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千偉
摘要:隨著高考改革,學業水平考試計入高考分數,信息技術課作為學生必修課在各學科中占越來越重要的位置。高中信息技術課通常分為理論課和實踐課兩種,理論課向學生教授的是信息與信息技術的基本概念、發展歷程以及信息獲取的過程、方法、應用相關的知識,是信息技術實踐操作的基礎,也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相對于形式多樣的上機操作課,理論課從內容上相對枯燥,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常常會碰到各種各樣的現象,導致理論課課堂教學效率較低下。為了提高信息技術理論課的教學效率和價值,就必須全面深入的剖析學生課堂學習現狀,找出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途徑、方法、手段,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率。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參與度
自從2000年我國將信息技術納入中學必修課以來,我國中學信息技術不斷得到重視,推動了中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不斷取得新的成效。盡管從總體上來看,廣大高中在開展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都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積極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效果的提供,但由于信息技術屬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因而對高中學生的教育和教學工作,必須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使學生既能夠掌握一些理論知識,而且也能夠掌握一些實踐內容,只有這樣才能使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但目前我國一些高中在開展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導致教育效果不佳。這就需要高中在開展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提高教學效果,特別是要從解決當前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存在的突出問題入手,探索符合實際的教學模式,最大限度的提升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育效果,為學生學到更多的理論與實踐知識創造條件。
一、信息技術理論課課堂教學的現狀
作為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之一,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課程應該是等同的,但它的教學氛圍不像其他課程那樣濃厚,也不像其他課程那樣受重視。很多情況下,學生把信息技術課堂當成了放松的課堂。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現象:學生不感興趣,不愿聽老師講解,在信息技術理論課堂上,有的學生小聲說話,有的學生覺得枯燥就干脆睡覺,或者做其他科目的作業、練習,課堂參與率不高,教師教的累,學生學的差,教學效率低。上機課尚且主動參與,但是學生喜愛課堂并不一定喜歡教師、喜歡教學內容,他們喜歡的可能是能給他們帶入網絡世界的電腦。
二、成因分析
出現這樣的課堂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一下幾個方面:一是理論知識相對枯燥,《信息及其特征》、《信息獲取的一般過程和途徑》這些內容,從小學、初中他們已經在不斷的重復學習,教學內容重復,激發不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而在選修課中,算法與程序設計相對來說教學內容比較難教學過程中枯燥,學生學習起來心浮氣躁,有的學生干脆放棄這部分內容的學習,難度程度較大的教學內容反而打擊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二是嚴酷的高考現實造成了學生的緊張和疲勞,使信息技術課成了學生的調節課、放松課。三是信息技術教師本身的不重視,在缺乏教研氛圍的環境中甘當“放羊娃”。四是大部分學生經過小學及初中的信息技術學習,學生對高中課本中涉及到的一些常用軟件使用基本掌握,似乎覺得自己的電腦水平已經不錯了,有沒有理論的知道都無所謂,殊不知,理論是對社會實踐活動的總結、概括和濃縮。根據以上的現狀成因分析,我認為,作為一名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三、作為教師應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充實自己
現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新課程的實施,素質教育的發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進,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我們自己應該不斷充電,不斷用新的知識來武裝自己,從而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教師要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體系,才能激發學生躍躍欲試的心理,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教師心服口服,從而輕松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
四、遴選學生身邊案例,開展情境導入教學
在高效課堂的各環節中,教學導入環節十分重要。因為導入環節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本節課的興趣。比如在開始學習算法與程序設計這門課時,為了消除學生的畏難心理,我舉了例子:世界上第一位程序員Ada Lovelace(英國詩人拜倫之女),在1842年,人稱“數字女王”的阿達?洛芙萊斯(Ada Lovelace)編寫了歷史上首款電腦程序。因此,阿達也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位程式設計師。說明女生也可以學好這門課,男生更加不在話下。鼓勵學生學習一門新課程,克服畏難心理。
五、把枯燥的理論上得輕松風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地選擇一些貼近生活的實例,學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知識類型多種多樣,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時,往往喜歡上機操作課,而不喜歡上理論課。其實,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盡量將枯燥的東西講解的生動形象一點,教師在講解時,可用風趣的語言,貼近的比喻,引用身邊的事件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和認可。比如我在上“信息無處不在”這塊內容時,通過舉例:校園的鈴聲告訴我們上課、下課的信息,走過食堂時傳來的飯菜香傳遞給了我們可以吃飯的信息,通過這幾個身邊的小事情,學生踴躍發言,讓學生輕松地掌握了信息的概念及信息的載體,也讓學生可以舉一反三。用好的比喻,貼近生活的例子,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教師可以把理論課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讓學生感受到計算機世界的五彩繽紛。
六、根據學生學習實際,采取恰當教學方法
信息技術理論課的有效教學在于能否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在理論知識教學中能否讓學生既動手又動腦,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能否及時做出調整。在教學實踐中,我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采取多種教學方法,積極地探索和創新,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備課時,每節課以學生比較感興趣而且比較敏感的網上問題切入,常常采用辯論賽、搶答賽、實話實說等形式,讓每位同學吐露心聲,發表自己觀點。長期堅持做下來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而且使其增長了科學知識、激活了思維。
先進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短時間內迅速掌握了本課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應用,激發了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熱愛。實踐證明,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夠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其自學能力、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教學中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能夠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潛力,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了學生的研究精神和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