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芬
近期,P2P平臺非常規投標、形成資金池、跑路的負面消息依然不斷,互聯網金融風險日益增大。據《中國經濟信息》記者了解,監管條例或將于近期出臺。由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新華網等在近日聯合主辦的“互聯網金融與中小企業投融資高峰論壇”上,專家、互聯網金融企業家們就從“互聯網金融與中小企業的天然適配性”出發,就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監管與自律展開熱議。
“借貸方的信譽是一生的信譽,無論是傳統金融還是互聯網金融,都要尊重金融的本質。”在論及互聯網金融的風險控制和社會責任時,北京恒昌利通投資管理公司首席戰略官張大春在“互聯網金融與中小企業投融資高峰論壇”上如此表示。
深圳互聯網金融協會副會長、錢爸爸集團董事長袁濤則表示,“誰能構建最完善的服務體系,誰才能真正贏得市場?!彼f,企業除了要開發好產品、研發新技術,還要做服務,企業從一開始就要構建長遠的、完善的服務體系,支撐企業發展。
助力中小企業融資
互聯網金融與中小企業融資具有天然的適配性,從中小企業的角度來看,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將使其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得以有效解決。同時,對于互聯網金融企業而言,中小企業是其實現更好發展的必然選擇。
互聯網金融對中小微企業來說,是一個有效的融資渠道,是融資模式的創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張承惠如此表示。他說,中小企業之所以經常面臨融資難、融資貴、上市難、發債難等問題,是因為中小企業生來就存在一些缺陷。“因為‘小、‘弱,造成了信用度差、缺少抵押品、缺少擔保,一些小微企業財務報表信息不健全、不規范,內部管理機制比較薄弱。而互聯網金融與中小企業融資有著天然的適配性?!睆埑谢菡f。
在農業產業方面,互聯網金融企業也表示要有所作為。阿里研究院方德華說,互聯網金融在經過了一個高速增長期后,進入了平穩健康發展階段。他介紹,阿里目前啟動的“千縣萬村”計劃,預計未來5年在全球1000個縣和1萬個村投資100億元人民幣,發展農村的網絡和農村的金融配套服務?!爸С洲r村金融不只是支持農產品,支撐農業,支持生產。要從‘三農的角度看待問題做金融,市場才會更大,效率才會更高。農村金融的落腳點在于農民?!彼f。
同時,業內人士認為,中小企業也是互聯網金融的必然選擇?!盎ヂ摼W+”有利于解決互聯網金融面臨的一些困境,“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給互聯網金融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微金融50人論壇發起人楊東說,互聯網金融新模式,可以真正地改變傳統金融體系的缺陷和不足,實現“去中心化”,克服傳統金融機構和金融委托代理機制,實現金融交易“去中心化”,幫助中小企業獲得融資。
責任意識需增強
然而,互聯網金融企業本身的風險不容小覷。截至今年6月底,P2P網貸行業累計問題平臺達786家,其中6月份新增問題平臺125家。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要解決互聯網金融行業自身的風險問題,互聯網金融企業首先要有嚴格風控的責任意識。北京MBA聯盟顧問委員會副主任、鈺誠集團特別顧問程信認為,互聯網金融企業對促進實體經濟健康發展有著天然責任,互聯網金融企業對投資者有普及金融和風險投資知識,讓投資人了解如何選擇優質安全平臺的義務。“對整個行業來講,P2P實際上只是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的第一個階段。從本質上講,還只是一個簡單的資金對接渠道,互聯網金融企業更多的是承擔信息中介、信用擔保的角色。而就發展而言,互聯網金融企業一定要去‘中間化和擔?;?,轉變成信息服務的角色。”程信說。
中國社科院經濟學部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項目部部長王寧表示,雖然很多企業有社會責任意識,也在積極做一些實踐活動。但是,整體來看,互聯網金融行業社會責任發展還處在起步階段。他認為,風險管控應成為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核心責任。
“只有為客戶提供安心的服務和產品,客戶才會購買你的產品。”王寧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推進互聯網金融企業社會責任的培育:加強社會責任管理,在企業內部成立社會責任的組織和體系,推進社會責任的規范化;加強行業自律,加入互聯網金融行業社會責任聯盟,共同推動行業的社會責任發展;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加強信息披露,通過報告與各個利益相關方進行溝通。
互聯網金融要想健康發展,“就一定要跟產業結合,只有這樣才可以抓住根本,才有立足之地”,中國互聯網金融聯盟創始人王斌如此表示,他說,“整個互聯網金融的生態環境要有大空間,給創業者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否則商業模式創新將缺乏活力。”
監管或將出臺
隨著近年來金融市場的發展,一些小型金融機構的出現對征信系統運行提出了新的挑戰。為應對挑戰,中國人民銀行在2014年成功建成了通過互聯網報送和查詢征信系統的服務。隨著我國征信體系的不斷完善,互聯網金融企業有望享受征信共享帶來的風控機遇。
“隨著平臺的進一步完善,小微金融機構有希望用更快的速度進入征信系統。同時,我們希望通過市場化程度比較高的機構,建立與P2P機構間的信貸共享系統,通過P2P機構和上海征信的合作,逐漸建立征信中心、征信系統與P2P之間的信任關系。”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副主任王曉蕾說。
除了互聯網金融企業自身需要加以改進,亟待出臺的互聯網金融監管政策也成為業內人士關注的話題,“適度監管”已成為業內共識。
張承惠表示,未來的監管應該由合規監管轉向投資保護,對從事互聯網金融機構的監管規則不宜過細,檢查不宜過于頻繁。無論是P2P平臺還是互聯網股權眾籌,都存在監管邊界模糊的問題。對互聯網金融企業需要建立一個監管規則或是行為框架,這也是監管部門由機構監管轉變為功能監管的一個契機。
“關鍵要看相關機構是否侵害了投資者的利益,如果侵害了投資者的利益,就要對其加以懲處,嚴厲打擊違規行為。”張承惠說。
溫州貸聯合創始人陳愷呼吁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監管政策早日出臺,促進和規范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他說,互聯網金融行業監管可能成為“雙刃劍”,管得太緊可能會使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放慢,管得太松有可能造成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混亂。監管政策出臺、行業規范后,才能吸引越來越多的真正社會精英參與其中。
與會企業表示,之所以強調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社會責任,實際上是因為存在“不信任”的問題,而政府監管實質上解決的也是大眾對互聯網金融企業的信任。企業要想取信大眾,就要用事實說話,用可控的風險、穩定的收益說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