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洪
一、創業社區的興起。
2009年3月國務院批復建設中關村示范區,2009年9月首家創新型孵化器創新工場成立,2011年4月車庫咖啡入駐海淀圖書城,拉開了新一輪創新創業大潮的序幕,圖書城轉型為中關村創業大街。3W咖啡、36氪、天使匯、聯想之星等創新型孵化器紛紛聚集,中關村創業大街已聚集了26家各具特色、不同模式的創業服務機構,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來自世界各地懷惴夢想的人才來這里交流、碰撞思想火花,展示創新的技術、產品,路演創業項目,尋找合伙人,尋找有智慧的錢,尋找有經驗有資源的天使投資人,中關村創業大街成為創業者的精神家園。為了進一步滿足創業者的需求,2015年4月,全球首家國際青年創業社區–YOU+應運而生,為青年創業者提供了辦公、居住、學習、交流、娛樂等全方位服務,極大提高了創業效率,降低了創業門檻。創業社區通過市場化機制、專業化服務和資本化途徑構建起了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新型創業服務模式。在創業社區里,創業者不僅思想碰撞及合作交流更加便利,同時可以迅速找到人才、技術、資本、信息和專業服務,提高了創業成功率,形成了自身的創業生態圈。創業社區使創業者,特別是有創業夢想的北漂們,不再孤獨、不再漂泊,創業社區不只是創業者的精神家園,更成為實實在在的創業者之家。中關村的創業社區還有華清嘉園、長遠天地、錦秋國際等。此外,昌平回龍觀、天通苑的創新社群、優客工場等也成為存量物業與創業社區相結合的代表。
二、天使投資+合伙人制+股權眾籌成為主流創業模式。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適應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要抓手。目前,中關村已形成了市場化、集成化、網絡化的新型創業孵化模式,中關村的30多家創新型孵化器的創業服務模式各具特色,其中“天使投資+合伙人制+股權眾籌”是最為主流創業模式。中關村活躍著一萬多名天使投資人,其中很多都是269家上市公司中的高管或中層骨干,扮演著天使投資人的角色,而且越來越多的高校老師開始成為學生創業的天使投資人。天使投資的興起,已成為中關村創業生態系統中的“腐殖層”,為創業提供了廣闊而肥沃的土壤。
合伙人制是現代科技創業公司治理模式的重大創新,它第一次在制度層面表明了“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智慧以及創造力比資本或其它任何資源都更加重要,人不再是資本的奴隸,而資本必須為人所用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價值。因此,能否找到優秀的合伙人成為創業成功的關鍵所在,天使投資以這一點作為項目評估的核心,其重要性超越了商業模式和技術因素。合伙人制的出現也淡化了企業領袖的個人英雄主義色彩,每個合伙人都是企業邁向成功的不可或缺的管理要素,同時也使得公司的治理模式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資本已無法單方面決定公司的戰略、決策和管理。影片《中國合伙人》就以新東方的發展歷程為藍本,反映了以新東方、小米等一大批中關村企業以合伙人模式書寫產業革命新篇章的故事。
股權眾籌的發展也是如此,創業團隊獲得的不只是單純資本以及資本背后少數投資人的支持,而是獲得了邁向成功所需的經驗和資源,即帶有智慧和戰略眼光的資本。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股權眾籌的興起使短板理論受到挑戰。融資不再是面向少數人,而是面向多數人的融資,特別是向有經驗、有資源、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人融資。新的創業體現了長板理論,企業發展的上限不再是所謂的能力短板,而是取決于能否將優勢最大化。只要有創業的夢想,能夠洞見未來,哪怕只具備某一方面的能力,都能通過眾籌去找到優勢互補的團隊和所需要的資源,找到志同道合的、其他方面有優勢的人,來共同完成創業。如京東商城啟動金融眾籌創業孵化平臺,吸引大量創業企業入駐,為創業企業提供資金、制造、營銷、法律、審計等全方位支持,短短半年就成為國內第一大權益類眾籌平臺。天使匯、3W咖啡、36氪等為創業企業提供股權眾籌服務,越來越多的創業者也正在采用這種模式開始創辦企業。
