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黎 敏
中醫藥走東盟,在交流中拾階而上
□ 文/黎 敏

“雖然中國在中醫藥研究、技術等方面占有領先地位,但是近年來,中國中醫藥資源的過度開發使得一些藥用資源面臨枯竭。而東盟國家中醫藥資源種類多、產量大,具有資源優勢?!?/p>
中國—東盟傳統醫藥交流合作中心(廣西)
辦公室主任 彭勇
隨著當今醫學的發展趨勢逐漸由疾病治療轉向更加重視預防保健,中國傳統醫藥對于預防保健的顯著作用和對許多疾病的治療理念,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在用藥習慣與中國相似的東盟國家,中醫藥也有了較好的發展。
而中國—東盟自貿區的正式建立,使得中國與東盟各國間涉及中藥類商品的關稅大幅降低,又推動了中國—東盟中藥貿易的快速發展。從科研教育機構的聯系,到中醫藥企業的投資,中國與東盟的中醫藥合作正在拾階而上。但如何突破發展局限,通過提升中醫藥的影響力為中醫藥貿易打開更廣闊的市場、創造更多的合作機會,中國與東盟在溝通交流上還需要更多努力。
目前中醫藥已經傳播到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而在東盟地區,隨著人口和經濟的增長,人們的醫療保健意識日益增強,對傳統醫藥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不過大多數東盟國家的醫藥工業基礎相對薄弱,對藥品的進口依存度較高。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全面建成后,中國對東盟零關稅清單中,98%的醫藥保健品被列入零關稅清單,涉及醫藥保健品稅則號有425個。醫藥類產品關稅逐步降低甚至為零,為中國中醫藥出口東盟國家提供了便利,也使得東盟成為中國中醫藥貿易的重要市場。
“雖然中國在中醫藥研究、技術等方面占有領先地位,但是近年來,中國中醫藥資源的過度開發使得一些藥用資源面臨枯竭。而東盟國家藥用資源種類多、產量大,具有資源優勢?!敝袊獤|盟傳統醫藥交流合作中心(廣西)辦公室主任彭勇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說,“部分東盟國家在傳統醫藥技術等方面的推廣應用尚顯薄弱,因此,中國與東盟加強中醫藥領域的合作,將有利于雙方實現資源和技術的優勢互補、傳統醫藥資源的共享?!?/p>
除了豐富的中醫藥資源,中醫藥在東盟相對良好的發展,也為中醫藥通過東盟走向世界提供了一定的條件。在東盟國家中,越南、泰國的傳統醫藥體系較為健全,新加坡、馬來西亞的華人對中醫治療的認可度較高。
其中新加坡是東盟國家中,中醫藥發展得比較好的國家。為加強對中醫藥的管理和運作,新加坡政府1997年就在衛生部內設立了中醫藥管理局,專司中醫藥有關事務。2000年11月,新加坡國會又通過了中醫法案,讓中醫師行醫的法定地位得到了正式認可。而越南也允許中藥及中藥材合法注冊。
這些政策法規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醫藥在當地的發展,為許多中醫藥企業打開了進入東盟市場的窗口。較好的發展條件和企業的關注,讓中國與東盟的傳統醫藥合作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由于區位、歷史等關系,中國與東盟國家在傳統醫藥領域很早就有交流與往來,近年來,中國從國家到地方也積極探索與東盟在中醫藥領域的有益合作形式。
在國家層面,中國中藥管理局和馬來西亞衛生部共同簽署了兩國政府間傳統醫學合作諒解備忘錄,與柬埔寨王國衛生部簽署了《中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柬埔寨王國衛生部關于傳統醫學領域的合作諒解備忘錄》,為各方深入合作做好了鋪墊。
而作為中國—東盟區域合作的前沿,廣西也多措并舉,希望在中國—東盟中醫藥合作領域扮演排頭兵的角色。
據彭勇主任介紹,廣西作為中草藥資源大省,中草藥種數排名中國第二,壯、瑤、侗少數名族醫藥資源極具特色。“廣西在傳統醫藥方面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加之與東盟相鄰的區位特點,使廣西有條件和優勢在中國—東盟中醫藥合作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彭勇主任說。
