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婷婷

老周和小周,是2010年的冬天北京一磚一瓦文化發展中心的志愿者在北京建筑工地上碰到的兩位建筑工人,他們是一對來自河北邯鄲的水電工父子。老周是60后,小周是90后。因為工地上的工作很辛苦,很多年輕人不愿意到工地工作。小周他不僅來工地工作,還跟自己的父親在一個工地,并且住在一起,他們倆第一次來文化中心在工地旁的活動室參加活動時,就讓志愿者感到很特別,不自覺地對他們多了一分關注。現在小周已經結婚,還是跟著鄰村的同齡人一起外出打工;老周師傅因為身體的原因不再到工地干活了。
文化中心是由關注社會問題的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和建筑工人發起成立的,從2010年成立至今,一直關注建筑工等外出打工的非正規就業群體,通過社會工作的方法,面向他們開展職業安全、城市生活常識、勞動法律等基礎知識的普及和電影放映等文化娛樂活動,豐富他們的生活,促進其城市融入;同時與高校、企業、政府等合作,開展專題活動,倡導社會尊重;吸引大學生志愿者對社會的關注,培養其社會責任感。志愿者就是在活動室組織文化活動時認識周師傅父子的,現在周師傅父子也已經是文化中心的志愿者了,他們會告訴身邊工友外出打工的注意事項,會協助工友學習安全和法律知識,互幫互助。
訪談者:周師傅一直在工地工作嗎?為什么出來打工?
老周:我之前是國企的工人,在外縣的國營廠工作,因為國企改制下崗了。后來從外縣搬回邯鄲廣平縣,雖然出生在這里,但因為工作的原因很早就離開了,回來后家里就沒有多少土地了。要想維持基本的生活,只能外出打工。小周之前在山東的工廠工作過,因為收入太少,就跟我一起來了工地。
訪談者:您家還有哪些人?
老周:還有我老伴和我女兒。
訪談者:他們在做什么?
老周:我女兒也就是小周的姐姐,在北京廣安門附近的一家酒店做服務員;我老伴也打工,在縣城附近的私營鞋廠上班,一個人每天上下班,守著家。
周師傅家的房子很大。記得2012年春節前作為文化中心的志愿者去到周師傅家附近開展輸出地培訓的時候,我們都在感慨他家的房子好大。二層的小洋樓,要在北京,可就是土豪呢!走訪了附近的村子,發現這是當地農村的普遍現象,每家的房子都蓋得很大,至少兩層,大門、門廊、院子都很氣派,一點兒也不亞于城里的豪華別墅。但是房子里面卻空蕩蕩的,簡單的家具,只有老人、婦女或孩子居住,看不到年輕人的身影,偌大的房子顯得空落落的,少了家的溫馨。小周的媽媽說:“農村的房子都是這樣的,平時就我一個人住,裝修那么好干啥,等小周結婚娶媳婦的時候再好好裝修,那時是新的,瞅起來也好看。”農村的中年父母外出打工,更多的不是對外面世界的向往,而是迫于生計,多掙點兒錢蓋新房,給兒子娶媳婦。他們不同于年輕人向往新鮮事物,跟老周師傅聊天的時候他總是說老了還是要回老家去。因為在國企工作的經歷和農村土地的缺少,老周師傅很是關心自己的社會保險,尤其是養老保險問題。

訪談者:打算一直在工地工作么?未來怎么打算?
老周:在工地打工,只是為了生計,有其他路可走,肯定不在工地工作,辛苦不說,工資沒有保障,老了也沒有養老保險。聽說物業公司在招電工,想去應聘,但人家要有電工證的。自己花錢學了,考了電工證,但還是沒進去。
訪談者:為什么想到物業公司工作?
老周:工資有保障啊,還給交保險。之前在國企工作的時候,公司給交了11年的養老保險,還差4年沒交。不是要交夠15年才能領養老金嗎?現在這樣老了沒法享受養老保險待遇啊。工地又不給交。
訪談者:您在工地工作沒有其他的保障嗎?
老周:沒有。我們沒簽合同,工資都沒保障,哪能談得上其他的。倒是每到一個新工地都會收身份證上去,說是給買保險,估計是意外保險吧?也不知道有沒有給買。
按照現行的養老保險制度,老周師傅必須交夠15年才能在退休后享受養老保險待遇。但是在工地工作,他找不到應該去哪里參加社保,建筑公司也不愿意為工人購買保險,自己去交每個月的費用對他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交了11年的社保就這樣擱置,尤其是在去年年底,常年的辛苦工作讓他的身體也吃不消了,一直以為只是普通的鼻炎,卻被確診為鼻癌。一大筆醫療費用和從此不能再工作的現實,讓他非常苦惱。兒女們也都是在外面打工,也都有了自己的家,負擔也不小。因為從國企下崗,搬到新的居住地,他也沒有參加新農合,之前一直寄希望于在國企交了11年的社會保險,現在也報銷無望。周師傅時刻關注著自己的醫保和養老問題,希望可以有辦法續繳,以減輕點兒孩子們的負擔。
去年也是讓周師傅開心的一年,小周在去年9月份結婚了,為兒子娶媳婦的壓力沒有了;女兒也在兒子結婚那天生下一個大胖小子,雙喜臨門。
小周,典型的90后。認識的時候他剛滿20歲,跟著他的父親在工地做水電工,看上去還是一個對生活沒有太多擔心的孩子。還記得2011年第一次與小周見面時的對話。
訪談者:你看起來很年輕,為什么在建筑工地工作,我看工地上年輕人不多?
