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圖縣新合鄉距縣城45公里,現有2093戶、6614人,耕地面積2224公頃、林地777公頃。近年來,新合鄉以平安創建為平臺、為契機,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以人為本,四輪驅動,努力打造安定有序、環境優美、生活寬裕的幸福新合,取得了突出成效。
一、以產業發展為核心,打造農村發展發動機,讓群眾生活更加富裕
一是引企業,上項目,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發展農業產業化的核心,是大力培育龍頭企業。為此,新合鄉堅持用工業化思維謀劃農業,以項目建設和培育扶持龍頭企業為抓手,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在外引方面,積極引進了實力雄厚、產業鏈條完整的古洞河黃牛項目,帶動了新合乃至全縣的黃牛產業快速發展。在內培方面,通過政策、資金支持,引導有實力的種養殖大戶、專業農場建立了恒源蒲公英、吉房子蜂蜜等一批加工企業,提高了產品附加值。
二是建基地,擴規模,促進特色產業快速發展。新合鄉依據各村優勢,采取以點帶線、以線帶面的方式,選擇產業基礎條件好的村屯建立了食用菌、黃牛、蜜蜂、中藥材等產業基地,帶動周邊走規模化、標準化的發展道路。
三是建組織,強能力,不斷提高農民致富水平。一方面通過舉辦培訓班、完善章程、健全制度、規范管理等措施,幫助和指導現有合作組織辦成內部利益聯結緊密,對外市場開拓能力較強的經濟實體;另一方面,通過政策引導和項目扶持,鼓勵龍頭企業、種養殖大戶、農村小能人領建和創建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并以合作組織為紐帶,健全完善農企利益聯結機制,不斷提高農民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二、以環境建設為基礎,展示農村發展新氣象,讓群眾生活更加舒適
一是加大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結合本鄉區位特點及資源優勢,明確總體定位、規劃總體布局,健全長效機制,多方爭取資金,以水、電、路、住房改造等為重點,大力實施基礎設施建設。三年來,共累計投入建設資金10349萬元,完成農房改造、安全飲水、堤防修建、村屯亮化、道路硬化、校舍新建、便民服務中心等一批項目建設,切實加快了鄉鎮基礎設施建設的進程。
二是加大環境整治力度,營造舒適生活環境。以實現“一年見效,二年突破,三年完成”為目標,研究制定規劃方案、考評細則,成立以村領導、鄉建為主的設計組,采取“鄉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戶”的辦法,深入村屯、責任區,對每一個村道、每一條邊溝、每一個橋涵進行現場規劃。以創建省級衛生縣城成果為契機,積極開展“四清”、“五治”活動,對明長公路旅游沿線以及各村的生活垃圾、廢棄物進行及時清理和清運,三年來,共清理垃圾3000余立方米,栽種綠化樹木1.3萬余棵,各種花卉13萬余株,打造綠化帶4處,村容村貌得到明顯改善。
三、以加強社會管理為重點,安裝農村發展安全閥,讓群眾生活更加安定
一是創新社會管理方式,延伸服務功能。新合鄉是全縣第一批成立基層群眾訴求服務站的鄉鎮,在全縣鄉鎮中率先構建了行政調解、人民調解和民事民議“三位一體”的社會矛盾化解機制。同時,經常性的深入到百姓家中,了解訴求、聽取民意,及時反饋、解決群眾難題,切實做到了矛盾解決在基層、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促進了社會平穩和諧。
二是強化安全生產,保障群眾切身利益。鄉政府成立了領導專項檢查組、部門主要領導專項檢查組、職能交叉部門檢查組、專業部門檢查組四級檢查組對全鎮安全生產工作展開輪番大排查、大整改,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
三是以普法為主導,加強治安防控。新合鄉以“六五”普法為抓手,統籌安排和推進各項工作,完善普法宣傳考核、社會力量監督等機制,加強重點人群的法律學習,將建設法治政府、創建“民主法治示范村”與重點行業、領域、人群排查整治等工作一體化實施,目前全鄉法治示范村達100%。在綜治方面,堅持以人為本、標本兼治的原則,全力維護社會穩定。鄉政府成立由14人組成的巡防隊伍,24小時不間斷值班,尤其對村屯學校增加巡邏密度,嚴防嚴控,最大限度減少犯罪空間。推行“農村社會管理治安防控網格化管理”模式,有效及時化解矛盾糾紛。鄉警務室設置應急電話,24小時人員不斷崗,及時有效化解各類突發事件。
四、以民生發展為根本,種下農村發展開心果,讓群眾生活更加幸福
一是從保障群眾基本生活入手,不斷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積極推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00%,實現新農保鄉內全覆蓋;以建成新合青溝子社會福利院為基礎,發揮新型社會養老示范帶動作用,新增居民養老保險120人;大力爭取各類救助資金,累計發放各類救助資金170余萬元,救助困難群眾2000余人次,落實農村低保536戶、820人,30戶五保戶待遇得到及時兌現。
二是發揮文化中心功能,建成村民文化娛樂的“舞臺”。在全鄉18個村,統一建立了村級書報閱覽室,免費向群眾開放。同時全部安裝了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設備,定期播放各類教育片。營造健康向上,生動活潑的農村社會主義新風尚。
三是統籌兼顧,各項社會事業繁榮發展。投資351萬元,新建了教師周轉房及中心幼兒園,新建了4個農家書屋、3個農民建身廣場;新建村級衛生所4座,添置殘疾人康復醫療設備20套;完成了鄉所在地高清數字電視改造任務,數字電視普及率達到100%;積極倡導新型生育文化,全鄉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以內,綜合節育率86%。(省新農村辦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