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杰
摘要:在全球一體化的推動下,人們對于人才及知識的需求日益迫切。創新教育在日益激烈的知識經濟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直接影響初中語文教學工作的成果。對于初中語文教學來講,其不是單一地重復傳統的教學內容和模式,而是加入更多的創新思想和創新觀念,使得學生在語言當中尋求到無限樂趣。同時,將創新教育融入語文教學中,更是全面培養人才戰略的重要一環。只有這樣才能推進全面改革教育教學體系,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給語文教學注入更多新鮮的血液。因此,對初中語文教學滲透創新教育研究有其必要性。
關鍵詞:語文;創新
一、何為語文教學的創新教育
創新教育的目的是鍛煉人們的創新能力和培養創新觀念,也就是說,不僅要實行九年義務教育,更要配合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使得教育體系逐步完善。并且要在創新的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將創新精神切實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培養學生自主創新的能力。同時要鼓勵學生積極創新,自由地探索和發現,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語文教學是教師教學的一種媒介和載體,是將知識傳遞給學生的日常工作語言。將創新教育運用到語言教學中,必須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要求教師利用先進的教學儀器和設備,創新地將知識信息表達給學生。語言的表達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這就要求教師不斷豐富自身的教學技能,不斷創新和改革教學語言的形式,運用正確的素材啟發學生的思維和創造。當然,作為教學的另一主體,學生更應該觀察、記錄,以一種創新的思維看待問題,解決問題。
二、如何將初中語文教學滲透創新教育
傳統的語文教學大多采用的是老師講課、學生聽課的填鴨式教學模式,這無疑會降低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限制學生能力的發展,阻礙學生創新思維和綜合能力的提高。在新課程背景下,現代教學必須深化改革,這就要求教師革新教育方法,滲透創新教育,改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完善教學內容,推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一)改變教學觀念,培養創新觀念。
首先要培養學生樂于學習的樂趣,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興趣對創新教育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次要讓學生發揮充分想象力,發展創造性的思維。同時依托現代新技術核和新手段,使課堂變得豐富多彩,促進學生對新內容的吸收及對新的教學方式的認同。學生具備了良好的興趣習慣及學習能力以后,加上堅韌的學習精神,才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引導學生大膽地提出自己的想法,課堂上暢所欲言,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鼓勵學生不拘泥于一種想法、一個問題,而是從多方面、高層次、寬領域追究問題,發出不同的聲音。對于學生的不同想法和見解,只要是合乎邏輯、有道理的就要及時地給予肯定,不要輕易挫傷學生發言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課堂中各抒己見,本身既是一種創新,更是創新教育的一大特色。
(二)改變教學方法,強化創新思維。
在創新教育中,自主學習是很有必要的。學生只有具備自主學習的想法和能力,才能有選擇、決定的態度,從而激發創新的想法。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注重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但是自主能力的不斷養成,要依靠自主活動。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充分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給學生更多的話語權和決定權。而且要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做活動的主人。并且要擺脫一切傳統的束縛,把全新的、大膽的想法應用到自主活動中。只有這樣才能更真切地體會自主活動的樂趣,發展創造性的思維。
(三)完善教學內容,培養語感,創新思維。
加強學生的審美和德育教育。審美教育就是培養學生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和水平,對一件物品有獨特的靈敏度和欣賞力,在此基礎上加強課堂討論,強化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討論能為學生提供運用語言的語境和機會,幫助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把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主動轉化為交際能力。例如初中語言課本中有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這時候學生要利用自己的審美能力對其進行鑒賞,并從中學到一些審美元素,并且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久而久之,學生便會形成自己風格的鑒賞能力,具備一定的美學修養,并且可用所學發現美、創造美,提高欣賞美的能力。另外,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的一生。教師要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社會觀,通過課堂教學內容及課外活動,準確地對學生加以引導。同時,教師要提高自身德育修養,用自己或者周圍的鮮活事例感染教育學生。
注重知識積累,增加語言儲備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由此可見,語感的培養也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基于學生平時不懈積累、學習而培養出來的對語言敏銳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選取難度適中、實用性強、層次分明的語文題材,來供學生朗讀、背誦和記憶。通過眼、口、耳、腦多種器官的協調活動,來增強學生對語言的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詠誦可以讓學生在抑揚頓挫的語音、錯落有致的節奏感中進入一個奇妙的語感境界,從而達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因此,在初中語文課堂上,教師應合理安排課堂教學,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去讀書、思考和記憶,增加學生與文字的直觀接觸機會,從而讓學生在讀書、朗讀、背誦的過程中感悟語言的魅力,逐步培養正確的語感。例如,在學習關漢卿的《竇娥冤》時,教師應先讓學生大聲朗讀幾遍課文,讓學生充分感知竇娥的無助、冤屈和悲涼之意,然后將班級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其選取經典片段進行場景重溫,讓學生將背記的重點知識通過話劇的形式展現出來。與此同時,教師應通過網絡、報紙、雜志等途徑為學生們選取與教材、考點聯系密切的文章供學生來背誦、記憶,通過不斷品味、回憶、背誦強化語文要點培養語感。注重實踐,增加運用頻率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由此可見,在初中生語感培養過程中,教師應提倡學生多讀書、多思考、多實踐。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逐步掌握語文的規律和實踐技巧,從而真正做到“厚積薄發”。
總之,未來社會是一個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充滿挑戰的人才素質的社會,建立學生自主學習機制,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滲透創新教育,為他們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而要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創新教育,學生和教師則要相互配合。所以要將學生作為主體,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讓其自由地表達想法,允許其有天馬行空的想象。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看法,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讓學生不受任何拘束地討論、探索、競爭、體驗,最后達到他們想要的結果。而且教師要拋棄傳統的觀念,以一種創新的姿態做引領者,而不是主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