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瞭望
1976年周恩來去世后,他和鄧穎超兩個人總共才積蓄了5100元。這是因為周恩來曾立了規矩:凡是積蓄夠5000元,沒什么用,就交黨費。
據《百年潮》記載:“劉伯承在與一位高級將領談工作時曾經說過,1949年剛解放進城,6個軍區司令員去看毛主席。當時他心想,毛主席可能要講幾句鼓勵的話。可沒有想到,毛主席開頭就說:‘你們這些人要守規矩,聽指揮啊,不然我就從你們幾個人開刀。劉帥說,我聽了以后,心里直打顫,他是多么嚴格啊!”
講規矩,歷來是黨的優秀傳統之一。老一輩共產黨人講規矩的故事于今仍然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毛澤東:狠批林彪不講規矩
1948年1月7日,毛澤東給幾個中央局和野戰軍的頭頭腦腦專門下達了《關于建立報告制度》,以“幫助各地不犯或少犯錯誤”。
毛澤東要求報告必須“自己動手,不要秘書代勞”,還特別給野戰軍與軍區的“老大”們做了單獨的要求:各野戰軍首長和軍區首長,除作戰方針必須隨時報告和請示,并且照過去規定,每月作一次戰績報告、損耗報告和實力報告外,從今年起,每兩個月要做一次政策性的綜合報告和請示。
制度下達6個月后,林彪一次也沒報告。毛澤東于是給林彪發了一封2000字的電報,措辭嚴厲地批評他,并舉出鄧小平這個好榜樣:“我們5月間即告訴你們,像大別山那樣嚴重的環境,鄧小平同志尚且按照規定向中央主席做了綜合性報告,并將鄧小平同志來電轉給你們閱讀。你們的環境比大別山好得多,何以你們反不能做此項報告?”
1939年,延安女子大學有個女學員在延河邊的石坎下洗衣服,留守兵團一個戰士邊走邊踢路上的石頭,一塊石頭正巧打在那位女學員的頭上。雙方爭執開來。毛澤東聽了匯報,很不高興:“今后要立個規矩,軍隊和地方出了問題,軍隊首先要做檢討。軍隊和地方鬧了矛盾,軍隊首先要做自我批評,事情就比較好辦了。凡是處理內部的團結問題,都要這樣做。”
這一條不僅為留守兵團立了“規矩”,也為后來的軍隊正規化和處理好軍民關系確立了原則。
周恩來:領導親臨現場指揮
1949年4月25日,剛剛解放的北平電車廠遭敵特縱火破壞。周恩來一聽到消息就馬上中止正在進行的會議,趕往火災現場。
周恩來對公安局相關領導說:“前清時,縣太爺聽說哪兒著了火,都親自到現場。我們是人民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今后,你們公安局的領導遇上大的案件、事件,必須親自到現場。”
周恩來立的規矩,更多是給自己和家人立的。
1976年周恩來去世后,據負責整理他和鄧穎超兩人工資收入和支出賬目的人回憶,據統計,周恩來的工資是400.8元,鄧穎超的工資347.5元。從1958年到1976年,一共是161442元,但兩個人總共才積蓄了5100元。這是因為周恩來曾立了規矩:凡是積蓄夠5000元,沒什么用,就交黨費。
進入和平年代以來,一些親戚來找周恩來的多了,有的想托他幫助辦一些事情,這讓周恩來很傷腦筋。于是,周恩來給家人和親戚朋友訂了十條規矩。“一律到食堂排隊買飯菜,有工作的自己買飯菜票,沒工作的由我代付伙食費;不許動用公家的汽車”等。
周恩來的弟弟周恩壽在內務部供職時,周恩來特地關照內務部部長曾山,要給周恩壽的干部級別定低一點兒、工資向低標準靠攏。周恩壽由于身體不太好,有時會休病假,周恩來就動員他早點兒退休,不要在單位里一邊工作一邊養病。鄧穎超作為黨內元老定級為行政五級,本來無可非議,可是周恩來仍舊要壓下一級,按照六級的標準給鄧穎超。
鄧小平:平均一月三匯報
1949年11月3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二野劉鄧大軍解放并接管了西南重鎮——重慶。
進城以后,劉伯承鄧小平還帶著從大別山出來的炊事員老程,每餐一葷一素外加一個咸菜和一個榨菜湯。后來,老程回老家去了,換了新炊事員,菜的花樣多了,數量也多了,開始是四個菜,后來是六個菜,最后成了八個菜,雞鴨魚全有。
劉伯承和鄧小平都生氣了。鄧小平問后勤部長:“我和劉司令員是個啥子伙食標準?”后勤部長不明就里,隨口說道:“沒有標準。按照供給制,實報實銷,吃多少報多少,都可以。”
鄧小平發火了:“你這個同志有意思。沒有標準,地主老財吃飯,都要量入為出,我沒有標準,我都把地主老財比下去了!你要知道,我們國家還很窮,好些人在餓飯,我不能沒有標準。”
“那就請政委定一個標準吧。”后勤部長紅著臉說。
“今后,按團級標準吃四菜一湯,一葷三素,不得超支!”
幾天后,后勤的同志又來請示鄧小平,說考慮到劉司令員的身體狀況,這個標準太低了,是不是再提高一下?鄧小平考慮了一下說:“就按師一級的標準,不能再提了。”
重慶剛解放,鄧小平的弟妹們就來到重慶,請大哥幫忙介紹工作。
熱情接待之后,鄧小平說:“共產黨的工作從來不白給,組織上首先要進行政歷審查,合格了才有資格參加工作……共產黨剛剛坐上中國的江山,開頭就要開好,必須要定好規矩。西南這塊地盤上的規矩是我來拍板制定的,我制定的規矩我首先來破壞,今后如何號令三軍?”后來鄧小平的弟妹們分別考上了“革大”和“軍大”,結業后先后走上了工作崗位。
自1948年1月毛澤東下達《關于建立報告制度》的指示后,鄧小平不僅在大別山區的緊張戰斗環境中嚴格執行這一指示,在新中國成立后的和平建設時期仍然一以貫之。主政西南期間,鄧小平把不定期匯報和定期匯報結合起來,除嚴格履行每兩個月向中央作一次綜合報告的工作慣例,事關重大、復雜或敏感性問題都在第一時間向中央匯報。鄧小平在西南工作的32個月內,報送給毛澤東或中共中央的文電共計99份,平均每個月至少報送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