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剛
田徑是簡單又不簡單的運動,說簡單,是跑、跳、投大家都會;說不簡單,是指要想在田徑運動的任何一個項目上培養出優秀的運動員并非易事。難在不但培養周期長,更重要的是訓練過程中手段、方法的實施、強度大小的掌握及戰術的運用等多方面是否科學、有效、切合實際。在長年的訓練實踐中,我們對投擲運動員的培養摸索出一套切合本校實際的做法。我認為,在中學階段要培養出優秀的投擲運動員,要抓好選材、身體素質訓練和技戰術三個方面,就此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投擲運動員的選材
由于凡具有遺傳性的身心特征都具有較大的穩定性,并不以人們的意志和訓練為轉移,不依年齡的增長而發生很大變化,而只與各階段的發育變化和最后身心機能指標相關較大,而投擲運動項目對運動員在身體形態、身體素質等方面有著較為特殊的要求,對于培養優秀的投擲運動員的第一步——選材工作必須高度重視。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們:選材的成功已否,直接關系到后期的訓練效果和成績提高程度。選材選得好,則能事半功倍,反之則往往收效甚微,成績平平。在選材工作上,我們主要抓好兩方面工作:
1.認真做好預測工作,嚴格把關
剛剛升入初中的學生,無論從身體形態、身體素質等各個方面,都不可能明顯的顯現出合適于投擲運動的特征。因此,做好預測是選材的關鍵。它的主要任務就是通過對少年兒童的身心運動機能和特征預測達到成年時的身心運動機能能力。在同年齡組中,我們首先根據遺傳的形態找相對比較優秀的學生,在身體形態方面,我們主要選擇身材較高,體重指數明顯大于同齡少年,臂展長度較長(臂展長度接近、等于或大于身高的少年兒童為宜)。在身體素質方面通過測試立定跳遠、30米跑、10米往返跑、2公斤實心球后拋及投擲等項目。全面了解運動員的腰腿部力量以及全身協調爆發力、速度力量和投擲能力,擇優錄取。并通過一段時間的試訓和觀察(通常在暑假集訓期進行),將那些投擲時最后速度力量較好和把力作用于器械上的能力較強,性格上好比賽、不服輸、意志力表現較好及在大負荷力量練習時不畏懼,在體力較差情況下能全力以赴完成訓練和比賽的運動員招收進來,重點培養。
2.多渠道開拓選材途徑
為了進一步搞好選材工作,我們成立了選材小組,除了每年一度招收測試擇優錄取以外,平時還派出老師到下小學了解情況,加強聯系,對其學校運動隊訓練和田徑運動會進行觀察,為及時發現更多更好的人才提供保障。
通過以上具體工作,我們就能選出較適合投擲項目的苗子,但要培養出優秀的投擲運動員,更重要的、最艱苦的工作還在于后期的訓練。
二、中學生投擲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訓練
對于剛從事投擲運動項目的運動員,我們的指導思想并不急于讓其進行大量的專業素質訓練,而是以一般身體訓練為主(約占訓練總量75%)以抓力量、速度、靈敏、協調性和柔韌性的訓練作為在初一、二年級發展身體素質的主要內容。這樣通過一兩年的基本素質練習,使小運動員具有較為扎實的素質基礎。
在對初三年級的投擲運動員進行身體素質訓練時,為了使運動員的專項素質達到一定的水平,更快更好地提高投擲成績,我們在這個階段主要抓住投擲運動的關鍵要素——大力量素質和速度素質的提高。在這一階段,將原來每周1~2次的力量課增加到每周3~4次。在每次訓練課中我們主要采取了一些措施:(1)集中練習有針對性的4~5個手段,將每個手段由原來的完成3~4組增加到6~7組。目的是加深對肌肉的刺激以獲得更快提高。(2)增加訓練難度,加大訓練密度。例如杠鈴深蹲,為了增加難度,就要求改成半蹲,同時加大負重負荷和相應次數,提高大負荷時的快速發力。又如杠鈴改側上快挺為水平快挺無疑也增加了訓練難度。另外,逐漸將每組之間間隙縮短到1~1.5分鐘,從而達到加增負荷和提高質量的要求。實踐證明,要想有效地增加力量,必須本人最大負荷重量的75%以上強度的訓練,這樣做的結果,能加深對肌肉的刺激促使肌纖維的增粗。
