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濱
內蒙古赤峰市林西縣農業局
烏蘭沙林、豐寧雄株及其F1干旱適應的研究
李海濱
內蒙古赤峰市林西縣農業局
通過對沙棘品種烏蘭沙林、豐寧雄株及其F1代葉片解剖結構、滲透調節物質含量的研究,分析了烏蘭沙林、豐寧雄株及其F1代的干旱適應性。結果表明:在干旱脅迫條件下,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均呈增加趨勢。根據隸屬度函數分析得出:母本的抗旱適應性最強,其次是雜雌,然后是父本,最小的是雜雄。
沙棘 滲透調節物質 隸屬度
沙棘是胡頹子科沙棘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果實具有豐富的營養,其中VC的含量高于一般果蔬的數倍乃至十倍。我區大部分處于干旱和半干旱氣候條件下,土地沙化面積逐年遞增,荒漠化程度也日益嚴重[1]。而經研究表明沙棘是一種抗嚴寒,耐干旱的優良水土保持樹種,對我區的特殊的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因此在退化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中受到廣泛重視。通過對烏蘭沙林、豐寧雄株、及其F1代的沙棘干旱適應性的研究,從而為沙棘的種植,栽培以及利用等方面提供理論依據。
試驗材料為母本(烏蘭沙林)和父本(豐寧雄株)及其雜交后代雌、雄株。試驗地選擇在水利部沙棘中心九成宮基地,分別在干旱和濕潤條件下進行采樣分析。
1.葉片的解剖結構
野外采集葉片后用固定液FAA(福爾馬林5毫升、冰醋酸5毫升、70%乙醇90毫升,配制100毫升)固定。在Nikon顯微鏡下觀察并照相。
2.滲透調節物質含量
(1)脯氨酸的測定。在酸性條件下,脯氨酸和茚三酮反應產生穩定的紅色產物,該物質在520nm波長下有一最大吸收峰,可以用分光光度計測定脯氨酸含量。
(2)可溶性糖的測定。在80%的乙醇中,作物組織中的還原糖、蔗糖溶解,而淀粉大部分蛋白沉淀。然后用酸溶解淀粉,在用蒽酮硫酸法測糖含量。
1.葉片解剖與干旱適應性

表1 蘭沙林、豐寧雄株及其雜交F1代葉片解剖結構變化
葉片是植物對干旱脅迫最敏感的部位,為了適應惡劣的環境,形態上發生了一些變化,來抵抗水分脅迫保證植株正常生長。如株型緊湊,葉直立;根系發達,較大的根冠比;葉片被蠟質,角質層厚,氣孔下陷。對葉片解剖結構的研究發現,抗旱性強的品種,其維管束排列緊密,束內系列導管較多,導管直徑較大。
由表1知,柵/海以雜種沙棘最大,平均值為1.55;豐寧雄株次之,其值為1.20;烏蘭沙林最小,其值為1.04;通過柵/海得知,母本的干旱適應性最弱。
2.滲透調節物質與干旱適應性
由圖1、圖2可看出:A.在濕潤和干旱條件下,雜雌沙棘葉的滲透調節物質脯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變化明顯,脯胺酸在濕潤條件下含量在50-100間有一頻數峰值,而可溶性糖在干旱條件下的含量顯著高于濕潤條件。B.在干旱脅迫下,可溶性糖含量的變化比脯胺酸含量的變化劇烈得多。脯胺酸含量呈正態分布,而可溶性糖呈非正態分布,70%以上的個體都發生了劇烈變化。

圖1 雜雌沙棘在濕潤和干旱時葉脯氨酸含量的分布(30株)


圖3 雜雌沙棘在干旱與濕潤條件下葉脯氨酸含量關系

圖4 雜雌沙棘在干旱與濕潤條件下葉可溶性含量關系

表2 雜交F1代雌株脯氨酸含量(ug/克鮮重)及隸屬度函數
利用模糊數學中的隸屬度函數進行分析。對耐旱性呈正相關的參數采用公式U(Xijk)=(Xijk-Xkmin)/ (Xkmax-Xkmin),式中U(Xij)為第i個研究對象的j項指標隸屬度,且U(Xij)∈[0,1];Xij為第i個研究對象的第j項指標的平均值,Xjmin、Xjmax為所有參試對象中第j項指標平均值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對與耐旱性呈負相關的參數采用下列公式U(Xij)=1-(Xij-Xjmin)/(Xjmax-Xjmin),對各項指標的隸屬度進行平均,然后由大到小排序即為抗旱性強弱的順序。隸屬度評價干旱適應性時,值越大適應性越強。
從表2排序看,就脯氨酸而言,雜雌優12排第8位,雜雌優1排第11位,適應性較強,而雜雌優10排24位,適應性較差;就可溶性糖而言,雜雌優1排第16位,而雜雌優10和優12則排在末位。從而反應出植物個體在不同的評價指標下所得結果為:脯氨酸,父本>母本>雜雌>雜雄;而可溶性糖,則是雜雌>雜雄>母本>父本。
1.葉片的解剖結構來看雜雌優10和雜優25的抗旱性最強,母本烏蘭沙林的干旱適應性最弱。
2.干旱條件下沙棘的滲透調節物質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顯著高于濕潤條件。隸屬度評價干旱適應性時,值越大適應性越強,從脯氨酸的隸屬度來看父本豐寧的干旱適應性最強,雜雌里新雜雌3和新雜雌15的干旱適應性強,優株里雜雌優12的適應性較強。
3.從可溶性糖的隸屬度來看雜雌優1排第16位,而雜雌優10和優12則排在末位。
4.脯氨酸、可溶性糖2個指標的隸屬度來看母本干旱適應性最強,其次是雜雌,然后是父本,最小的是雜雄。
[1]周章義.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東部老齡沙棘死亡原因及其對策.沙棘,2002,15(2):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