效果[J].當代醫學,2013,19(7):139-140.
[4] 程小平.雙黃連粉針劑聯合利巴韋林治療小兒病毒性肺炎的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2):255-256.
[5] 董巧麗,柏金秀,孫東明,等.喜炎平注射液和熱毒寧注射液治療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療效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2,11(9):686-687.
[6] 朱慶雄,朱春暉,廖細生,等.喜炎平注射液治療普通型手足口病 27例[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2,27(10):780-782.
[7] 陳玲玲.小兒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腦炎的臨床分析及干擾素治療研究[J].河北醫學,2011,8(12):1003-1005.
[8] 王文健.干擾素與利巴韋林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療效及安全性比較[J].吉林醫學,2010,6(19):741-742.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9.097
江西 330001 江西省兒童醫院急診科(楊弋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