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劍
(河北省交通規劃設計院試驗檢測室)
隧道是一種特殊的工程結構體系。隧道一經開挖,其中所包圍的原狀力學體系便被打破,四周原有的受力狀態已經改變。隨著開挖斷面增大或者深度的增長,這種改變也將不斷地延續。在支護敷設后的一段時間內,雖然受力狀態已發生改變,但是支護與圍巖體之間力的作用還沒有達到最終平衡。隨著時間的推移,根據得到的信息對支護再作若干變動,這種受力狀態的改變才逐漸停止,支護與圍巖體間力的作用體系逐漸達到最終平衡。
隧道拱頂內壁的絕對下沉量稱為拱頂下沉值,單位時間內拱頂下沉值稱為拱頂下沉速度。拱頂下沉量測屬于位移量測,對于埋深較淺、固結程度低的地層,水平成層的場合,這項量測尤為重要,其量測數據是確認圍巖的穩定性,判斷支護效果,指導施工工序,預防工地崩塌,保證施工質量和安全最基本的資料。
精密水準法多采用精密水準儀和銦鋼掛尺,在拱頂掛立標尺進行測讀。圖1 為精密水準法拱頂下沉觀測示意圖。

圖1 精密水準法拱頂下沉觀測示意圖
當拱頂過高時,立標尺就要采用架子,測試工作不安全,也很不方便,還干擾施工。為此,可先在拱頂埋設掛鉤,再用魚竿將鋼尺掛在拱頂的掛鉤上。計算方法是通過前后兩次拱頂測點的高差來求拱頂的變位值。假定第1 次拱頂高程為h1,第2 次拱頂高程為h2,拱頂位移值△h= h1-h2,若△h >0,則拱頂下沉,若△h <0,則拱頂上移。
當采用拱部留核心土環形開挖時,測量空間較小,用精密水準法比較困難。這時可以采用由全站儀與反射膜片來監測隧道拱頂下沉。為了保證測量精度,要求全站儀的測角精度在2″以內,測距精度為±2 mm 以內。圖2 為全站儀法拱頂下沉觀測示意圖。

圖2 全站儀法拱頂下沉觀測示意圖
監測斷面必須盡量靠近開挖工作面,但太近會造成開挖爆破下的碎石砸壞測樁,太遠又會漏掉該量測斷面開挖后的變位值,因此,測點應距開挖面2 m 的范圍內盡快安設,并保證爆破后24 h 內或下一次爆破前測讀初次讀數?!豆匪淼朗┕ぜ夹g規范》對監控斷面設置的規定比較寬泛,由于公路隧道的斷面普遍比鐵路隧道要大,因此,在公路隧道施工監控的斷面設置時,常參考《鐵路隧道監控量測技術規程》中對監控斷面間距的設置要求,即:Ⅴ~Ⅵ級圍巖斷面間距為5~10 m,Ⅳ級圍巖斷面間距為10~30 m,Ⅲ級圍巖斷面間距為30~50 m,Ⅱ級圍巖視具體情況確定間距。
拱頂下沉的監測頻率按表1 和表2 確定,取兩者之間的大值,施工狀況發生變化時(開挖下臺階、仰拱或撤除臨時支護等),應增加監測頻率。

表1 拱頂下沉的量測頻率(按位移速度)

表2 拱頂下沉的量測頻率(按距開挖面距離)
由于現場量測所得的原始數據,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離散性,其中包含著測量誤差甚至測量錯誤。不經過整理和數學處理的量測數據難以直接利用。
以時間為橫坐標、位移為縱坐標,標出由量測值確定的各對應的實測點,根據實測點描繪出光滑的試驗曲線。根據所描繪的試驗曲線形狀選擇回歸函數。一般來說,位移時態曲線都是非線性的。在位移隨時間漸趨穩定的情況下,可選擇常用的對數函數、指數函數或雙曲線函數。函數中的待定系數可以按量測數據,通過最小二乘法求得。設有一組實測數據:t1、t2、t3…、ti…、tn,u1、u2、u3…、ui…、un。選擇雙曲線函數公式為u=t/(A +Bt)作為回歸函數,求A、B 值。由于上述函數是非線性的,通常都需先將其線性化。如將式改寫1/u=A/t+B,令y=1/u,x =1/t,則得:y =Ax +B,則各試驗點與它的偏差為di=Axi+B-yi=A/ti+B-1/ui;根據最小二乘法原理,A、B 應滿足下面條件。
拱頂下沉量測屬于隧道現場監控量測的必測項目,其量測數據對于指導施工、保證施工安全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因此,要求我們量測人員必須本著嚴謹的精神進行量測,同時,在工作中要不斷的總結,更好的完善這項技術。
[1]公路隧道施工技術規程(JTG F60-2009)[S].
[2]鐵路隧道監控量測技術規程(TB 10121-2007/J 721-2007)[S].
[3]李曉紅.隧道新奧法及其量測技術[M].科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