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玉娟
互聯網時代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環境,同時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變得不再遙遠。在此之前,人們的信息交流是通過手工來完成的,比如:通過鼠標、鍵盤、顯示器以及透過計算機終端達到信息交流的目的。但隨著物聯網時代的到來,這一狀態有望被徹底改變。
比如,在家庭視頻監控中,當小偷進入房間時,就會被攝像頭(圖像傳感器)捕捉,通過家庭控制中心的處理后就可以及時發出報警信號到家人的手機上甚至警局,達到自動報警的目的,這一過程不需要人工干預就可以完成的。
如今,這樣的智能監控儼然已成為智能家居能夠實現的最基本功能。
作為一個新興行業,智能家居的行業邊界在不斷擴大,因此市場規模也在動態膨脹中,并有望演變成下一個具有萬億市場空間的海量市場。尤其自2014年開始,除了政策的引導和扶持之外,各大行業巨頭紛紛搶灘智能家居,智能家居行業的前景更加令人期待。
不得不說,如果沒有傳感技術,智能產品如何折騰也只能是雞肋。正是憑借傳感技術的迅速發展,我們才會體驗到智能生活的魅力。如當室溫高于29度,會自動打開空調;當有人進入廚房,會自動開燈;當植物缺水了,會自動澆水。
基于傳感技術的智能家居,能實現的遠遠不止這些。當下,傳感器已從手機戰場轉向智能家居,未來傳感器甚至會成為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
產業化發展
近幾年,傳感器技術發展迅速,探測精度提高、制作成本降低、芯片體積減小,大大促進了物聯網產業的快速擴張。物聯網將發展成為一個上萬億元規模的高科技市場,產業規模將比互聯網大30倍。
《中國經濟信息》記者了解到,傳感器既是實現自動檢測和自動控制的首要環節,又是物聯網整個鏈條需求總量最大和最基礎的環節。恰恰是通過傳感器的存在和發展,讓物體有了觸覺、味覺和嗅覺等感官,仿佛讓物體慢慢“活”了起來。
在各種電子機械設備當中,傳感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在物聯網、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各個領域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應用,傳感器更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到各種物品當中。尤其伴隨技術研發的持續深入,成本的下降,性能和可靠性的提升,在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和高端裝備制造快速發展的推動下,傳感器的典型應用市場發展迅速。
據英泰諾咨詢公司發布的報告指出,未來幾年亞太地區市場份額將持續增長,預計2016年將提高至38.1%,北美和西歐市場份額將略有下降。毫無疑問,亞太地區將成為傳感器發展最具潛力的市場。
更為重要的是,交通、信息通信成為其中市場增長最快的領域。據英泰諾咨詢公司預測,2016年全球汽車傳感器規模可達419.7億歐元,占全球市場的22.8%;信息通信行業至2016年也可達421.6億歐元,占全球市場的22.9%,且有可能成為最大的單一應用市場。
近幾年,中國的傳感器行業發展總體規模逐漸擴大。以往顯著應用于汽車工業中包括汽車輪胎中的傳感器應用、安全氣囊中的傳感器應用、底盤系統中的傳感器應用、發動機運行管理系統中的傳感器應用、廢氣與空氣質量控制系統中的傳感器應用和需求、ABS中的傳感器應用和需求、車輛行駛安全系統中的傳感器應用和需求、汽車防盜系統中的傳感器應用和需求、發動機燃燒控制系統中的傳感器應用和需求、汽車定位系統中的傳感器應用和需求、汽車其他系統中的傳感器應用和需求。而目前傳感器在我國的其他領域內也有創新應用,如工業控制領域、在環境保護領域、在設施農業中、在多媒體圖像領域、其它有關傳感器的應用。
行業現短板
其實,在傳感器行業存在一個顯著的特點:傳感器本身技術含量雖高,但單只傳感器的價格一般不高。正是這一特點導致的結果便是,盡管傳感器的技術附加值高,但企業級市場單純依賴傳感器很難形成可觀的產值。

另外,相對于較大型的儀器設備,傳感器在產品化過程中需要的投資一般不是很大,所以比較適合小型企業投資。在這一方面,中國本應該是占優勢的。
現在,全球大概有40個國家從事傳感器的研制生產工作,研發、生產單位有5000余家,產品達20000多種。而令《中國經濟信息》記者驚訝的是,國內竟有1688家企事業從事傳感器的研制、生產和應用,只是規模和應用領域都相對較小。
在國際市場上,德國、日本、美國、俄羅斯等老牌工業國家的企業主導了傳感器市場,許多廠家的生產都實現了規模化,有些企業的年生產能力高達幾千萬只甚至幾億只。相比之下,中國傳感器的應用范圍較窄,更多的應用仍然停留在工業測量與控制等基礎應用領域。有賴于此,中國傳感器市場的競爭更為激烈。
盡管,物聯網應用已從政府政策扶持進入市場導入期,傳感器作為物聯網基礎,處于產業鏈上游,在物聯網發展之初受益較深。在一段時間內,傳感器成為了我國物聯網發展瓶頸。
《2014-2018年中國傳感器行業預測及投資策略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傳感器行業,雖然發展迅速,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如在產品技術上產業基礎薄弱、科技與生產脫節、產品技術水平偏低、產品種類欠缺、企業產品研發能力弱。
由于我國傳感器行業發展落后,對于國內傳感器的需求,尤其是高端需求嚴重依賴于進口,國產化缺口巨大。數據顯示,目前傳感器進口占比80%,傳感器芯片進口占比達90%。毫無疑問,作為構成物聯網的基礎單元,甚至是物聯網獲取相關信息來源的傳感器,如今已成為我國物聯網發展的瓶頸,國產化要求迫切。
企業重任在肩
如今,隨著全球經濟的復蘇以及新系統應用銷售的回暖,2014年,傳感器以及執行器的銷售額據估計增長率為14%,并達到歷史最高的99億美元。而在2015年,預計這一數字將飆升至114億美元。據此,我國也在不斷制定有利傳感器產業發展的戰略與政策,全年整機系統市場的快速發展,新興技術的不斷推動也都成為傳感網發展的利好因素。
更為重要的是,物聯網想要獲得更好的發展,國內傳感器企業重任在肩。《中國經濟信息》記者就當前行業現狀觀察來看,目前企業并購日趨活躍,大公司通過兼并重組,掌控技術標準和專利,在“高、精、尖”傳感器和新型傳感器市場上逐步形成壟斷地位。在大企業的競爭壓力下,中小企業則向“小而精、小而專”的方向發展,開發專有技術,產品定位特定細分市場。
一些傳感領域的新興企業如今正試著快速改變傳感器經濟狀況。一位傳感器行業從業者對《中國經濟信息》記者說道:“讓一個東西便宜100到1000倍是一件很酷的事情。”的確如此,當傳感器在技術上實現突破,價格與品質達到一個民眾可以接受的狀態下,傳感器帶來的物聯產業,將像智能手機一樣輕松改變人們的生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