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良娟
【內容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分為三個層面:其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走進課堂走進青少年,是加強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怎樣讓學生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怎樣讓學生真正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怎樣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校園內充分展示其價值所在,是值得教師探索和深思的。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思品課程 教育
一、分學段滲透價值觀不同內容
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走進校園的一條重要途徑是在學校《思想品德》課中滲透相關知識。當前初中按年級分為三個年級,各年級按國家規定每周開設了兩節《思想品德》課程,大多數學校由專職教師講授。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觀點有不同層面的內容,每個層面的要求與課程相結合又都分散在不同的學段,每個層面的要求應相對應于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所以每個學段的課程都應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的一些觀點有所體現,只不過每個階段的重點內容可以有所不同。例如,在七年級可以讓學生通過學習公民享有人格尊嚴權、尊重他人、公民享有受教育權、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權、學會寬容友善等課本知識,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由、平等、友善觀點內化為自己的實際行動;到了八年級,可以讓學生通過學習了解我們的老師、不同身份有不同責任、堅強意志、維護公平正義、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違法犯罪要受法律制裁、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環境等知識點,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富強、和諧、公正、法治、愛國、敬業的觀點在更復雜的水平上來討論在與現實交接的情境中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入的討論和提升;在九年級可以讓學生通過學習個人與社會、民族文化、合作、競爭、誠信、依法治國、學會行使監督權、黨的基本路線、發展人民民主、走共同富裕道路、艱苦奮斗等知識點,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富強、民主、和諧、法治、愛國、敬業、誠信的觀點真正深入于心,成為自己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一部分。將核心價值觀真正內化為自己的價值觀需要學生進行一定知識的積累并經過實踐經驗積累,因此,要想使核心價值觀真正融入學校德育,充分利用《思想品德》學科教育這個最直接的手段,是對學生進行系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效途徑。
二、通過實踐深化價值觀思想內涵
思想品德課教學對核心價值觀的滲透如果僅僅是停留在知識層面,那么就偏離了思品課教學的實質,思品課教學就成為了空洞的純理論的傳播工具,也就失去了學科教學的活力。思品課是否有真正的價值乃是受教育者在課后能否將課內傳授的知識內容內化為自己的實際行動。例如:學生通過核心價值觀的學習知道了做人要“誠信”,但是考試仍然作弊、作業仍然抄襲、在家長和老師面前仍然說謊。如果不改變這種現狀,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就是無效的。所以,教師在傳授知識后要讓學生在實際生活和學習中用核心價值觀的思想來指導自己的行為,及時糾正自己行為的偏差。再比如:通過核心價值觀的學習,學生知道了為人要“友善”,但是現實生活中有不少“好人被訛”“好人因做好事反陷困境”的現象,當價值觀提倡的“友善”與殘酷的現實相碰撞的時候,絕大多數學生選擇放棄“友善”,這種情況下如果學生的思想經脈沒有被打通的話,知識在實踐面前不堪一擊,核心價值觀的教育也是無效的。所以,教師必須要引導學生,正視社會各種現象,積極弘揚社會正能量,幫助學生學會用社會主流思想分析復雜的社會問題,并教會學生應對復雜問題的方法,使學生將核心價值觀理論運用于實踐中,在生活中感悟,在生活中提升自己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使核心價值觀思想切實與自己實際行動結合起來。
三、以多彩的校園活動提升學生的公民素養
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感悟有利于拓展核心價值觀學習的外延。豐富多彩的活動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能夠提高學生各種實踐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和主人翁意識。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堂進行社會失德現象的大討論,在討論、爭論中明辨是非,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并引導學生自查自糾自己與核心價值觀不符的思想和行為;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以“愛我、愛家、愛校、愛國”為主題的演講比賽,由此撥動學生的做好孩子、做好子女、做好學生做好公民的心弦,主動承擔起為家庭、為學校、為社會、為國家的榮辱而學習的責任意識;教師可以組織時事學習社團,通過時事資料的收集(讓學生有意識地學會收集國內外的時事資料)和老師的講解,幫助學生了解時事,拓寬視野,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也可組織學生深入社區進行社會調查,培養學生關心社會、了解社會、探究社會,爭當社會的小主人,積極為社會的健康發展建言獻策,在不知不覺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