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落實2015年中央1號文件關于“擴大現代農業示范區獎補范圍”的要求,5月7日農業部和財政部聯合下發了《農業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關于選擇部分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實施以獎代補政策的通知》(農辦財〔2015〕25號)。在接到農業部與財政部通知后,按照吉林省農委領導部署,發展計劃處立即與省財政廳農業處聯合組織開展示范區實施獎補政策評審申報工作。
一、明確獎補范圍、標準和程序
(一)劃定獎補范圍
按照《通知》要求,在農業部認定的前兩批我省六個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內即公主嶺市、榆樹市、永吉縣、農安縣、前郭縣和敦化市(按照認定文件排序),以縣(市)為單位擇優評選符合條件的示范區。國家分配給我省5個獎補政策實施示范區名額,并指定了劃分了分案:即5個指標中,1個分配給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示范區、3個分配給享受一般性財政獎補政策的示范區、1個分配給作為財政資金撬動金融資金試點的示范區。
(二)落實獎補標準
中央財政每年對選定的獎補示范區安排獎勵資金1000萬元,連續安排3年。其中,榆樹市2015年繼續安排1000萬元。
(三)嚴格履行獎補程序
《通知》中農業部和財政部確定了選擇程序,即國家分配獎補指標,各省競爭比選并上報獎補的示范區建議名單和對應的“以獎代補”資金使用方案,農業部、財政部進行復審,最后確定獎補名單。
二、結合我省實際,確定選報條件
按照《通知》要求并結合我省實際,確定了需要符合五個方面條件,可以申報享受財政獎補政策。一是屬于農業大縣;二是現代化水平較高。示范區監測評價綜合得分原則上不低于60分;三是農業改革與建設基礎好;四是財政支農資金整合力度大;五是資金使用方案科學合理。
三、組織編制獎補資金的使用方案
按照結合當地現代農業發展實際,集中使用獎補資金,重點支持現代農業發展中關鍵環節或領域,具體支持環節和標準由地方根據實際確定的原則,明確財政獎補資金使用導向,突出發揮五方面作用:即確保穩定提高糧食產能;提高農業市場競爭力;注重農業可持續發展;強化集成技術的推廣應用和發揮財政資金對金融資本的引導和杠桿作用。根據以上原則和要求,省農委組織六個示范區編制2015~2017年獎補資金使用方案(含財政支農資金整合方案和2015年資金支出詳細計劃)。其中,被列為財政資金引導金融資本試點的示范區,其獎補資金全部用于財政引導金融資本投入補助,不再安排農業技術推廣應用等方面補助。
四、組織專家評審
在六個示范區編制完成資金使用方案基礎上,我委會同省財政廳組織專家對擬選報示范區財政獎補資金使用方案進行評審。評審組由省農委、省財政廳、吉林銀監局、國家開發銀行吉林省分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吉林省分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吉林省分行、中儲糧總公司吉林分公司專業人員組成。按照國家計分方法,對我省前兩批六個示范區上一年度現代農業建設和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成效進行評審并打分,按照評審綜合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為榆樹市、敦化市、前郭縣、公主嶺市、永吉縣、農安縣。
五、開展申報工作
根據專家的打分和推薦情況,將示范區專家評審綜合得分前五名作為申報2015年實施以獎代補政策示范區建議名單,即榆樹市、敦化市、前郭縣、公主嶺市、永吉縣,其中敦化市作為財政資金撬動金融資金的試點縣。經在吉林農網對擬選示范區公示5個工作日,并在公示結束無異議后,省農委會同省財政廳聯合上報農業部和財政部。
(省農委發展計劃處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