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樹明
摘要:伴隨著教學領域的不斷發展,相比于以前,當前的教育要求越來越高,對學生的培養也越來越重視,教育方法也在隨著社會進步不斷改進。在初中學習的階段,數學占據著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數學的教學方法也在改變,“導學互動”是一種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式,對于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有著一定的推動作用。對此,探討“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對初中數學教學的作用具備顯著的教育意義。
關鍵詞:導學互動;數學
一、“導學互動”教育的概念及特點
“導學互動”教學模式主要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強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漸進自主學習的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接以導學作為教學過程,應用互動交流、自主學習的方式促使學生實現互動性的學習,督促學生進行自我學習。“導學互動”教學模式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學會思考、求知、探究、應用、創新,為終身學習打好基礎。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組織引導學生自學求知。它把教學活動的重心從“教”轉移到“學”上,把教師的職能重心從“授”轉移到“導”上,把教學目標的重心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轉移到能力培養、智力開發上。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的第一個環節是導學,意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與自主探究能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新思維,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導入教學環節的成敗在于教師問題的設置是否科學合理,課堂導入教學的藝術性可以引導學生進入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使學生的注意力緊緊跟隨教師授課的進程,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初中數學教師在進行導學教學時,問題的設置要具有科學性與啟發性,這不僅能緊密銜接整節課的教學內容,還能起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及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作用。首先教師提出的問題不易過難,最好與實際生活相聯系,使學生能夠通過思考,從自身生活經驗中獲得答案。一方面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生活,積極動腦思考的學習態度。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在解決問題時獲得成就感與自信心,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其次是教師提出的問題要能夠引起鏈鎖式思考,對接下來的教學內容形成輻射作用,并能夠引起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為下一環節的教學奠定良好基礎。
互動是 "導學互動"的第二個環節,也是"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的中心環節與關鍵紐帶。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互動溝通能力的提高。初中數學教師可以根據班級的座位設置與教學內容的需要,將全班同學分為若干小組或幾個大組,為每個組隊分配不同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自主完成對學習任務的探索。于是教學的中心環節就以學生間的互動討論為主要形式展開,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分析能力。在互動學習階段,初中數學教師要注意發揮好主導作用,督促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互動過程中來,對學生爭執不下的問題及時給予指導,輔助學生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最后初中數學教師還要運用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學對本節課學生的互動交流以及合作學習情況做出總結,通過提問法請學生代表匯報本小組的討論結果,并給出指導和點評,進一步鞏固導學互動教學成果,提高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效率。
二、“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對初中數學教學的作用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導學互動”的教學模式主要是將學生當做是教學的主體,同時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狀況布置相應的教學計劃,并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開展具體的教學工作,有效的結合教學活動以及學生興趣,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在數學課堂當中的參與積極性。
(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借助“導學互動”教學模式,一方面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促使學生能夠更加主動的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提高課堂效率的原因在于教師的教學是以學生作為核心和主體,對學生給予綜合性的引導,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內在激情,促使學生能夠主動進入到學習環境。“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可以確保教師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而不是考試能力,實現成長性教育。
(三)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在初中數學課堂中不斷的思考,促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以及互動的過程中,對數學問題進行發現、分析以及解決,從而幫助學生不斷的感受和體會數學知識的學習, 掌握數學問題的解決思路和技巧,同時從自身學習的成果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對學生的數學成長有顯著的推動效果。
三、“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當中的運用
在設計教學導綱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是以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以及求知欲望為主要目的,注重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意識,在教學設計階段,教師可以圍繞著三個方面進行設計。第一個方面是給予簡單的提示,也就是將教學重點和難點提出表示出來,對于初中數學而言,其主要是將數學概念、運算法則以及階梯思想等突出展現出來。第二個方面是認知和探究,其主要包含探究性問題以及認知性問題。在解決認知問題的情況下,需要要求學生閱讀相應的教學材料,并嘗試著自己解決一些基礎性的問題,掌握基礎的數學概念。在探究性的問題方面,需要采用遞進問題的方式促使學生掌握新知識和難點知識。第三個方面主要是梳理并歸納總結知識內容。借助對知識的梳理以及反饋,促使學生反思自己所掌握的新知識、新方法,從而形成能力的成長。例如,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相應的自學“導綱”。首先,簡單的提示:探索根據全等三角形理念尋找全等三角形圖案,其教學難點在于按照圖形準確尋找全等三角形。
除此之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多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發現問題是一個思考的過程,只有思考了才能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則體現了思維能力,而解決問題就會帶給學生自豪感。通過一個具體的情景,可以發現其中很多數學問題,然后通過學生們小組討論,共同解決問題,這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們思考能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數學學習中也是十分重要的。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合理應用“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下,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思考去獲取知識,培養獨立學習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采用這種課堂教學結構形式,對確立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開發智力,培養數學學習能力,提高數學課堂整體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