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磊
摘要:指出了近20年來我國地下鐵道的迅猛發展,給城市居民工作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然而地鐵引發的振動與噪音也給城市建設和居民生活帶來危害。對地鐵的施工期、運營期的振動環境影響以及防護措施展開了研究,結果表明:地鐵施工期主要振動來源于機械振動、爆破作業等,控制施工作業的時間及施工方式能有效降低振動影響。運營期的振動是列車構造、行車速度、軌道、隧道結構、沿線地質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需要從規劃階段、設計階段、日常保養等多途徑來控制影響。
關鍵詞:地鐵振動;環境影響;控制措施;施工期;運營期
中圖分類號: P3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944(2015)06020802
1 引言
隨著城市的不斷擴大,地鐵作為一種緩解城市交通壓力的現代化交通工具,其優勢日益明顯:不占用地面空間、速度快、運量大、準時率高。然而地鐵在施工、運營期間,穿越建筑密集區域所引起的環境振動問題也逐漸凸顯,振動已被國際列為七大環境公害之一[1]。我國各大城市因地鐵造成的振動和結構噪聲投訴逐年增加, 研究地鐵施工、運營期的振動環境影響及控制措施有重要意義。
2 施工期振動影響分析
2.1 施工期振動敏感點及影響分析
受施工機械振動影響的主要是位于車站附近、部分明挖路段環境敏感點。區間隧道采用盾構法施工對線路兩側地面產生振動影響較小,對線路正上方振動有一定影響,主要表現為地面沉降。明挖施工將使用各高頻振動機械,對車站周圍的建筑影響較大,但其影響為間斷性,主要集中在施工初期的路面破碎。施工振動主要為明挖法施工地段兩側約30m 內,居民區、學校、醫院等可能受施工振動影響的敏感點。
2.1.1 施工場地作業影響分析
施工場內的振動作業將會對該范圍內的敏感點造成影響,影響居民正常的生活、工作以及教學等;建議風鎬、空壓機等振動值較高設備盡量不在夜間休息時段使用。
2.1.2 爆破作業影響分析
在施工過程中,遇到巖層需進行小規模的爆破作業,爆破振動通常用爆破振動速度來評價。《爆破安全規程》(GB6722-2011)規定了建筑物地面質點的安全振動速度。爆破作業的影響范圍由爆破方式、裝藥量、地質條件等因素確定。我國推薦爆破振動對建筑物影響公式(薩道夫斯基公式)[2]:
V=K(Q1/3/R)a
式中:K為場地系數;a為衰減系數;Q為單段最大裝藥量,kg;R為測點與爆破位置距離,m。
一般情況下,對于持續性振動,當振速超過0.2cm/s,人們就有顯著感覺,會有投訴;當振速超過0.6cm/s,人們會感到不愉快。考慮到施工爆破對人群的影響,應從嚴控制爆破用藥量。按上述公式計算,當K為350,振速為0.2cm/s,爆破與建筑物距離5m,環境振動的炸藥安全用量為0.01kg;當與建筑物的距離增加到25m時,安全用量為0.36kg;當與建筑物的距離為50m時,安全用量為1.43kg。施工時應根據工程沿線地面建筑物類型、敏感點的分布等實際狀況,控制一次齊爆的最大用藥量。同時對于有敏感點的區段,夜間不得進行爆破作業。
2.2 施工期振動環境影響防護措施
(1)科學合理的施工現場布局是減少施工振動的重要途徑,在滿足施工作業的前提下,應充分考慮施工場地布置與周邊環境的相對位置關系。將施工現場的固定振動源,如加工車間、料場等相對集中,以縮小振動干擾的范圍。
(2)在保證施工進度的前提下,優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作業時間,在環境振動背景值較高的時段內進行高振動作業,限制夜間進行有強振動污染嚴重的施工作業,并做到文明施工。
(3)區間段采用盾構法施工的,應事先對離隧道較近的敏感點詳細調查、做好記錄,對可能造成的房屋開裂、地面沉降等影響采取加固等預防措施。
3 運營期振動環境影響
3.1 振動源分析
