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堯
從現在起,您再購買機票,或許將不再經機票代理商轉售,而是由航空公司直接銷售。這是因為,截至2015年6月10日,占國內接近90%市場份額的三大航企(國航,東航,南航)均已宣布取消實行近30年的機票代理費,這意味著機票的分銷比例將逐步降低,由航企直銷取代。
民航高級經濟師王疆民告訴《中國經濟信息》記者:“分銷曾解決了航企銷售網點不足的現實難題,但時過境遷,這一模式也逐漸暴露出成本高、難以監管等問題,航企們只能向直銷模式轉變。”對機票代理商而言,也逼著他們向旅游綜合服務商轉型。
取消的“代理費”
總部位于廣州的南航是最早吹響直銷號角的航企。早在6月1日,南航就率先宣布,將下調機票的代理費,傭金率由“1%”降為“0”。有消息稱,國資委要求南航2015年代理費在2014年基礎上降低9億元,將直銷占比提高10%~15%,是南航打響頭炮的主要原因。但據王疆民講,“零代理費是世界潮流,國資委強制是偽命題。”
國內某國有航空公司人士告訴《中國經濟信息》記者,所謂機票代理費,是航空公司通過代理人銷售機票而支付的費用,一般包括兩部分,即代理人傭金和獎勵返點。這一次被各大航企徹底取消的是代理人傭金,獎勵返點仍會保留。
與南航一同下調機票代理費的還有廈門航空,此后,國航和東航也宣布取消機票代理人傭金。據業內人士分析,這僅僅是給市場一個緩沖期而已。在回顧近年來各大航企的機票代理費政策變遷時,已經不難看出各大航企早有此意。自2014年6月起,國航就已經率先將沿用了6年的代理人傭金由3%降低為2%,南航、東航和海航也緊隨其后,今年1月,南航宣布將代理人傭金繼續下調一個百分點,降為1%,今年6月,又將這一傭金繼續下調為零。
對于取消代理人傭金的原因,南航的官方回復稱“是為主動適應市場變化”,并解釋道,在調整代理費用后,將為旅客提供更好的服務。有航空公司內部人士分析稱,南航意在規范市場價格,增加直銷比例。
與此同時,南航又出手整治分銷渠道。5月20日,南航印發了《關于規范中國市場終端銷售價格的通知》,要求各個代理人需要嚴格執行南航的運價標準,并將對各種以打包、優惠券、保險、接送機等形式模糊南航機票價格的行為予以處罰。進入6月,南航向代理人和旅行社規定了在一些情況下機票僅限官網銷售。
從“分銷”到“直銷”
航空公司壓縮機票代理費的背后,既有它們期望壓縮分銷成本,改變機票代理行業混亂局面的訴求,更是為其直銷戰略目標服務。
以機票代理為主的客票分銷模式,在全球并不多見,但在我國卻由來已久。據王疆民介紹:“航空客運在我國出現較晚,早期的航空公司售票網點很少,以北京為例,上世紀80年代只有西單售票廳,這就限制了航空公司的發展,而以機票代理為主的分銷模式可以迅速建立起龐大的分銷渠道。”
但對航企而言,問題也隨之而來,首先是代理費用一直居高不下,其次是代理商缺乏有效監管,造成票務管理混亂。據了解,長期以來,航空公司都要支付一筆巨額的機票代理費用,以國內某航空公司為例,每年在這一項上的支出高達40億元。粗略測算,直銷比例每提高10%,航空公司就可以從代理人手中節約近10億元的分銷費用。
有觀點認為,航空公司取消了代理人傭金擠壓了代理商的生存空間,但王疆民卻認為這是偽命題。據《中國經濟信息》記者了解,過去,有些代理一面欺騙旅客,一面欺騙航空公司導致旅客到達機場后問題集中爆發。“但民航總局和航空公司都沒有權利進行監管,只有國際航協才能夠對其進行業務管理,力度有限。”王疆民說。
