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是非可再生資源,同時也是農業生產、工業建設的基本生產資料。我國是農業大國,并且人口基數大,人口密度高,人口與土地資源矛盾日益尖銳,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小城鎮土地利用率普遍不高,嚴重影響了小城鎮的規劃建設。
關鍵詞:小城鎮建設;土地利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 F301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5.15.072
1 小城鎮建設的意義和作用
1.1小城鎮建設的意義
小城鎮發展是符合我國基本國情的,符合農村發展的城鎮化道路,是符合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同時可以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創造出更多的就業機會,對開拓市場,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增加農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2小城鎮建設的作用
小城鎮建設可以有效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而且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農村經濟有了飛速發展,與此同時,小城鎮企業、商業以及服務業也隨之發展,因此大量勞動力得以安置,同時也解決了企業雇工難的問題。小城鎮也是大城市與農村的紐帶,協調城市與農村發展。
2小城鎮建設中土地利用存在的問題
2.1規劃意識淡薄,無序擴張現象嚴重
我國小城鎮分布地域廣泛且數量較多,其主要是由較大的自然村或幾個自然村慢慢形成,因此在規劃意識上還比較保守,規劃還處在初級階段,規劃基礎也十分薄弱,多數還不能從科學的角度進行有效規劃。隨著小城鎮建設的加快,所使用土地面積也不斷擴張,無序現象嚴重。小城鎮周邊存有大面積耕地,在其不斷擴張建設過程中,大量農用土地被占用,不僅影響到耕地面積的銳減,同時增強了人地矛盾,不能達到占補平衡,最終會影響農村經濟發展,進而波及農業健康有序發展,對第二、第三產業也存在較大影響。
2.2自然村落不集中
我國自然村落分布區域廣,不集中現象較為嚴重,尤其是東北地區。小城鎮的居民點小而且比較散亂,要縮減或者遷并比較困難。我國的城鎮特別是一些自然村落,大部分是在小農經濟基礎上形成并發展起來的,存在著規模小、數量多、零亂分散的特點,受當地經濟水平以及農民戀土情節、第二、三產業發展緩慢以及農村的剩余勞動力低諸因素的影響,小城鎮的縮減或遷并多年進展緩慢,舉步維艱。
這些自然村落占地面積廣,房屋廢棄現象比較普遍,而這部分土地不能及時復墾,一直處于荒蕪狀態。針對這種現象對自然村進行合并,但是合并后土地復墾進度慢,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在土地規劃上也沒有跟上實際發展需求。
2.3建設與糧食安全
受世界大經濟環境的影響,各個國家都把發展經濟作為首位,第二和第三產業得到了廣闊的發展機會,并且得到快速穩定的發展,但是對農業農村的發展重視程度不高,因此在農業與建設之間出現矛盾時,首先考慮的是建設問題,把農業放在次要位置,這對農業的發展是一種打擊,對于小城鎮的土地建設規劃帶來困難。小城鎮的開發建設是當下乃至未來的發展趨勢,因此在開發建設的背景下進行肆意擴展建設,大面積農田被占用,因此糧食安全問題慢慢凸顯出來,所有要做好建設與糧食安全,做好小城鎮土里建設規劃。
2.4小城鎮土地資源的粗放擴張
改革開放以來,小城鎮建設得以穩步快速的發展,建設用地總量以及人均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在城市化發展過程中,城鎮人均用地與城鎮規模等級成反比。據相關資料顯示,1995年小城鎮的人均建設用地分別是大城市的1.6倍,特大城市的1.9倍。小城鎮人均建設用地要遠高于城市。據不完全統計,村鎮人均建設用地約為160平米,這一數值超出國家100平方米的標準,在人均城市建設用地的高于120平米的城市中,小城鎮的比例較大,約占80%。小城鎮的人均建設土地比例較大,但是在利用上太過粗放。出現了盲目追求大市場,不從實際出發修建寬馬路,對所征用的土地沒有長遠規劃,經常出現占而不用或多占少用現象,違法占用現象也是層出不窮,使有限的土地資源大量浪費,沒有得到合理開發,不利于土地資源的長期規劃。
2.5土地利用結構不合理
從小城鎮的土地利用結構上能夠反映出該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同時也是衡量土地集約程度的重要標準。目前小城鎮的建設只是注重居民住宅,其相應的公共設施建設比重較小。在小城鎮用地布局上,存在著鄉鎮企業、村莊和小城鎮布局過于分散,城鎮內部道路建設不規范,功能分區不明晰,建筑密度和容積率低,建筑物布局零亂,最終導致小城鎮用地結構不合理。
參考文獻
[1] 沈道奇.中國土地問題研究[M].合肥:中國科技大學出版社,1998.
[2] 劉亞臣,湯銘潭.小城鎮規劃管理與政策法規[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2004.
[3] 王萬茂,中國鄉鎮規劃概論[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
作者簡介:李曉紅,本科學歷,洮南市國土資源局,工會副主席,研究方向:土地開發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