另外,我們認為在對中學生投擲運動員進行身體素質訓練時,還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一般身體素質與專項身體素質的比例安排要適當。特別是對于初一、二年級階段的少年運動員,不宜過早偏重于專項素質訓練,否則無異于拔苗助長,使運動壽命過早夭折。(2)掌握好訓練中運動量與強度的尺度,在每一節訓練課和整個階段,應從小到大逐步增加。(3)注意運動員身體素質的全面均衡發展。(4)注意把身體素質練習與專項技術動作結合。在身體素質訓練過程中,盡量有意識地讓運動員多做一些與專項技術相近或類似的練習,從而更有效地發展運動員獲得專項素質。
三、中學生投擲運動員的技戰術訓練
對于投擲運動員的技術、戰術訓練,我們主要分兩個階段進行:
1.對于剛剛從事投擲運動員的小運動員來說,中學生階段投擲項目中,無論鉛球、鐵餅還是標槍技術,對于在小學階段只接觸過壘球項目的他們都是十分陌生的。因此,作為教練員,在他們剛剛接觸投擲運動項目時,就應該更可能多地讓他們親眼目睹良好的技術形態,并充分利用少年兒童具有的較強的模仿能力,加深他們對技術概念的理解以及區別技術的正謬,并在練習中嚴格要求。在指導他們進行技術訓練時,教練員應多做示范,勤做示范,做正確的示范。可以借助技術圖片或讓小運動員觀看優秀運動員訓練和比賽視頻等多種手段進行有意識地引導,從而進一步加強初學者對正確技術的印象。相反,如果技術掌握得不正確,不但由于刺激效應的多次重復,使錯誤動作定型得以強化,而且由于相互干擾,使運動員的注意力難以集中,這種狀況都會給教練員在系統訓練過程中造成許多不必要的困難,因此早建立正確技術概念與規格要求,不論對以后掌握技術還是發展身體素質都是相當有利的。另外,必須高度重視、正確認識和運用少年投擲運動員的“過渡性技術”特征。
根據少年兒童的生理特征和運動訓練的實踐,這個時期完全可以掌握完整技術動作,這種動作的結構與外形大致是正確的,但同時由于其訓練時間短,不可能達到優秀運動員的技術要求。因此,在學習、掌握和完善技術的過程中,就必然會出現了一些自己的特點。它與優秀運動員的技術動作有區別,但是它又適合于少兒的特點。如果屬于這種情況,不應該視為錯誤的動作,對于青少年在技術上出現的這一特點,稱為“過渡性技術特征”。比如,一個優秀的鉛球運動員在滑步時重心較低,而青少年卻往往難以做到,這是由于他們腿部力量不夠的緣故。我們如果片面要求他們降低重心,勢必影響滑步的速度,給整個技術發揮造成困難,因此,教練員只要懂得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可逐步通過加強技能與素質的訓練,達到改進與完善技術的目的,向“規范化”的技術過渡。
2.對初三階段的投擲運動員進行技術訓練時,我們主要強調兩點:
(1)強調技術練習的嚴格性。在具體操作中,對運動員的每一次投擲都有一定的強度要求,并且要按正確技術規格去做。為了盡快提高投擲運a動員的直接專門能力,我們改變過去傳統訓練課只有一種重量機械完成練習的習慣,而采用在一堂課中幾種不同重量機械輪流使用,如在男子鉛球項目上強化了4公斤、5公斤、6公斤鉛球的訓練。具體安排順序是:先投較重器械,強調必須按正確技術規格去完成每一個練習,其目的是提高運動員直接專門能力的效果,在規定次數完成后,馬上進行輕器械練習,其目的是為了達到發展專門速度的目的,同時達到改進控制器械的要求。通過幾年實踐,這確實是提高投擲專項運動成績的直接有效手段。
(2)強調技術訓練與力量訓練的有機組合。大力量素質是投擲運動員的重要素質,而快速力量又是投擲運動的主要特點。為了改進技術的需要,訓練安排上,一般先采用兩個大力量手段,而后用中小力量手段去發展專項所需的快速力量能力,為了使獲得的基礎力量和快速能力過渡到完整技術上,緊接著就安排技術訓練。實踐證明,雖然一開始這樣訓練運動員不太適應,但只要運動員努力堅持,并認真按技術規格去完成,經過一段時間就能逐步適應,從而在大負荷訓練中加深肌肉的刺激程度,使專項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專項成績有大幅提高。
關于學校投擲運動員的訓練,目前仍存在著諸多實踐問題,我們認為在具體操作方法上并不存在統一模式,只有不斷得研究和開拓思路,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不斷提高訓練的科學性、實效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張家港市南豐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