三、大企業內部創業成為必然選擇。
當前,用資金和技術等優勢推動內部創業已成為必然趨勢。為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特別是未來不確定性的挑戰,推動企業戰略轉型,尋求新增長點,大企業日益傾向于鼓勵內部員工創業,以此作為保持創新活力以及留住人才的關鍵。小規模的創業團隊,能夠有效降低企業內部溝通成本,推動內生性質的變革,形成“鯰魚效應”,為企業的發展積累戰略資源,同時成為留住優秀人才的重要手段。
為了應對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企業內部組織結構正發生著歷史性轉變,母公司、總公司與子公司、分公司以及事業部之類的層級體制逐漸發生變化,進而被由多個具有極強創新能力的、松散的小型組織所組成網狀結構所替代,導致組織結構向網絡化和扁平化的形態演進,公司的適應能力更強、反應更快,形成若干個微生態和創業圈。
內部創業和公司架構演變的趨勢在中關村的企業中也顯現無遺。比如,過去中關村的IT外包企業以企業規模作為行業發展的標桿,而現在的諸多IT外包企業已不再動輒追求上萬的員工數量,而是比人均收入以及對人才的影響力和吸附力。軟通動力與中關村發展集團共建領創空間,還專門拿出資金鼓勵員工回鄉、回家開展內部創業,用市場、技術、資金吸附人才,保持創新活力,不再受地域的牽絆和制約,大幅度地改善了公司組織方式。微軟2012年7月在中關村設立孵化平臺––微軟創投加速器,30個月加速100家初創公司,目前總估值超過百億人民幣。中關村諸多行業龍頭企業包括聯想、百度、京東、亞信等紛紛建立內部創業孵化機制,建立創業孵化基地,鼓勵員工內部創業,培育新業務,避免人才流失。
中關村作為眾籌、眾包、分包中心,通過支持創業,成功帶動全國其他地區的就業,響應了李克強總理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讓市場、技術和資本突破地理位置的限制,使創業不再局限于北上廣深等發達地區,也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利。
四、股權獎勵成為人才吸引的主要手段。
創業企業面臨著極高的風險,團隊的水平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死存亡,因此必須給予核心員工現實的直接利益,否則很難在創業大潮中延攬到自身所需的關鍵人才。傳統做法對于人才的激勵以期權為主,給予員工未來按約定價格買入股票的權利,只有當到期行權時,股票的市場價格高于行權價格,期權激勵才能兌現收益。而股權獎勵是無償給予被獎勵人的股權。股票期權、限制性股票、股票增值權、業績股票激勵、虛擬股票等傳統的激勵模式對核心人才的吸引力在明顯降低,逐漸讓位于股權獎勵這個模式。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預留股份吸引比自己更優秀的人才加盟。如InnoTREE股權眾籌平臺的幾位創始合伙人在公司成立之初,就預留了30%的股權獎勵池,用以吸引在互聯網技術、金融專業等各領域更優秀的人才,打破傳統期權激勵的單一性與滯后性,以直接的股權獎勵方式吸引比創始人團隊更加優秀的人才。而數據堂在創業過程中,以股權獎勵方式招攬急需的高級人才,使得核心管理團隊以穩健、有序的步伐擴展和提升,確保了企業在快速演進的大數據產業中始終能夠站穩腳跟并實現高速發展,成功掛牌新三板。在股權獎勵大行其道的同時,一批像七八點這樣專注于幫助初創企業合伙人設計股權架構的專業性機構也如雨后春筍般應運而生,甚至誕生了股權架構師這一全新職業,再次印證了股權獎勵的魅力所在。