地鐵振動的產生和傳播是一個異常復雜的過程,它與地鐵列車的構造、性能和行車速度、軌道、隧道結構、材料及沿線的地質條件等許多因素有關。車輛段振動影響主要來自于試車線、停車庫、咽喉岔區、出入段線等行車速度較快的部位。地鐵列車在運行過程中產生振動,通過軌道、隧道和土壤傳遞到上方建筑物基礎,由建筑物基礎振動而引起房屋地面、墻體、梁柱、門窗及室內家具等振動使建筑物內產生可聽聲,因此,二次結構傳聲是地鐵振動的另一個主要因素。
3.2 振動污染防治措施建議
3.2.1 振動污染防治的一般性原則
根據地鐵振動的產生機理,在車輛類型、軌道構造、線路條件等方面進行減振設計,將降低輪軌接觸產生的振動源強值,從根本上減輕振動對周圍環境的影響[3~5]。
(1)車輛振動控制。車輛性能的優劣直接影響振源的大小,在車輛構造上進行減振設計對控制軌道交通振動作用重大。根據國內外的有關研究資料,采用彈性車輪可降低振動4~10dB。此外還可采用阻尼車輪或特殊踏面車輪;在轉向架上采取減振措施;減輕一、二系懸掛系統質量;采用盤式制動等措施來降低車輛的振動。
(2)軌道結構振動控制。軌道結構振動控制主要包括鋼軌及線路形式、扣件類型和道床結構等三方面的內容:①鋼軌及線路形式60kg/m鋼軌無縫線路不僅能增強軌道的穩定性,減少養護維修工作量和降低車輛運行能耗,而且能減少列車的沖擊荷載,已在城市軌道交通中得到廣泛應用。②扣件類型:減振要求一般地段可采用Ⅲ型軌道減振器扣件。③道床結構:地下線路減振要求較高地段可采用梯形軌枕,在需特殊減振的地段,可采用浮置板道床等。
(3)線路和車輛的維護保養。地鐵線路和車輪的光滑、圓整度直接影響地鐵振級的大小,良好輪軌條件可降低振動5~10dB。在運營期加強輪軌的維護、保養,定期旋輪和打磨鋼軌,對小半徑曲線段涂油防護,以保證其良好的運行狀態,以減少附加振動。
3.2.2 減振措施比選
(1)GJ-Ⅲ型軌道減振器扣件。結構依靠鋼軌側邊及鋼軌下橡膠支承進行減振;預測減振效果平均值≥6dB;造價估算為90萬元/單線km;50年內至少要全部更換1~2次,更換對運營無影響;與普通整體道床的施工方式相同;維修方便;實踐應用:北京地鐵5號線、10號線。
(2)梯形軌枕。結構由減振墊、兩根預應力混凝土縱梁及其聯結桿件、橫縱向限位件組成;預測減振效果平均值≥10dB,造價估算為750萬元/單線km;50年內個別更換1~2次,對運營影響很小;施工難度小,技術成熟;維修量很小;實踐應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
(3)鋼彈簧浮置板軌道。結構將道床板置于鋼彈簧;預測減振效果平均值≥15dB;50年內個別更換1~2次;造價估算為1500萬元/單線km,更換對運營影響很小;浮置板可現場澆筑,需專門施工機具,施工難度大,技術成熟;可維修,維修量小;實踐應用:歐美、香港、廣州、北京。
3.2.3 合理規劃布局
為了對沿線用地進行合理規劃,預防軌道交通運營期的振動污染,建議科學規劃建筑物的布局,臨近線路振動源的第一排建筑宜規劃為商業用房等非振動敏感建筑。結合舊城區改造,應優先拆除靠振源較近的居民房屋,結合綠化設計和建筑物布局的重新配置,為新開發房屋留出振動防護距離,使之對敏感建筑物的影響控制在標準允許范圍內。
4 結語
地鐵施工機械振動對敏感點影響主要發生在施工現場周圍地區。在爆破作業中,應按有關標準、法規的要求,采用適當的爆破技術和控制措施,保護周圍敏感建筑。
運營期除在設計階段根據地鐵振動場產生的機理和影響因素,通過車輛性能、軌道結構、日常保養等方面進行減振,還應合理規劃地鐵沿線用地性質,預防軌道交通運營期振動對周邊居民直接影響,從規劃層面降低地鐵振動對敏感建筑物影響。
參考文獻:
[1]郭文軍.地鐵振動機理及減振措施的研究[M].北京:北方交通大學,1996.
[2]陳 陽.薩道夫斯基公式在城市地鐵爆破施工中的運用[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1(10).
[3]董 霜,朱元清.地鐵振動對環境建筑影響的研究概況[J].噪聲與振動控制,2004,24(2):1~4.
[4]關韻瑩,劉 超.地下鐵道的振動及其控制措施的研究[J].震災防御技術,2011,6(1):77~84.
[5]彭勝群.地鐵振動污染防治對策[J].鐵道勘測與設計,2004,134(2):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