小周:在工地挺好的,掙錢多點兒啊。
訪談者:你之前在哪?初中畢業?不是一直在工地吧?
小周:16歲初中畢業就出來了,去過很多地方,一般都在工廠上班。上學時成績不好,爸爸工作沒了,家里負擔也很重,自己也不想繼續讀了,就從學校直接出來打工了。在工廠賺得少,花得也快。正好我爸在工地,還有幾個年齡差不多的同伴,就一起來了。
訪談者:工地沒有工廠的娛樂生活豐富吧?下班之后都干啥?
小周:上一天班很累的,下班就想睡覺了。有時跟朋友到附近的小飯館吃個飯,然后再到附近的公園逛一下,看一下城里人的生活。
記得小周參加文化中心舉辦的攝影小組活動時,喜歡用手機拍一些路邊的廣告牌、繁華漂亮的樓房,他期望有一天可以住進這樣的樓房、用上廣告牌上的奢侈品。但是他心里也有疑問,這么多漂亮的房子,要在工地上打多少年的工才能買得起?哪一間最終會屬于自己?之后小周經我們推薦去讀了工會資助100名農民工上大學的工會大學。那時他周末去學校上課,平時還要回到工地干活兒,因為工地周末也不休息,小周只有請假去上學。他覺得上學挺好的,但是老跟工地老板請假,老板也不樂意,工資就拿不到了,后來他就離開了工地。
今年年初,父親老周師傅生病了,他打電話咨詢給父親看病費用報銷的問題。
訪談者:最近怎么樣?跟女朋友訂婚了吧?
小周:我訂婚了,女朋友是鄰村的,現在在家。我爸不是去家鄉醫院看鼻炎了嗎,醫生讓我爸到大醫院看看,于是就去了石家莊的醫院,結果被檢查出是鼻癌。現在也在家。我想問問我爸看病的這些錢能報銷嗎?他之前不是在企業交過保險嗎?
訪談者:老周師傅病了?之前就看他的鼻子很不舒服的樣子。后來他的保險沒有續交?在農村參加了新農合嗎?
小周:我們老在外面打工,也不知道家里辦新農合的事情,沒有交。現在交還能報嗎?再就是我爸之前在企業交的那些,到工地就停了,還有用么嗎?
訪談者:由于各地的醫保政策都有不同。因此在參保過程中的具體細節,需要咨詢當地相關部門。不如北京,醫療保險實行“當月繳納當月享受”原則。即繳納醫保當月就可以享受醫保待遇,但由于辦理醫保卡需要一定時間,在此期間產生的醫保費用需要本人墊付,然后由員工持報銷憑證前往單位進行報銷,醫保卡辦理好了就可以正常使用了。要是老周師傅工作的單位沒給他辦理相關手續,他就不能享受醫保待遇。新農合我還真不太清楚,各地的差異更大。
小周:謝謝,我問問醫院這邊管報銷的。最近感覺好多事啊。
訪談者:別著急,有什么事情隨時給我們打電話。
接電話的時候也覺得很為難,很想幫助他,但是現狀也讓志愿者覺得很無力。我們經常接到工地師傅們的電話,除了日常的聯絡問候外,也有詢問工資拖欠、工傷等問題的。
現在的小周迫于經濟壓力,又回到了工地,學校的課程也沒有完成。去年九月份小周結婚了,他很開心,也變了好多,多了幾分男人的擔當。現在為了他父親的病也是多處奔波,咨詢如何報銷醫療費,如何使父親康復,一下成熟了好多。他開始思考怎么去賺錢,怎么承擔家庭的重擔。我們也是有一年多沒有見到他了,只是保持電話聯系。
想起了之前在工地跟小周同一宿舍的一個叫李嶺的水電工,他比小周大幾歲,現在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了。在讀高中的時候成績很好,但是因為家里還有個弟弟,負擔比較重,就輟學了。在工地工作,他很有想法,一直想自己當老板,現在他也是水電工班組的小包工頭了,帶著小周還有很多鄰村的伙伴一起到工地工作。今年他碰上了欠薪,大老板的拖欠、克扣,使他和一起包活兒的4個小包工頭,都沒有按時拿到工人的工資。很多建筑工師傅覺得當上包工頭就好厲害,但是李嶺并不這么認為,因為當小包工頭要自己墊很多的錢進去,是非常有風險的。小周跟他的關系很好,也會跟他一起在工地打工,過年回家大家也會一起聚聚。對于未來,他們向往著城市,生活習慣也像城里人,但卻因為現實的種種原因只能妥協。李嶺家里還有一些土地可以經營,小周卻陷入留不下城市、回不去農村的困境。
老周、小周、李嶺,中國眾多農村打工者的代表。老周是第一代農民工,已經到了需要養老的年紀,但是如果不是因為身體原因,他仍然會在工地繼續工作,他不想給小周太多的壓力。小周和李嶺也是在外打工的所謂新生代農民工,組建了自己的家庭,面臨著養家和為父母養老的壓力。這是眾多第一代和第二代農民工共同面臨的問題,當身體和年齡不再允許外出打工時,病了、老了該何去何從?新農合和新農保為他們看病和養老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老年人空巢、缺乏照顧的問題卻仍然在拷問解決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