五、產業鏈讓位于創業生態圈。
過去,人們習慣于強調打造產業鏈,而且要構建垂直封閉的產業鏈形態,產業競爭力體現在產業鏈是否完備配套。今天,跨界的融合創新已經初步打造出開放式的創新創業生態圈。比如,小米、樂視、京東、百度、騰訊,都涉足了很多看似完全毫無關聯的領域,以核心業務為牽引構建互為支撐、具有高度彈性的企業生態系統。比如,樂視公司業務遍及影視、電視、手機、汽車等多個行業,完全顛覆了傳統產業鏈的觀點;小米公司以智能手機、電視、路由器、機頂盒和可穿戴設備這五個產品線為核心,通過對外投資的方式實現業務外延的擴展,建立以大數據挖掘、分析、應用為核心的智能硬件生態圈。3W咖啡圍繞創業者的核心需求,通過成立一系列獨立子公司為創業者提供辦公、市場品牌、人才、資金等多種服務,搭建創業投資交流平臺,協助優質創業項目與資本對接,幫助互聯網行業創業者成長,建立了自成體系的創業服務生態圈。如今,“產品型公司值十億美金,平臺型公司值百億美金,生態型公司值千億美金”的認知已成為業界的共識。在這一核心理念的驅動下,百度、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巨頭紛紛進軍金融、傳媒、教育、旅游、影視、文化、醫療健康、物聯網、交通和汽車行業,構建開放式的創新創業生態圈,成為其必然選擇。
六、尖端技術創業不斷涌現。
過去,所謂創新更多是Copy to China,更多是商業模式創新,以及國外設計+中國制造的模式,更多是先國內市場再國外擴張。現在,越來越多的創新是To China Copy,尖端技術創業不斷涌現,很多產品都是由中國設計,進而擴展到全球市場。這一重大變化的背后,原因就在于中國年輕一代創業者正面臨一個歷史性機遇:信息技術、生命科學、新能源、新材料及交叉融合領域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歷史性交匯,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和應用快速更新,加上國內龐大的消費能力、市場需求以及各領域改革的不斷深化,使得我們有機會引領全球技術和新興產業的發展方向。創業者不斷找準“痛點”,推出“爆品級”產品和應用。
比如,曠視科技(face++)3名創始人均為85后,團隊的15個成員,6人獲得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1人獲得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金牌,團隊共獲得22塊中國信息學奧林匹克國內算法競賽金牌,極高技術含量的團隊加上切中市場巨大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在沒有形成商業模式的情況下即獲得了投資方的高度認同,B輪融資2200萬美元,其為阿里巴巴提供的金融級精確人臉識別技術在漢諾威國際電子展上引起轟動。再如,在發展態勢如火如荼、技術創新層出不窮的云計算領域,麓柏科技(NetBRIC)研發的全閃存軟件定義云存儲系統產品,成為全球首款針對云計算市場全新開發的商用存儲產品,目前已經在Facebook美國數據中心試用,成為中國首款打入美國大型數據中心市場的核心IT產品。百度公司的人工智能交互、無人駕駛技術,格靈深瞳的計算機視覺技術均處于國際尖端水平。在智能制造領域,中航激光在全球首家運用3D打印技術制造大型鈦合金結構件,優納科技在工業智能機器視覺檢測系統領域與富士康開展全球戰略合作,率先跨入工業4.0時代;在生物醫藥領域,博奧生物、貝瑞和康、泛生子圍繞惡性腫瘤及出生缺陷開展基因檢測和個性化診療技術研究,百濟神州、普羅吉、神州細胞開展重大疾病靶向和免疫治療藥物研究,諾斯蘭德、沙東生物圍繞糖尿病、腫瘤等重大疾病開展基因治療藥物研究;在新材料和能源技術領域,集盛興泰的超級電容、國承萬通的白光通信、王中林團隊的納米壓力發電機等前沿技術成果紛紛通過創業在中關村轉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