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處于靈動期、活潑的小學生來說,興趣具有強大的內(nèi)驅(qū)力。當學生對知識感興趣的時候,注意力則會白然而然的集中,思維則會隨之活躍起來。伴隨著思維的活躍,就會在行動上表現(xiàn)出來,行動會隨之積極、踴躍。這樣,學生們就會把學習當成一種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負擔。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認真鉆研該如何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4-0159-01
眾所周知,興趣是進行一切學習的源動力。興趣是主體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積極的認識,是推動主體發(fā)現(xiàn)新知、學習新知的能力。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fā)展以及新課標的不斷發(fā)展和深入,“以人為本”的教學課堂越來越受到學生們的歡迎。拋去傳統(tǒng)語文教學時華而不實的華麗外衣,讓同學們看到語文學科的真實魅力,是當下語文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通過對小學生心理的分析,結(jié)合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對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進行了探討。
一、創(chuàng)建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小學階段的學生雖然沒發(fā)育到叛逆期,但卻是很需要悉心呵護的階段。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有足夠的耐心,親切、友好、慈愛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不能因為家庭因素、學習成績因素而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態(tài)度。要用微笑和尊重建立和諧、輕松的授課氛圍。除此之外,教師還應注意學生們的心理變化,根據(jù)細微的心理活動,適當?shù)恼{(diào)整教學進度。例如,在進行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火燒云》的講解時,通過學生們對“火”的了解,可以適當?shù)膯l(fā)學生們“火燒云”的顏色。因為四年級的學生們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辨別能力,還可以發(fā)散思維,講解一下為什么云是會變成各種各樣的形狀這個問題。這時,如果學生們還不能理解,教師就要有耐心,把晦澀的語言變成孩子氣的講解方式,而不是抱著“聽不懂就算了,反正早晚有一天會懂。”的教學態(tài)度敷衍了事。通過對良好的課堂氣氛的創(chuàng)建,學生們會對語文產(chǎn)生興趣,再根據(jù)對現(xiàn)在課堂的把握和了解,再度激發(fā)孩子們的好奇心,那么,這堂課就已經(jīng)成功一半了。
二、設計引人入勝的導入環(huán)節(jié)
每一節(jié)課,不論是語文還是其他科目,導入都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如果能在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下,設計一個引人人勝的導人環(huán)節(jié),那么會全面激發(fā)小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
在這樣一個特殊的環(huán)節(jié)里,不僅僅要求教師對課本材料要有深入的了解,還要有非常扎實的基本功。所謂“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教師不僅要把書本上的知識全面的傳授給學生,也要對學生們的疑惑給予解答。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時,可以通過對比學過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來導入新知。上課前,全班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樣可以把同學們的精神集中起來。背誦之后,在同學們的注意力都集中起來之時,講解接下來要學習的還是一首送別詩,并對詩人王維進行介紹。這樣自然而然的導入新課,并且是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拓展,這樣很容易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三、以詩引詩,培養(yǎng)小學生愛好古詩文的情趣
《新課標》中提出語文課程要繼承翻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其中第一學段閱讀要求背誦優(yōu)秀古詩50篇。對于小學生而言,古詩詞不像白話文那樣通俗易懂,因此學習興趣不高。這就需要教師能善于引導,把學生的興趣引向我國博大精深的古詩詞文化當中,讓學生在背誦中不斷地去探索,去學習,最終形成一種習慣,一種愛好,一種情趣。
例如,在教學二年級古詩《贈劉景文》和《山行》這兩首古詩時,為達成“熟讀成誦”,引發(fā)學習興趣這一目標,我特意安排了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以課本上的這兩首古詩為起點,以故事為引線,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下是我的課堂教學片斷:
“同學們,這兩首詩為我們描繪了兩幅秋景圖,寫得真美。你們知道嗎?古人們大多是用詩來表達他們對美景的贊美之情的。關于古人寫詩,還有很多故事呢?我給大家講兩個,好不好?”“好一一”于是,我盡量用兒童語言給學生們講了兩個關于古詩的佳話,一是《騎驢推敲》,一是《王安石煉字》。學生們雖然聽得一知半解,但卻個個興趣盎然,都嚷著、喊著再講一個。我把話題一轉(zhuǎn):“老師還有好多關于古人寫詩的故事呢,以后慢慢給大家講。現(xiàn)在我有個想法,先和大家說說。”“快說啊,老師。”“古人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就是說,你要讀熟了很多詩,要是看到很美的景色,你就是不會寫詩,也能通過背誦別人寫的詩把那景色捕繪出來了。咱們試一試吧?”“今天,我們大家一起去田野里玩。龍龍就看到樹上橘子綠綠的,橙子黃黃的,掛在枝頭,高興地說:‘真美啊,這個時節(jié)出來玩真是好時候,我要做首詩。嗯……嗯……’他嗯了半天也做不出來,誰來幫他?”“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學生們高聲的齊聲背誦。我立刻贊揚:“同學們,你們太棒了!看,你們不會寫詩也會吟詩了吧。從剛才我們講的故事中也可以看出,古人為了寫詩,費盡了心思,寫出的詩句才流傳千古的。我們一是為了不會寫詩也會吟,二是為了古人寫詩那么不容易,我們多背些詩好不好?”“好一一”“那我們就約定好了,咱們一起每周背兩首自己喜歡的古詩,到時候啊互相檢查。”“好!”同學們信心百倍地喊。這樣,就激發(fā)了學生背誦古詩文的情趣。
總之,想讓學生們都熱愛語文、不把語文課當做負擔,就需要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但是學習興趣不是幾堂課就能培養(yǎng)出來的,需要教師長期的啟發(fā)與堅持。要多方面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采取吸引人的授課方式,同時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就能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使學生樂于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