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守國
問題290:發現培育新增長點,是2014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新亮點。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地將積極發現培育新增長點,作為2015年經濟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2015年1月22日,F省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在省城召開。會議強調,2015年要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突出發現培育工業領域新增長點。主抓工業的副省長指出,F省工業領域新增長點較多,基礎良好。2014年F省工業銷售收入增長9.5%,新增長點貢獻了3個百分點的增幅。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工業轉型升級,建設制造業強省,關鍵在于發現培育新增長點。會后,F省公布了878個省級工業經濟新增長點,達產達效后預計年新增銷售收入3182億元、利稅315億元。878個項目中,新興產業領域最多,占到30%,裝備制造、原材料、消費品、電子信息、電力能源等行業也多有重點項目入圍。從整體宏觀形勢來看,當前國際經濟復蘇依舊疲弱,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由于內外需不振的影響,我國工業發展減速態勢日趨明顯。但與此同時,工業領域孕育著許多新增長點:新一代信息技術引領的科技革命正在興起,顛覆性創新、跨代創新不斷涌現,信息網絡、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方興未艾,眾包、電子商務、智能制造、信息物聯網、“互聯網+”等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產業形態、市場業態、生產和生活方式的變化更迭明顯加快。F省副省長指出,經過改革開放后30多年的高速增長,我國絕大部分傳統產業已趨飽和,產能過剩十分突出。如能充分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機器人等先進技術對傳統產業加以改造升級,可以進一步挖掘傳統產業的發展潛力,從中收獲巨大的增長效應,推動工業經濟全面穩健增長。所以,今年F省將著力打造工業領域新增長點,并把它作為工業和信息化工作的重點。同時,發現培育工業領域新增長點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一項艱巨任務。完成好這項任務,需要主動作為,形成合力。
請你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結合對發現培育新增長點的理解,你認為F省應該在哪些方面打造工業領域的新增長點?
2.假設你是F省工業和信息化部門的負責人,在與各市(縣)主管工業副市(縣)長座談中,就發現培育工業領域新增長點工作你打算談哪些意見?
【答題要點及思路提示】第1問,作答需要注意三點,一是要立足于一個工業基礎較好,增長勢頭強勁,而且有一定新增長點基礎的工業省份的實際。二是要答在哪些方面打造新增長點,要對新增長點有深入的了解,并且要將新增長點定位在工業領域。三是所答的新增長點要合理,能夠實施和促進工業增長。同時,作答不能局限于案例材料,要結合自己的認知和理解,答出更深刻、全面的內容。主要作答內容有:(1)研發新技術打造新增長點。要研究和對接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信息網絡、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推動眾包、電子商務、智能制造、信息互聯網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機器人等先進技術引領工業實現轉型升級。(2)提升改造傳統產業打造新增長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強企業創新能力,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對現有設施和工藝條件進行改造提升,推動工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推廣節能減排、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等技術,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工業。(3)發展新興產業打造新增長點。推動節能環保、生物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探索和發展新型制造方式。推動產業跨界融合,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催生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工業模式發展。(4)推動“智能制造”打造新增長點。推動制造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進程,發展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等智能制造裝備和系統,實施個性化定制,發展智能家電、智能家居、智能終端以及智能可穿戴設備。(5)推動制造業服務化發展打造新增長點。推進制造業產業鏈各環節的專業化、服務化,推動制造業向研發設計、融資租賃、工程服務等價值鏈高端環節延伸發展。發展面向制造業的工業設計、第三方物流、節能環保、互聯網金融、管理咨詢等生產性服務業。圍繞制造業集聚發展,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第2問,直接將所要談的意見作答上即可,不必注意格式,穿靴戴帽。作答要注意口吻,這是省級主管部門的領導向下級政府主管領導所提的意見。作答內容要緊緊圍繞發現培育工業領域新增長點這一中心,既要答出地方應該如何發現培育工業領域新增長點,又要答出地方政府應該如何支持工信部門開展工作。主要作答內容有:(1)營造公平、寬松的創新創業和競爭環境。鼓勵企業不斷創新模式和業態,加強與應用端銜接,拓展應用市場空間。培育和完善工業市場體系,清除市場壁壘,形成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工業市場體系,為培育新增長點創造寬松和良好的政策環境、制度環境和市場競爭環境。(2)推動技術創新,實施創新驅動。引導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研發新技術、新工藝,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的新產品、新服務,增強市場競爭力。加大對關鍵共性技術研發的支持力度,突破核心技術瓶頸,促進成果轉化。利用信息化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工業,深化行業兩化融合,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推進并購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增強核心競爭能力。加快節能、減排、低碳新技術推廣應用,發展生產性服務業。(3)加大對工業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加大財稅政策對傳統工業改造和工業新興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落實好各項減免政策,用好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協調金融機構加大對工業新興產業的扶持政策,鼓勵風險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等進入工業新興領域。推動金融創新與技術創新銜接配合,為創業創新提供更多元、更完善的金融產品和融資服務。(4)加大對中小工業企業扶持力度。全面落實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和服務體系。支持創新型中小工業企業發展,把更多的創新資源配置給中小工業企業,支持小微企業和個人創業創新。減輕中小企業負擔,減少審批、簡化流程,清理整頓涉及中小企業的收費,為其創造寬松發展環境。(5)加強政府保障功能建設。加快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簡政放權,降低市場進入門檻,引導民間資本和各類市場主體向工業新興領域拓展。完善產品安全、質量、節能、環保等相關規定,建立個人信息保護制度,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完善激勵創新的產權制度和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保障工業新興產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