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陳麗冰
海絲建設呼喚綠色投資
□ 文/陳麗冰
提起“一帶一路”,也許很多人會說這是一條促進互聯互通與經濟繁榮的經濟帶。事實上,不僅如此,“一帶一路”從其定位和發展方向來看,還是一條環境優美,生態、人文交流和諧的美麗通道。

“‘一帶一路’必須是綠色的,如果不是綠色的,一條帶一條路會成為兩條絞索?!痹?015年6月6日召開的全球綠色經濟財富論壇上,國際綠色經濟協會名譽會長沙祖康如是說。
經濟發展向來與環境代價息息相關。“一帶一路”是新時期中國著眼于深化區域合作,營造有利周邊環境的重大戰略決策,有利于改善沿線國家基礎設施條件和促進國際貿易全球化。但從另一方面看,“一帶一路”也極有可能成為新一輪重復建設的催化劑。
眾所周知,“一帶一路”沿線大多是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均處于經濟快速發展階段,需要修建大批鐵路、公路、航空、港口、路橋、能源、產業園區等項目,而這些項目所涉及的大都是金屬礦采選、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石油加工和煉焦及核燃料加工等高污染、高排放的污染大戶,隱含著資源錯配和環境污染等重重危險。
另外,根據日前中國科學院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資源環境綜合績效評估結果發現,從總體上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目前還處于物質化階段,經濟發展方式比較粗放,資源環境壓力仍在不斷加大,可持續發展面臨著比較嚴峻的形勢。以海絲沿線的東盟國家為例,在“一帶一路”沿線參與“國家資源環境綜合績效評估”排序的38個國家中,僅有新加坡是排在前五位,而越南等其他東盟國家的排名卻較為靠后。
在此背景下,如果仍繼續按照以往的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發展,“一帶一路”建設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因此,如何避免鋼鐵、水泥等行業重復建設以及“先發展后治理”等問題,將傳統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轉型為綠色經濟投資不僅是沿線國家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污染矛盾的有效途徑,也是使“一帶一路”建設能夠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2015年5月26日,中國王牌光伏企業代表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在馬來西亞檳城投資建設了一項1億美元的光伏電池制造項目。該項目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電池和組件制造設備,以及晶科高效的制程工藝,并配合全球主流的多晶硅技術,以促進海絲沿線國家在新能源生產和利用,得到很好的反響。
不僅如此,隨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風聲水起,中廣核集團、中國有色礦業集團、中國首創集團等企業也紛紛到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海絲沿線國家進行綠色投資布局,以達到經濟利益與環境保護兩全其美的目的。
新形勢下,綠色投資有何發展前景?又有哪些行業在呼喚綠色投資?
對此,不少專家學者認為,近年來東盟國家經濟快速發展,能源需求高漲,但由于能源基礎設施欠發達,能源供給缺口較大。未來,能源資源合作特別是清潔能源合作是海絲建設的重要領域之一,投資將超過5萬億美元。
“東盟國家富有自然資源和可靠的能源儲備,例如水能、生物質能,在清潔能源方面具有巨大的可開發空間,同時也具有巨大的市場需求?!敝袊娏H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小琳說。
海絲沿線國家多處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光熱資源、風力資源豐富,傳統能源富集,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尤其是清潔能源,具有無可比擬的地理和資源優勢。而且,近年來東盟國家為了推廣綠色經濟,也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
日前,根據印度尼西亞政府最新頒布實施的2015年第18號政府條例規定,企業在特定業務領域或特定地區投資,將獲得所得稅優惠。例如地熱、凈水、天然氣加工、發光二極管、無害廢物處理等行業投資項目屬“綠色投資”,均可獲得稅收優惠。
不僅如此,馬來西亞政府也對到馬來西亞進行綠色能源投資的企業在稅收上給予優惠政策。例如,對于國內外的大型太陽能開發商,都給予10年免征企業稅的優惠政策;同時,對其工廠的機器設備也實行5年內完全免稅等。
可見,到海絲沿線國家進行綠色投資有著廣闊的前景。未來,隨著“一帶一路”互聯互通的加快推進,相關企業還可以加大環保產業、環保服務業的出口數量,積極推動綠色供應鏈發展,讓綠色貿易搭上“一帶一路”的快車。