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睿+曾冰+劉倫
2011年10月15日,陳行甲來到國家級貧困縣巴東任縣委書記。
近4年過去,巴東人喜歡稱他為“甲書記”。
不信邪的“甲書記”
上任見面會上,陳行甲宣布一條鐵律:凡以他名義在巴東尋“方便”,一律拒絕;凡給他拜年送禮,一律不見面、不接待。
到巴東后的第一個春節,有個鄉鎮黨委書記正月初二給他打電話,說給他帶了幾只臘蹄子。陳行甲回復:“電話拜年就好,心意收到,東西就不用了。”
到巴東第一年,陳行甲坐鎮指揮,頂住巨大壓力,向違建“開刀”,查處“兩違”建房戶535戶,在巴東捅開了“馬蜂窩”。
去年,叱咤巴東工程領域多年的“中標大王”落馬,9名涉足工程的科級干部被查。“為這個案子,書記簽批過兩次,督辦過一次,還拍過桌子發過火。”專案組的負責人說。
有人威脅:“既然陳行甲想搞死我們,我們也要搞死他,搞不死也要搞臭他。我們到省紀委住著去告他!”“我還真不信這個邪!只要50萬巴東人民信任我,我還在這個位置上,該說的就要說,該做的一定要做。”今年3月2日,在縣紀委五次全會上,陳行甲擲地有聲。
愛結窮親的“甲書記”
2011年12月1日,茶店子鎮竹林坪村一農家餐桌上,9人圍坐互相夾菜。桌上除陳行甲外,其他都是艾滋病患者。陳行甲和滿身皰疹的8歲艾滋病孤兒小明結為“親戚”。
如今,小明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小家伙現在身上疤痕都沒有了。”陳行甲點開手機相冊,里面存有100多幅小明的照片。
4年過去了,這個艾滋病重災村,依舊是陳行甲自定的駐村聯系點之一,他也成了村里的常客。
海拔2700米的沿渡河鎮送子園村,是巴東最偏僻的地方。陳行甲兩次帶隊徒步穿越原始森林無人區,每次歷時五六天,逐戶走訪。如今,送子園村整體搬遷已順利完成。
到巴東最南端的金果坪鄉調研,路上花了6小時。“我們有些老百姓心里有氣,很多是‘憋出來、‘簸出來的,因為巴東的路實在難走。”陳行甲對干部說。
讓群眾出行不再難。近三年,巴東先后爭取交通項目50多個,總投資26億多元,322個村全部通了水泥路。
在巴東,陳行甲帶頭,每名副科級以上干部都有一戶窮親戚。3年來,“結窮親”溫暖了巴東17.29萬貧困人口心窩,點亮了1422戶、4000余名“窮親戚”致富路。
善抓發展的“甲書記”
“抓發展,甲書記有一套!”盛夏,游客盈門,神農溪國際旅行社總經理忙得喜笑顏開。巴東招商引資2億元激活了神農溪“神州第一漂”這一沉睡多年的優質旅游資源。
巴東窮,但山水富。曾經“臟得連腳都沒地方踏下去”的巴東縣城,主干道黑化,房子亮化,環境美化,公交車開通了,出租車跑起來了……長江邊上最干凈的旅游城市呼之欲出,巴東重回“全省旅游發展先進縣”方陣。
巴東窮,不缺人,缺的是創業環境和創業信心。2013年8月,得知金果坪鄉養雞專業戶熊德才多次創業失敗后,陳行甲上門鼓勵:“你叫熊德才,一定會發財。”現在,熊德才已成為省勞動模范。
今年高考前夕,陳行甲冒雨來到巴東一中和同學們唱起英語歌,并豎起兩個大拇指大聲說:“你們真牛。”
“你從昭君故里涉水而來,懷揣赤子之心奔赴美麗巴東,歷經三年的風風雨雨,如今已初現彩虹——”一位巴東籍學子給陳行甲發短信。“他身上充滿了正能量!”恩施州委書記王海濤為陳行甲點贊。
(李彥睿 曾 冰 劉 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