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琴
摘要:情感教育是指教育工作者根據一定的教學目標,通過一系列相關的教育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情感領域發生一定的變化,從而產生新的情感,最終形成新的積極的情感品質的一個過程。人的情感的發展是與教育分不開的,特別是高級社會情感的發展。不同的情感對人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而更高水平的情感是通過培養才會得到的而不是遺傳下來的,所以不能輕視情感方面的教育。初中階段是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人生觀的一個養成階段,所以在語文教學中要注重學生情感方面的教育,在教育的活動中要盡可能的對學生的情感因素進行利用和開發,從而使學生的精神空間不斷地擴大。
關鍵詞:情感;語文;教育
一、充分利用教材,陶冶學生情操
一本好的教材,不僅可以向學生提供大量的、有用的認知信息,而且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運用不同的方式向學生表達不同的情感,從而使學生對自然、社會以及人生有了不同的認知與感悟,豐富了學生的情感世界,陶冶了學生的情操。
通過學習與了解再加上以往的研究與總結,我們主要把情感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審美的情感,它包括人類的喜、怒、哀、樂等情感。第二類是有關于道德的情感,它包括愛國主義情感、正義感等情感。第三類被稱為理智情感,它包括求知欲、興趣感等。這三類情感的表現在初中的課本中有很多很多,所以教師應該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進行深度的挖掘,使學生們在學習中能夠身臨其境,和文章、作品中的人物同歡喜共悲傷,甚至達到忘我的境界。
如果要讓學生能夠真正的體會到教材中的情感,就要讓學生學會對教材進行賞析。欣賞是對自我情感的一種操練,可以增加自身情感的深度與高度。通過對一本好的教材的欣賞,學生可以在比較中提升自我、發現自我。語文的教學都是把文學作品采用文本的形式展現在學生的面前,這就為學生建立了一個虛擬的空間以此來召喚學生通過已有的心得體驗,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進行再一次的創造 。再者說,學生在對一篇文章進行閱讀之前,本身已經對文章有了一定的期待心理或者是預期的目的等等,當學生帶著某一問題或是某一種期待閱讀文章時,就會很自然地產生十分豐富的心理體驗,如若能夠和作者產生共鳴的話就會上升為一種更高更美的審美境界,而且這種境界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審美教育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方面,是陶冶學生情操、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環節。但是,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的一些思想還固化在以往的簡單知識傳授上,教師還是為了教而教,導致語文教學價值得不到根本的體現。所以,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使學生在鑒賞的過程中學會感悟,在體會中享受審美的樂趣。例如,在教學《靜默草原》時,由于這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所以,為了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也為了促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培養和提高,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文本,并解決下面幾個問題:(1)文本中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抒發了作者對草原的什么情感?(2)通過什么來表達自己對家鄉的情有獨鐘呢?(3)文章都用了什么修辭手法?(4)讀完文章之后,你有何感受?……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去品味作者筆下的草原的獨特魅力,進而去感知其中所蘊含的豐富情感,陶冶性情,提高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對于一個初中生,在閱讀中最能夠使之與作者產生共鳴的就是美好真摯的情感,真情實感是很容易觸動感染初中生純凈而又稚嫩的心靈的,所以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教材,采取適當正確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從而豐富學生的情感,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的審美情趣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二、運用自身情感對學生的情感進行正確引導
情感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具有極大的感染性,有很多從事教育工作的人會有這樣的體驗:學生會因為喜歡某一位老師就對其老師所教的課程產生非常濃厚的學習興趣,并且會十分刻苦的去學習。正因為如此,教師應努力地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使情感成為彼此聯系的紐帶,合理恰當的運用自身的情感對學生的情感進行正確的引導。
首先,教師應該讓學生能夠切身的體會到自身的親切感,讓學生感知到你是值得信任的,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給予他們關愛與溫暖,逐漸的培養和建立與學生之間的信任。如果教師能夠給予更多的寬容、理解、尊重以及信任,學生不僅會感知到老師的這份心意,而且會強烈的激發學生對待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以及進取之心。其次,教師要積極的發揚民主式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教學中要采取適當的方式方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學生要多加引導,多進行鼓勵,在遇到問題時要多加啟發與引導,不要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在保證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讓他們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讓學生對待學習充滿更多的熱情與興趣。然后,教師本身要保持著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教師如果能夠有一個良好的精神狀態的話,學生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作為一名教師僅僅只有過硬的科學文化知識以及教學基本功是遠遠不夠的,她還需要有一個良好的身心素質和豐富的情感,只有這樣才會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借此喚起學生的情感
教學的藝術不僅僅是在傳授知識,同時還在對學生進行激勵和鼓舞。作為一個初中生,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情感體驗,那么在初中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運用多種的、不同的、有效的的方法和手段進行情感的教育,要善于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以此來喚起學生的情感,調動學生的激情。通過教師創設的教育情境,可以把枯燥無味的知識轉變為靈活生動有趣的知識,使學生能夠更加主動地進行學習探討。一堂成功的語文課的關鍵就是要抓住教學的開始,在一開始就要讓學生對本節所要學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將被動的學習轉化為主動的學習,從而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當然,感受到的事物并不代表已經理解的事物,所以教師要創設合適的時機和途徑,使學生的情感得到進一步的深化。
總之,情感的教育對青少年的全面發展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初中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們應該將情感教育落實到教學的工作中去,讓學生通過學習不僅可以充分的享受到學習的樂趣而且還陶冶了自身的情操,健全了人格。也只有這樣才能夠真真正正的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社會才會不斷地發展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