這樣的代理分銷模式也導致中國的航空公司的直銷比例普遍不高。以南航為例,2014年直銷比例為18%,基本代表了行業平均水平。現在,民航業直銷比例最高的航空公司是低成本航空公司春秋航空,其新聞發言人張武安表示,春秋的直銷比例達到85%,銷售費用只有行業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特別是在國際層面,國際航協也在力推NDC(New Distribution Capability,新分銷能力)通信標準。NDC新標準旨在讓航空公司應用動態產品強化他們與分銷商、乃至終端消費者的實時信息交互,實現差異化的精準營銷,最終降低分銷成本。
基于上述原因,航空公司們都在提高直銷渠道份額。所謂直銷,就是指航空公司通過自己的銷售柜臺、官方網站、移動客戶端或電話直接對客戶進行銷售的渠道。在王疆民看來,提高直銷份額,一方面可以直接掌握終端客戶數據,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預測與服務;另一方面雖然將增加網站等投入,但長期看可以減少代理人傭金的支出。
要轉型就有“陣痛”。以春秋航空為例,由于其依賴春秋旅行社和建設自己IT系統,在官網和移動客戶端進行銷售,這種模式對于其他航企來講近乎顛覆,復制難度大。因此航企們勢必只能擠壓分銷網,帶來“陣痛”。
尋找“服務價值”
在失去了機票代理費后,代理商們的日子不會好過。日前,北京、青海、海南和四川等地的航空客票代理人協會都表示,將討論收取服務費事宜。以四川航協為例,他們已經通過決議,自6月起,可以根據所服務的內容、項目和質量情況,向被服務的對象收取一定數額的服務費,收費的標準是每張機票收取30元—60元不等,或者收取票面價的3%—10%。這就要求原先的代理商轉型為服務商。
但這樣的轉型卻并不簡單,道理很簡單,有北京的某機票代理商坦陳:“現在的機票價格競爭這么激烈,如果拿不出像樣的服務,又想向消費者收費,形同自尋末路。”王疆民也表示,“眼下,民航總局還不允許收取服務費,但有些省市已經允許。原來的代理商轉型的方向肯定是旅游綜合服務商,追求‘服務價值。”
有些事實也印證了王疆民的觀點。如零傭金實行以來,大型票代和OTA平臺(指攜程網、藝龍網、去哪兒網等)都表示影響有限。這主要是因為,機票銷售的獎勵返點、現金流理財和機票打包銷售增值才是大票代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代理人傭金所占比重很小。OTA也早已不指望著這點“傭金”,它們主要是通過捆綁附加產品,靠提供服務賺錢,機票只是個“由頭”。
去哪兒網表示,始自去年的機票代理費下調并未對其造成太大影響,從其保持增長的財務報表就可見一斑。該網站宣稱,由于不是機票代理人,自然不會收取機票的銷售傭金,則不會受到零代理費影響。
在民航專家林智杰看來:“收取服務費,對于中小票代來說是無奈之舉,航空公司代理基本費率砍掉之后,后返獎勵對中小代理而言看得到吃不著,唯一的選擇就是收服務費。但收了之后要得到市場認可,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王疆民也贊同以上觀點,他認為:“從機票代理向旅游綜合服務商轉變一直在進行。比如某些小代理商可以專門針對某些企業進行差旅服務,這樣定制化的服務會給企業節約差旅成本,可以在市場中產生出價值。”從國際來看,零傭金也是一個全球性的趨勢,機票代理必將從傭金制轉到向消費者收取服務費。
不僅僅代理商們要考慮如何轉型增加服務,航企其實也面臨服務多樣化的問題。如東航和南航都在搞聯合上下游產業鏈,向上游提供飛機修理服務,向下提供旅游、住宿、接車等服務。“看似航企將與代理商在旅游服務等領域將產生競爭,但這絕不會在同一層次。”王疆民評價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