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黎 敏
千億亞投行 如何漂亮出發
□ 文/黎 敏
由中國倡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在經歷173天的醞釀后,截至2015年4月15日,其“朋友圈”里聚集并確定了57個意向創始成員國。
從最初的觀望、懷疑到相繼參與,這樣的結果具有突破性意義,且來之不易。
熱鬧的“資格賽”后,等待中國與其他創始成員國的又將是一段全新的賽程。
亞投行應該如何定位,又將如何決策、運營?要在新賽道上跑出好成績,中國跟他的伙伴們還有很多功課要做。
亞投行目前的定性,是一個政府間性質的亞洲區域多邊開發機構,按照多邊開發銀行的模式和原則運營,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
與世界銀行等類似,亞投行在理念上是一個政府間的多邊組織,這決定了其不是一個單純的經濟組織,不以追求利潤為它的運營目的。但按照多邊銀行運營,又決定了它最好不要賠錢,不應該有太多的壞賬。這就要求亞投行在真正開始決策運營之前,明確好自身的角色和定位:既要以支持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為目標、亞洲基礎設施建設等為服務方向,又要以經濟發展、利潤收益為重要立足點。
中國在2013年底提出了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旨在與沿線國家實現合作、共贏的“共同體外交”。“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一頭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一頭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中間廣大的腹地國家經濟發展潛力巨大,大量基礎設施有待更新換代。因此,2014年底計劃籌建以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為核心任務的亞投行,恰如“一帶一路”大棋局中的重要一步,既是中國建設“一帶一路”的具體行動與責任擔當,也是切實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錢”進動力。可以說,“服務”是亞投行與生俱來的使命。
另一方面,作為一個多邊參與的銀行,亞投行能有效吸引亞洲以外的國家加盟,更多是出于經濟考量。澳大利亞東亞經濟研究局局長、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經濟學榮譽教授彼得·德賴斯代爾說:“相比于亞洲發展銀行等其他區域性銀行,亞投行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其所關注的基建工程將會對持續拉動經濟增長勢頭,對實現亞洲轉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并為全球經濟增長引擎提供動力。”
同時,多方共同參與亞投行,將有助于增加各方共識,有利于亞投行的運作科學合理,提升亞投行在國際社會的可信力。
未來十年,亞洲區域基礎設施融資的需求量大約每年在7300億美元左右,現有的國際金融機構也難以滿足這一需求,而基礎設施對于經濟的帶動作用更是不可估量。因此,無論是亞投行未來發展的立足點,還是項目決策的標準,都應該更注重各方經濟發展的切實需求。
亞投行在明確了角色與使命之后,緊接著要解決的就是如何運作的問題。亞投行,如何行?專家學者就此各抒己見,但無非都繞不開組織架構與決策、項目選擇、與現有金融體系的關系等等問題。就如一個“公司”開了張,要設置幾個董事,幾個經理,各自的權力有多大?組織架構設置的好壞將影響“公司”運營效率的高低。
作為國際金融體系這個班級中的新同學,亞投行要如何與其他同學相處,如何跟上班級的步伐,學習與創新必不可少。
亞投行多邊臨時秘書處秘書長金立群也表示,亞投行將是由所有成員國通力合作共創的新型多邊金融機構,將會廣泛代表各個成員國的利益,充分借鑒現有多邊發展機構的良好做法和經驗,同時在此基礎上有所創新。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認為,亞投行應該設立三個委員會。第一個是董事會(Board of Directors),由各國根據投資額來分配席位和投票權;第二是成員國代表委員會(Representative Council),即不論國家大小和投資額多少,每個國家都有一個席位;第三是咨詢委員會(Consultative Council),其中應該包括相關地區的勞工組織代表、企業家代表、資本市場代表、社會意見領袖代表,甚至于文化環境保護代表。這三個委員共同合作,共同協商。董事會擁有決策權,但是重大事宜應當在決策前充分商量、醞釀,力求基本達成一致再進行具體決策。
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也表示,治理結構是亞投行章程中最重要的部分,目前各方正在進行磋商。亞投行將設立理事會、董事會和管理層三層管理架構,并將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確保決策的高效、公開和透明。
無論是協商式民主的辦法,還是世界銀行目前賦予美國等一票否決的機制,亞投行都需要在投票決策機制上找到兼顧民主與效率的適宜之策。
在項目運作方面,信用與風險也將成為影響亞投行項目政策與模式的重要因素。從亞投行的核心任務來看,它投資的鐵路、港口、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無一不是需要長期、巨額投資的項目,且部分投資目標國的信用評級較低,不確定因素較多,這預示亞投行投資項目的風險烈度相對較高,風險結構相對復雜。
為此,中國廣州越秀金控集團副總經理、金融研究所所長蘇亮瑜認為亞投行需要權責分明地做好損益分配和投資項目的篩選。如在具體項目上采取領投—跟投的眾籌機制等策略安排,明晰各方權責和承擔損益的比重,避免在損益分擔、投資項目篩選等問題上相互扯皮,進而影響亞投行今后的資金來源。
“亞投行預投的項目,一般都要求對項目所在國家政府的財政或相應戰略性資源或資產予以擔保。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規避投資風險,從而取得較高且穩定的回報。只要堅持商業化運作和保本微利的經營原則,亞投行的投資風險是能夠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的。”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表示。
亞投行有了一個創造性的開始,我們期待亞投行經過密切的磋商和縝密的規劃,漂亮的出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