從中國—東盟傳統醫藥高峰論壇、百色靖西藥市到中國(玉林)中醫藥博覽會等展會,近年來,廣西利用論壇、展會等形式搭建了中國—東盟中醫藥合作的交流平臺,并通過科研院校的項目合作,讓雙方合作更具實效。
此外,作為中國最大的傳統醫藥資源保存基地,廣西藥用植物園也積極與東盟國家,就傳統藥材的資源保護和開發應用開展了相關研究和系列項目的合作交流。據了解,該藥園承擔了中國衛生部批準立項的中國—東盟公共衛生合作基金項目“中國—東盟藥用植物交流與栽培研究”,還與越南、印尼等國開展了多項傳統草藥研究與開發的合作項目,并共同開發適應國際市場的傳統藥物產品。
“隨著中國—東盟合作的不斷發展以及對中醫藥領域合作的重視,既有的一些合作形式已難以滿足雙方的需要,因此中國與東盟都希望在中醫藥領域有一個更為長效的合作機制?!迸碛轮魅握f。
2013年6年,中國中醫藥管理局和中國外交部聯合批復成立了中國—東盟傳統醫藥交流合作中心(廣西)。2014年8月,中國—東盟傳統醫藥交流合作中心(廣西)辦公室(以下簡稱中心辦公室)在廣西藥用植物園正式成立。據中心辦公室副主任劉凡介紹,該辦公室是專門負責中國—東盟傳統醫藥交流中心建設和日常運行管理的常設性機構,其設立標志著中心的建設進入到“更接地氣”的實質性階段。
中國與東盟加強中醫藥領域的合作,給雙方帶來的不僅是中醫藥文化發展的社會效益,更重要的是能促進雙方中醫藥貿易的發展,帶來經濟效益。但目前東盟中醫藥市場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利于中醫藥貿易發展的因素。
中國—東盟自貿區零關稅時代下,中國—東盟中醫藥貿易發展的主要障礙,已不再是關稅壁壘,而是一些非關稅壁壘。例如,東盟國家均對藥品設置了程度不一的準入標準,而且目前尚未形成互認機制;從中醫服務市場來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協議中,關于中醫藥服務貿易的承諾水平和具體承諾內容較少,只有新加坡、泰國涉及到醫療服務內容,這些都阻礙了雙邊醫藥貿易的順利發展。
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談判的啟動,相關非關稅壁壘的貿易障礙有望得到關注,這有利于中國—東盟中醫藥朝著更深入的合作邁進。
無論是藥品貿易、技術研發還是投資設廠等深入的合作形式,其實都是基于雙方深入了解、交流及信任之上的。因為中醫藥貿易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有賴于中醫的發展,中醫的發展程度又與一地區對中醫治療的認可度有關。因此,提高中醫在國際社會的認可度和在東盟地區的影響力,將帶動市場對中醫藥的需求。當更多的人們認可了中醫及中醫藥的療效,這便是最好的廣告。
以往中國—東盟在中醫藥交流上還比較淺顯,要使中醫、中醫藥的認可度更高,消除不必要的顧慮,彼此的深入交流十分重要?!爸袊獤|盟傳統醫藥交流合作中心將在雙方的深入交流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據彭勇主任介紹,近期,中心辦公室將與老撾、柬埔寨、緬甸三國的中醫藥專業人士進行培訓交流?!霸跒槠?-10天的培訓中,我們可以與這些國家的高層深入交流,建立聯系,是一個彼此了解的難得機會,將為今后的進一步合作奠定基礎?!迸碛轮魅握f。
除此之外,中心辦公室還將依托廣西藥用植物園,建立中國—東盟中醫藥信息網絡平臺。信息平臺將涉及東盟中醫藥相關政策、傳統醫藥企業信息、中醫藥市場動態等,為雙方科研機構、中醫藥企業搭建信息分享、交流的網絡樞紐。
隨著中國—東盟中醫藥合作長效機制的逐步完善,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談判的推進,中國與東盟在中醫藥領域有了更多溝通交流的機會,在建立緊密聯系與信任的基礎上,中國—東盟的傳統醫藥合作將拾階而上,不斷邁上新的臺階,達到合作共贏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