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寶芹
摘要: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新興的教育資源,已廣泛地運用在教育教學中。信息技術與數學課堂的巧妙結合,能使學生學習興趣盎然,使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枯燥的問題趣味化、靜止的問題動態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把理性的知識傳授和令人愉悅的陶冶融為一體,突破學生對學習的時空限制,使學生快速、高效的獲取知識,使課堂教學如虎添翼,如魚得水,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放飛心靈的天空。
關鍵詞:合理運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益
新數學課標提出“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要充分考慮計數器、計算機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大力開發并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信息技術的引入對教育改革、教育現代化的進程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要趨利避害,實施有效控制,合理運用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教學作用。
一、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創境激趣,開拓思維,從學習情趣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數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數學教學中,我們體會到,凡是能積極、主動地參與獲取知識過程的學生,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濃厚,求知愿望強烈,數學素質會得到較快發展。鑒于此,我們只有順應孩子的心理特征,循序漸進,導其志趣,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而計算機集文字、圖形、音頻和視頻等多種媒體于一體,給學生一種耳目一新之感,使表現的內容更充實,更形象生動,更具吸引力。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圖文并茂、動靜相融的教學情景,促使學生腦、眼、耳、手、口等多種器官同時接受刺激,從而大大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
例如:教學“年、月、日”一課時,我們用多媒體課件,設計屏幕上出現彩色的太陽、月亮、地球三個天體的運行規律,即地球繞太陽轉一周是一年、月亮繞地球一周是一月,地球繞地軸一周為一日。再配以教師親切的解說和悅耳動聽的音樂,生動的畫面把學生帶入了奇妙的宇宙,感知年、月、日的來歷,同時學生對年、月、日怎樣產生,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等產生疑問,通過這一新奇的創境演示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喚醒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學生的心始終被課堂內容引導著,使整個教學過程順利進行,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二、合理運用信息技術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知識要點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形象、直觀和趣味性。數學知識本身比較抽象,數學中的有些概念、法則、公式的推導等既是重點,又是難點。而教學重難點是否突破是一堂課能否成功的關鍵。學生往往對這些知識的學習感到困難,教師如果能在學生不能解決問題時,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根據教材的內容和教學需要,化靜為動,動靜結合,使靜態的知識動態化,化復雜為簡單,化抽象為具體,使教學重點突出,難點順利突破,幫助學生輕松掃除學習障礙,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信心,大大減少了教師單調乏味的講解,大量節省時間,在有限的40分鐘內獲得更大效益,有效的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
例如:在教學“認識鐘表”一課時,由于鐘面時間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光靠老師講解,或用傳統的教具教學,都會感到非常困難,讓學生們不易理解。但如果采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就能使原來非常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生動化,增強了學生的直觀認識。
三、合理運用信息技術走進數學與生活,豐富教材,拓寬視野,延伸學習的廣度和深度,從知識容量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信息來源單一,主要途徑是統一的課本、教具、學具。現在,隨著網絡的不斷蔓延,學生與網絡的接觸也越來越多,他們也不再滿足于“黑板、粉筆、書本”等傳統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當今世界上最鮮活的、具有明顯時代特征的數學學科的教學素材和教學內容,由于教學大綱和教材編寫的限制,很難在教材中反映出來。因此教材中所例舉的素材往往不能與時俱進,可是現實的生活材料,不僅能夠使學生體會到所學內容與自己接觸到的問題息息相關,而且能夠大大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隱藏著豐富的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因此,數學學習材料的選擇應十分注意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注重實效性。 我們正是這樣運用信息資源跨越時空界限,將這些要素整合起來,引入數學課堂,實現了把信息技術融合到小學數學科教學中來,充分運用各種信息資源,引入時代活水,與小數學科教學內容相結合,使學生的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更具有時代氣息、更貼近生活和現代科技;同時也可使教師拓展知識視野,改變傳統的學科教學內容,使教材“活”起來,延伸了學習的廣度和深度,也為學生的自主建構提供了可能。
四、合理運用信息技術豐富練習形式,增加練習密度,提高復習效率 ,從學習時效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學習數學的根本目的就是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給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練習,讓學生在練中玩,玩中練,增加了練習密度,減少了無效時間。在平時的復習教學中,為了便于學生系統地掌握本單元的知識,增大復習容量,高效地獲取知識,應合理應用信息技術。這就要求教師在復習課之前把本單元的知識進行分類和整合,根據重難點制成多媒體課件,這樣教學時教師不用把大部分時間用在講解和板書上,能輕松教學,學生也能在愉快的課堂氣氛中快速、高效、系統地獲取知識,同時節省大量的教學時間以便用于學生練習應用,減輕課外負擔。
總之,信息化教學應該是科學性、教學性、技術性與藝術性統一的結合,不能當成是眾多圖片,音樂的匯總,也不能只注重趣味性,我們要學會合理運用,力爭通過它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動員學生全部感官參與教學,在情景交融、審美愉悅中感受知識,從而大容量、快節奏、形象生動地搞好課堂教學,使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每個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教學從有效走向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