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繼平
摘要:現如今大多數人已經將視覺素養看作是一個人的文化素養,是一個人的基本素養。相關研究結果表明,視覺素養的培養需要從小開始,小學是一個人視覺素養形成的關鍵時期。但現在實際教育過程中,基本是把視覺素養教育和美術課結合起來,甚至于將視覺素養教育等同于美術技能培養。這種做法顯然不是正確科學的教育模式,我們應該注重培養學生利用視覺語言學習能力,這才是真正意義上人的視覺素養培養。
關鍵詞:語文;視覺
一、新課程改革與視覺素養教育
(一)視覺素養是新課程改革中學生必備技能
新課標下教材使用了更多的符號或圖像來代替問題,翻閱當前的小學課本尤其是語文課本,就會明顯的感覺到視覺文化在其中的滲透?,F在的小學學生已經進入了一個“讀圖年代”,教育必須要能夠有效提高他們的視覺素養。新課程改革極力推崇視覺素養教育,開發學生右腦和創新性思維。學生看圖只是第一步,最關鍵的是能夠看懂圖,只有經過系統的教育培訓,才能夠幫助學生去有效學習新教材中的圖像,才能夠正確組織視覺信息,形成有意義的知識體系。
(二)視覺素養教育是一種綜合實踐活動
開展視覺素養教育的目的就在于豐富學生自身視覺文化體系,提高學生識別和理解圖像或符號信息的能力,并能夠在此基礎上形成創新性的、有意義的思維方式,最終將其塑造成自身修養的一部分,實質上這也正是國家實施新課程改革的目的之一。視覺素養教育是一種綜合實踐活動,它不僅僅需要國家編制更多優秀教材,還需要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注重視覺文化的滲透。
(三)語文教學手段信息化需要小學學生具備視覺素養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圖像或視頻教學已經成為當前重要的教學手段之一,而且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極受廣大師生歡迎,小學語文教學早不再是傳統語言講授,有效“讀”高效“寫”才是小學語文教育的主方向,既要提高學生對視覺語言的理解能力,又要提高對視覺語言的編輯能力。實踐表明,小學語文教學滲透視覺文化有助于學生右腦和創新能力的開發,尤其是對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非常明顯。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視覺素養培養條件分析
(一)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視覺圖像――物質條件
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使用的教材都加入了大量符號和圖片,而且這些視覺資料按照不同層次分類,以適應不同年級學生的需要。裝飾形態插圖:所謂裝飾形態插圖,即教材中為提高視覺效果,吸引學生注意力而出現的符號或圖像。這些視覺資料與教材本身內容關系不大,在實際語文教學中主要是起引導作用。傳統語文教材基本以文字為主,只有少數黑白插圖滲透其中,視覺感官上沒有所謂吸引可言。國際上教育模式先進國家,他們在小學語言類課程教材設計上較我國先進許多,很早就開始注重視覺吸引方面的研究,這一點是值得我國小學語文教材設計學習和借鑒的。
認知形態插圖:這類插圖主要是用來描述教學內容以及與內容相關的其他知識而設計的圖片或符號,它存在的意義必須基于課程教學內容,并為教學進程服務。大量科學實驗證明,視覺和聽覺是人類獲得信息最多的兩種方式,而且圖片和符號更有利于記憶。因此在教材中,針對教學內容設計圖片或者符號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二)小學語文課中視覺語言運用
小學學生上課較容易走神,思維較活躍,所以在小學語文課教學中運用視覺語言具有一定的實踐條件。據實際調查發現,小學語文教學涉及到的視覺語言主要是教材中插入的符號和圖片,教師在課堂上所使用的各種視頻圖像或圖示等。很多教師只是將這些插圖看作是一種興奮劑和裝飾品,用來激發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并不認同插圖對學生理解教學內容有幫助。此外調查中我們還發現,教師所使用的視覺語言資料非常有限,主要原因是教師沒有時間或能力,自己去開發和設計視覺資料。這些不足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視覺語言的發展,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卻提供了更好的實踐機會。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視覺素養教育策略
(一)創設視覺情景導入教學,培養學生視覺感知力
視覺感知力是人本身就具有的一種能力,就是通過眼睛來感知世界的能力,看到的東西經過神經傳輸,在大腦中進行處理。它既是一個從外到內的信息接收過程,同時也是一個主動發現的過程,人可以通過不斷的學習來提高自身的視覺感知力。所以我們在培養學生視覺素養時,應該從提高學生視覺感知力角度出發,努力引導他們去感知多看到的事物。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計與其有關的視覺情景,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這里要注意視覺情景設計一定不能過多加入與課程內容無關的元素,方式學生學習熱情調動起來后,卻分散了學生注意力,無法更好灌輸本節課程所需要教授的內容。
(二)借助視覺圖像講解內容,培養學生視覺解讀能力
視覺解讀能力是視覺素養的基本能力,通過培養和教育幫助學生掌握視覺解決能力,讓學生能夠根據視覺形象去理解深層次的課程內容。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與課程教學內容有關的視覺圖像,并將其與相應的文章文字聯系起來,幫助學生更好的去理解課程教學內容。教材中插圖只是內容上的組成部分,它不可能把教學內容完全的表達出來,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去創新去想象,觀察力和想象力即是視覺解讀能力。
(三)運用視覺圖像復述課文,培養學生視覺表達能力
視覺素養中較高層次的能力就是視覺表達能力,如何通過視覺信息來講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準確有效的表達出來,這都需要具備很高的視覺解讀能力。小學語文課主要培養的是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對于這個階段的學生而言,通過復述來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是一種非常有效非常好的方式。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視覺信號來輔助學生記憶課程教學內容,幫助他們如何將文字和圖像結合起來,以更好地復述課程內容,
(四)借助信息技術,創設視覺化的學習資料
信息技術的發展給我們提供了更好的視覺資料設計技術,現在幾乎所有的文字信息都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視覺化。新課程改革后小學語文教材中插入了很多符號和圖片,但對于視覺素養的教育還遠遠不夠,教師必須借助信息技術設計更多生動高質量的視覺圖像,靜態和動態視覺信號對學生視覺感知力的影響具有不同效果。所以,教師使用各種信息技術的能力也是視覺化學習資料設計的關鍵。好在新課程改革已經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加入了適當的符號和圖像資料,而且從學校層面上提高了對視覺文化的認同,這為小學語文教學中視覺素養培養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物質和實踐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